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鐵面無私,百姓為他建疑冢;考古人員進入他的墓時,無不震驚

他鐵面無私,百姓為他建疑冢;考古人員進入他的墓時,無不震驚

包青天,也就是鐵面無私的包拯,謚號「孝肅」,後人尊稱他包公,是婦孺皆知的北宋時期的大清官,我們從小從電視劇和電影里都對包青天非常熟悉,他的故事是人民喜聞樂見的,他也是大家學習的楷模。他生前在開封府辦案,他的名字讓很多人聞風喪膽。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曾經當過戶部判官,三司戶部副使,歷權知開封府,授予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多次論劾權貴,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包拯廉潔公正、性格剛正不苟合,對於高於自己的權貴也能秉公執法,鐵面無私,而且有很強的斷案能力,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所以在當時就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美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 轉世,亦被稱為「包青天」。

包拯的性格和為民伸冤的行為,讓很多達官顯貴在他的三座大鍘刀下償命。因此很多人對包拯恨之入骨,可是又奈何不了包拯。因為包拯一方面有皇帝的支持,另一方面有群眾的支持,很多大官顯貴只能在背地裡對他進行惡語中傷和攻擊。比如遭受包青天彈劾過的有張可久,王逵,此外,包拯還彈劾過宰相宋庠、舒王趙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等人。這些人都伺機報復包拯。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 沒過幾天,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弔唁。次年由開封護喪歸葬在今安徽合肥市。但是史料記載在河南鞏義也有一個包公墓,有可能其中一個是疑冢。據說包公墓有幾十座,都是老百姓自發為包公建的疑冢,為的是避免包公生前得罪的人對包公墓進行破壞。

合肥包公墓的中軸線的西南部,有一較大的封土堆,高約4 米,底徑10 米,整個外形略大於包拯夫婦墓。從這個封土堆的地表再往下深挖3 米,都是一色的生土,可知這個土堆是典型的「疑冢」。包公墓為什麼在如此近的地方設此一個「疑冢」?很可能就是老百姓自發為他修建的疑冢。

包公墓道

當1973年考古人員對包公的真墓進行保護性發掘時,進入了包公墓裡面,裡面場景實在讓人傷心,因為裡面可能遭到人為蓄意破壞。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包公死前曾叮囑薄葬,而且他是老百姓眼裡的大青天,所以就算盜墓賊也不會盜他墓的。所以很有可能是包公生前得罪的顯貴或者這些顯貴的後人,派人專門去破壞包公的墓,以發泄他們對包公的仇恨。專家們看到這裡,無不震驚,甚至有人傷心的落淚了。

包公墓遭到蓄意破壞的證據之一是裡面的墓志銘居然早已碎為五塊,帶有明顯的打擊痕迹,墓誌3000多字,但有很多文字已經被破壞的分辨不清了。

包公墓志銘上最後兩句話是:「惟令名之皎潔,與淮水而悠長。」意思是包公美好的名聲就像他家鄉的淮水一樣萬年流淌。這也是所有老百姓對包公的思念之情。

(本文由庖丁解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庖丁解娛 的精彩文章:

一個外國人在慈禧的寢宮留一句話,令人害羞,慈禧的反應堪稱睿智
蔣介石的文膽,把剛出生的女兒扔出窗外,女兒後來得到胡耀邦稱讚

TAG:庖丁解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