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校園霸凌帶來的慘劇

一場校園霸凌帶來的慘劇

最近在日劇《unnatrual》里看到這樣一集。

女主角是法醫,有一天,一位高中生在直播中向她發起挑戰。高中生聲稱自己殺了人,在觀看人數超過十萬之前,法醫必須根據視頻里的線索說出被害者的死因,不然他就要再殺一人。

女主角和夥伴們調查死因後,發現有可能與校園霸凌有關,到學校調查,相關老師都說沒有:霸凌?不存在的。

真相慢慢揭開。

發起「死亡直播」的高中生在學校是經常被欺負的對象,有一次,另外一位少年幫他說了一句話,從此他們也成為了彼此幾乎唯一的好友。

少年因此也得到了「壞學生」團隊更殘忍的欺辱。高中生目睹了一切,卻沒有勇氣幫助他,轉身跑走去向班長求助,班長說,不管我的事。

少年活在日復一日的痛苦和絕望中,終於,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天,「壞學生」團隊要挾他晚上八點送點錢來,少年想利用這個機會自殺,並嫁禍給他們。

但是當晚,壞學生團隊因為偷書被抓,無法赴約,嫁禍不成了。高中生得知了這一消息,想趕過去阻止少年,來得及嗎?

少年採用演練了無數次的方法,三把鋼刀直直插入身體。少年自殺了。

高中生趕到,但為時已晚。

高中生運走了少年的屍體,發起了直播,請法醫說出了死因——這是名為「霸凌」的謀殺。最後高中生他還要殺一人,那個人就是他自己。

看完這一集,我無比震驚、沉重。因為葉小噗以後也會面對校園、面對各種青少年的社交問題……所以,還有一些感同身受的擔憂。我與噗爸討論,我們現實生活里的校園霸凌有這麼嚴重嗎?

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期,我所經歷的小學和中學時代,是有的。

可以說,我自己也是是一個目睹、見證過校園霸凌的人。

小時候因為父親的工作,我在部隊大院長大。大院的孩子大多來自天南地北,或多或少是和本地長大的孩子有些不一樣。

那個年代,大人都很忙,沒人教孩子該怎麼做,所以要融於陌生文化和語言,對小孩來說其實是一個蠻大的挑戰。

但孩子們呢,各有各的智慧和方法,要麼裝作不介意、要麼很好地適應了,要麼就學著討好和取悅……

遭遇霸凌的孩子大多就是這第三種。

我記得有一個黑黑胖胖的男孩,直到初中還在被其他男生髮泄般地飛踹,他們好像有任何的不開心,剛好看到他在旁邊了,就會拉他過來羞辱一番。

我不知他是樂天派或是習慣了,還是已經形成一種斯得哥爾摩綜合症般的應激機制——暗示自己要相信這是證明他存在感的一種方式——否則他會太痛苦了。

我每每看見這樣一幕,也只是拉緊書包默默走開。我那時候已經初中了,雖然有憐憫之心,但仍然無能為力,只好暗暗告訴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可憐人。

然而,時間軸拉到更早的小學時期,霸凌就已經存在了。

大院里有一個女孩與我同班,長得有些黑、略胖、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些,可是五官很漂亮。

這個女孩,似乎一直想靠近班上最惹眼的女生小團隊,我不清楚她做過什麼,總之,最「厲害」的幾個男生總是把她的書包從四五層樓的教室扔下去,所有的書、文具散落一地、凌亂不堪,她跑下去撿過很多次、也被重複扔過很多次,不知道最後還能找回些什麼。

她的成績也非常差,又一直在想討好又被嫌棄的惡性循環中,直到升入初中她都一直是這樣的狀況。

長大後,我們幾乎沒有交集了,直到大學畢業不久,收到她的結婚邀請,去參加了她的婚禮,才知道她有了不錯的工作和婚姻,看起來過得很好。至於那段人生經歷對她有什麼影響嗎?我不確定。

其實,我所在的中學和小學當年就都是重點學校。但當時的教育是粗暴直接的,雖然都在熱火朝天的改革,抓成績、向前沖,卻不會有人人停下來思考並意識到教育的本身是人、是孩子,是健康成長的每一個孩子。

如果沒闖太大的禍,孩子之間是小打小鬧或是上升到欺辱霸凌,其實也不會有人真正關心。

回想起來,儘管在當年的事件中,我和我周圍所有的人都是「冷眼旁觀者」,但是那種對霸凌的恐懼、厭惡、抗拒,其實是深深印刻在腦海里的。否則,我不會一直記得男孩被踹的那一腳、女孩一次次地拾起書包。

十幾年過去了。新聞里依然有霸凌,仍然有孩子的尊嚴被肆意踐踏,有些視頻作為媽媽我實在不忍直視。我能做點什麼呢?

我發覺被霸凌的孩子有一些共同點:

①缺失父母關愛。

主要發生在留守兒童較多的地區,孩子往往沒有強大的父母保護傘;還有一種情形是,父母雖在,卻不曾真正關心孩子、形同陌生人,察覺不到孩子的異常,孩子在情感上是無助脆弱的,他們都很容易被趁虛而入。

父母可以做點什麼呢?

從小就讓孩子充滿被愛的感覺、並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做可以與孩子暢快聊天的父母吧。願意的話,互相聊聊感受、聊聊好朋友、聊聊今天遇到什麼開心的事、有什麼不順利嗎……

②外觀上有些「不一樣」?

特別胖、特別弱不禁風、穿著特殊、或是長相有一些缺陷的孩子比較容易被盯上,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奇蹟男孩》里那麼有愛的環境還是太理想化了,但是茱莉亞羅伯茨飾演的媽媽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小男孩因為自己的奇特外貌被過分關注而崩潰,對媽媽說你能接受我是因為你是我媽媽,媽媽這時候回答:「正因為我是你媽媽,所以我的看法才重要,因為我是最了解你的人。」

這句話讓人非常感動,無論如何,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支持都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吧,儘管外貌不是太理想,但是內心會是豐富、堅毅的!

③成績差、經濟條件差。

處於這樣一種極端的孩子,可能會面臨比較嚴重的自卑,為了尋求小團體的接納而降低自尊。

孩子們需要知道努力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先天的好條件,不管是學習的天賦、或者是支撐他們的家庭條件。

除了學習,他們是否有其他閃光點呢,一個愛出板報的孩子、一個體育好的孩子、一個善良的孩子、一個在團隊活動里表現積極的孩子、一個在大掃除時認真勞動的孩子……都有他的價值。父母和學校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存在是特別的、是極具意義的。

另外,其實我們每對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以平和的心看待「不一樣」,不會對條件差的學生產生冷漠、無視的情緒,做出傷害的行為,也是在避免霸凌吧。

④落單、膽小、孤僻。

自信陽光的人周圍的氣場都是強大的。施暴者從來都只會心虛地去攻擊孤立無援的人、而不會去選擇一個身邊滿是支持的人。

所以鼓勵孩子交朋友吧,不是用「嘿,你得去交一個朋友」這樣的方式,這對內向的人來說也許有些難。但是,如果從小就帶孩子接觸小夥伴,讓他知道與朋友在一起是有趣的。那麼,當他到了一個陌生環境,自然就會立刻尋找起與他氣味相投的人了。

另外,告訴他,在任何感到不適的情況下都可以勇敢說「不」,告訴他自己的小小身體是充滿力量的、也是不能侵犯的。並與他商討可信任的人名單和可以求助的人的名單。

現在有一個邏輯我覺得是比較奇怪的。因為所有的暴行當然都是施暴人的錯,所以為什麼要受害者去做什麼?

避免這些校園霸凌,或是冷暴力、或是真正的暴行,當然需要社會關注、學校和老師關心,需要政策、法律。但抱怨和抗議不會改變什麼。

被霸凌當然不是受害人的錯,所以我們就什麼都不需要做了嗎?如果父母能幫助孩子一起做好預防工作,或許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悲劇的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噗麻小題小作 的精彩文章:

黃聖依怎麼回事

TAG:噗麻小題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