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允許官員經商,國是富了,可是民哪?

允許官員經商,國是富了,可是民哪?

今天說一個關於階級的歷史

平民百姓和官員這兩個階級的問題

宋朝時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甚至有學者稱宋朝是封建時期「經濟繁榮之最」,但是經濟繁榮的表象之下,普通農民的生活卻是民不聊生。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宋朝時期一直延續宋太祖趙匡胤的策略,「允許官員經商,放任土地兼并」。

天下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宋朝,少數人的經濟繁榮時代

宋朝僅僅建立60年,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統治時期,據《宋史-食貨志》記載,1049年全國總收入是一億兩千六百二十五萬餘兩,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對比一下清朝國家初定的順治7年(1650年)全年收入1485萬兩。咸豐年間(1850前後),全年收入約為3000-4000萬兩。數量仍然遠遠小於600年前的宋朝,而1850年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3億,估計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

經濟持續增長,但各種社會矛盾也在不斷累積,土地兼并嚴重人民生活負擔加劇,富人花天酒地平民苦不堪言,一切的根源是因為宋朝的一貫國策「允許官員經商,放任土地兼并」。

最富有的1%的人PK最貧窮的50%的人

允許官員經商,是因為宋太祖提出的「富官養廉」;放任土地兼并,是因為宋太祖時期土地荒廢嚴重,鼓勵開荒,先佔先得。不能不說宋太祖的子孫後代都很孝順,宋太祖的政策一點都不敢更改,被嚴格執行著。

被嚴格執行的還有宋太祖趙匡胤的另外一個政策「以文抑武重文輕武」,所以宋朝時期官員越來越多。《宋史》記載,宋真宗(宋朝第三任皇帝)時期,文武百官就為九千七百餘人,到了宋仁宗(第四任皇帝)1049年左右,官員增加到了一萬七千餘人。

"只有低價買下更多的地才能掙更多的錢"

官商的手段到底有多惡劣

所謂民不與官斗,如果當官的開始經商開始兼并土地,百姓怎麼可能搶的過官員?

有野史記載,宋朝官員為了兼并更多土地,在大災之年故意延緩賑災,只為農民低價出售手中的土地;更有過分者,故意掘開堤壩製造水災,同樣是只為農民低價出售手中的土地。

例如南宋初期的大將張俊,每年收租米60萬斛,淮東富豪張拐腿,每年收谷70萬斛,以每畝收租一石計算,他們的田地就有六七十萬畝,這要多少農民失去土地才有這樣的規模?

你對貧富差距問題有什麼看法呢?

我們現在認定對的,不一定真的對;各代認為最好的制度,不一定是最好的;過去被我們所摒棄的,不一定是錯的。我們應該從古代幾千年的中華智慧裡面去傳承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將古代智慧促進發展我們新時代!你對貧富差距問題有什麼看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木嘲 的精彩文章:

10年時間靠殺功臣從縣令升為丞相,劉伯溫也慘死他手
明朝第一開國功臣,手持兩道免死金牌,一句話卻遭滿門抄斬

TAG:寶木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