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詔圖傳》賞析

《南詔圖傳》賞析

好久沒更新公眾號了,大家有沒有想小編呢。一直忙於其他事情,今後會繼續給大家推送,麻煩大家幫小編多多推廣,感激不盡喲。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南詔時期的一幅畫卷 ——《南詔圖傳》,又名《南詔中興二年畫卷》。其長5.73米,寬0.3米。為南詔畫工張順和王奉宗於中興二年(公元898年)組織繪製而成。圖傳元藏南詔宮廷,清代收藏於清朝宮廷,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被擄掠國外,今藏於日本京都有鄰館。

全捲紙本彩繪,畫卷是把佛教故事和歷史材料糅合在一起的連環畫式巨幅畫卷,文字卷是對圖畫的詳細說明。

汪寧生先生在他的文章《南詔中興二年畫卷》考釋里,將南詔圖傳的圖畫部分分成九個部分,「第(1)段至第(6)段畫觀音幻化故事,第(7)段畫祭鐵柱故事,這兩部分宣揚南詔統治者「受命於天」,是此畫的主題「。後兩段已與主題無關涉。

佛教傳入雲南,約當在南詔後期,最先傳入的是密宗中所謂「阿吒力」(Acaya)教派。觀音幻化和祭鐵柱故事,即具有密宗的神秘色彩。關於觀音幻化故事,以萬曆《雲南通志》,卷十觀音七化條所載較早且詳,與畫上所繪亦最為接近。現將《南詔圖傳》自右至左展示如下:

一、觀音七化

第一化:天降祥瑞

第一化:一梵僧,美髯,戴赤蓮冠,身披架裝,手持一缽至蒙舍細奴邏家乞食。時奴邏與子羅晨耕於巍山之下,其妻其婦將往響田,見僧,儼然乞食,遂食之,此一化也。圖上皆有文字對照,「奇王」是南詔第一代王細奴邏,「`興宗王」是其子羅晟。得彌腳為細奴邏之妻。

第二化:施食再三

第二化:細奴邏妻做好飯想去給夫送去,僧人又向其乞食,姑婦驚怪,又食之。

第三化:梵僧授記

此段所繪為觀音七化故事中第三化的內容,表現觀音化身的梵僧在耕田處又一次點化細奴邏全家之事。「授記」乃受佛祝福保佑之意,旁有題記三行:「奇王蒙細奴邏,興宗王蒙羅晟,等相隨往看聖化」。其旁還出現了持仗、持鏡二侍童、白象、白馬、青牛及夢諱呼細奴羅等往觀等情節。

第四化:聖化出開南

(圖僅為部分內容)此段所繪即上述觀音七化中第四化之內容。前一部分繪窮石村中偷梵僧之犬,後一部分繪肢解梵僧焚化投水,而僧又「裂竹而出,形體復完」之狀。人畫為黑身,應是對當地少數民族一種表現手法。緊接上段,繪黑身人六個,騎馬騎牛,或徒步而行,佩劍執兵,追趕梵僧。梵僧回首作曬笑之狀。追者兵器尖端皆現花朵。

第五化:歸化梵僧

第六化:顯化阿嵯耶

該部分將五、六化歸併在一起。緊接上段,此段中心為一梵僧立像,梵僧之頂又幻現一菩薩像,即為梵僧顯化。梵僧最終感化當地百姓,使其皈依。梵僧之右有一人,拱手膜拜。

第七化:皇帝禮佛圖

這部分內容講的是細奴邏對梵僧進行施禮跪拜。

二、祭鐵柱

祭鐵柱故事乃觀音幻化故事之繼續。傳說蒙氏家族好佛樂善,處處皆得「神助」,祭鐵柱時天示「祥異」,乃能受禪於張樂進求。此段以一柱為中心,柱下有三層台基,柱頂有似蓮花狀雕飾,上立一鳥,柱前有一方案,上陳放壺、盂等十餘器。案前跪九人,為首一人跪於氈上,餘八人分跪兩行。神鳥天降,飛於細奴邏肩上,意為蒙氏因張氏禪位而得王權。

(三)畫後題名

此段以一觀音像為中心,像立於蓮花座上,像上有祥雲覆蓋,座下有一銅鼓,側置於地。像左有二人,合掌禮佛,一人短衣赤足。此段所繪乃南詔統治者及作畫臣工禮佛的形象。畫上的最後四行題記說明全畫創作由來、作畫臣工姓名和作畫年月。《巍山起因》、《鐵柱記》、《西洱河記》、《國史》,是作此畫所參考之圖書,大抵皆是記述南詔起家及佛教傳入南詔的神話故事,原書今均不存。

可以看到,為首一人冠服與南詔諸王同,身材高大,雙手持香爐作禮佛之狀。此段位於「中興二年」題記之後,亦系畫後題名性質。可能是全畫作成之後補繪的。畫後附洱海圖,當亦根據本地有關洱海之神話傳說。此畫除個別部分和題記意義不明外,絕大部分內容均可得到解釋,可與雲南地方文獻相互印證。

小編在這裡僅把畫卷的內容及其含義給大家進行展示,畫卷的結構構圖、紙本設色甚至它背後的文化關係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查閱相關論文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夢尋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夢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