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向日葵會轉向我們嗎?

向日葵會轉向我們嗎?


  此刻,沒有誰比孔子更加了解自己,沒有誰比他自己更加深刻地洞見了精神的困頓和迷惑,孤獨。在河邊,他再也走不動了,他得坐下來,得把自己交給思想,正是因為他自己的思想一直帶領他來發現自己,——當他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深陷於滄桑之間。就浪漫主義精神的關鍵要素來說,多情,憂鬱,帶著哲學的哀怨和美的眷戀,孔子此刻都具備了這些品質。以至於到了最後,他有一次只和自己最親近的學生在一起,談論個人的終極理想的時候,他竟然是那麼的單純:春天,下著濛濛細雨,彎著手臂,當做枕頭小睡,然後起舞,靈魂是自由的雨絲,身體柔軟,沒有任何約束。那是他所追求的自由,是他經歷人生之後,恍然如夢的發現。孔子在河邊看見了生命的永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永恆是我們對於現實積極的回應,沒有永恆,生命會自毀,會無地自容。


生命如此漫長,在理想和現實之間、

在動機與行為之間,

在渴欲與痙攣之間,在潛在與存在之間,

在本質與傳承之間——落下帷幕。

這是世界中止的方式——並非一聲巨響,而是一陣嗚咽。

這是T.S.愛略特的詩歌,恰好注釋了孔子在河邊的內心世界。沒有任何文字來記述孔子此刻的淚水,那種晶瑩剔透的存在,原本屬於生命的實質內容,正如《小王子》里的一句話「淚水的世界是多麼神奇啊!」我深信孔子的滄桑感會奔涌於無數的淚水。這是一種經典的「英雄落寞」的形象,經典到後來我們在神話故事和武打小說里,或者像《星球大戰》《哈利波特》里,都能夠遇見。這樣的考驗,構成了對於生命本質的思考,構成了對於存在的反問。我不知道孔子在河邊坐了多久,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生命的覺醒。在他的「嗚咽」聲中,我們看見了什麼?顯然,如果沒有以往生活的遭遇,要獲得如此深邃單純的覺悟,變得極其困難。遭遇人生的唯一目的,似乎並非為了進入天國,或者遇見神,上帝,救世主,在起伏不定的人生里,一個人最終將會面臨自己,這需要力量,需要安靜,需要哭泣,需要恰當的時機,比如河邊,一條流水遠去, 四周靜謐至極,枯木橫亘,岩石邊水花四濺,更遠的地方是更加不可測定的準確和豐富的變化。佛陀能夠在石壁前一坐就是九年,最後所收穫的是徹底的智慧。智慧意味著新的發現,而知識屬於經驗,屬於過去。只有在智慧里的生命,才會富有希望和力量。在佛陀的話語里,都是生命自己的覺悟,這一覺悟並非只是針對於孤獨寂寞的生命,而是適應於所有的人。如果不擁有普世價值,佛陀要普渡眾生的理想就會付之東流。我們在這裡,看見了孔子窺見生命真相的巨大意義:就生命來說,它有一個時間概念,就永恆來說,時間概念產生了無以復加的悲愴。——我們面對死亡時候的驚慌不安,我們面對生命的偶然性表現的深度無奈。再也沒有比人類更加願意追求永恆的存在了,沒有永恆,人類會失去耐心,終極崩潰。神和天國的存在,是關於人類命運的真誠寬慰。接受這一點,更加有實際功力性,或者說現實主義。


  所以,此刻的孔子將自己的全部人生斷然融和在一起。這是一種了不起的力量,唯有這樣的融和,才會帶來安靜,帶來平和,帶來「沒有抱怨的世界」。愛略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若時光皆永恆不逝,則時光也無可挽留。」就孔子而言,這是人類精神生活里一個偉大的令人動容的形象,他何嘗不想挽留時光,和我們每一個普通生命一樣,何嘗不想暢飲生命的酒杯。然而,他看見了靜謐的流水,看見了永恆的流動,看見了無所牽掛的逝去,再也沒有比這樣的無情更加有情了,此刻是溫暖的,內心明亮透徹……

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

那本來可能發生的和已經發生的,

指向一個終結,

終結永遠是現在足音在記憶中迴響。

沿著我們不曾走過的那條通道,

通往我們不曾打開的那扇門。

——T.S.艾略特

再一次用愛略特的詩歌來推動我們走進孔子此刻的內心,是最妥當的了。一個人遭遇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後,深處於不確定性里。然而,需要我們銘記的是,人生不就是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過程嗎?尋找確定性,比如永恆,比如生命至始至終的安靜,不受任何干擾的寧靜,沉浸得如若梭羅瓦爾登湖的透徹單純,是生命極美的努力。孔子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因為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最後那一場關於春天小雨里舞蹈的對話,更多的是個人的情感,那是他理想框架里圓滿的一個部分,沒有這個部分,生命會缺陷。孔子此刻沉澱下來的是一種臣服,他一方面意識到個人努力的艱辛,沒有哪個英雄不是個人努力的最高結論,一方面意識到要確信生命存在的永恆,就必須從此刻開始「通往我們不曾打開的那扇門」。

  於是,孔子此刻的思考像極了後來俄羅斯偉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思想:Time is not an object, but an idea. It will be extinguished in the mind。時間只是一個概念,當時間像一片秋天的落葉漂浮於流水之上的時候,時序安排上的真相,一定會帶來內心深度的對話。覺悟並非都是快樂,很多時候覺悟意味著煎熬,意味著痛苦,意味著明白之後的承擔。任何一個英雄人物都是責任的化身,即使走投無路,他們也會毅然決然地前行。這樣的悲壯性,彷彿暗夜長空里的星輝,沒有這樣的星輝,人類會成為低頭爬行的存在,會是可憐命運的代言人。如果上帝設計人類命運的全部真實意圖,不是讓人類可以仰望星空,那麼,暗夜來臨,生命會深陷不安。

愛略特是這樣來思考時間哲學的:

時間和晚鐘埋葬了白天,烏雲捲走了太陽。向日葵會轉向我們嗎?

孔子此刻十分清晰自己的命運,十分清晰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係,正如約瑟夫-坎貝爾在他舉世經典的作品《千面英雄》最後一句話所講的:在個人深刻的失望里,他會獲得拯救。

(圖文原創,毛歌微信號:maoge196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美天一篇:花殤
迎春花的味道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