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帶一路」昭示大國崛起的另一種選擇

「一帶一路」昭示大國崛起的另一種選擇

又是一年孟夏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已滿周年。當時論壇達成的5大類、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為建成這條具有五大特色的「一帶一路」規划了具體路線圖。今天回頭再看,共同繁榮發展的暖心故事正在沿線國家上演,「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一名坦尚尼亞女士如此感慨,過去看電視在她的家鄉曾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但在中國人的幫助下,現在他們都能看得起最好的節目。看電視這件小事情,折射出的是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改觀。而這正是沿線國家通過「一帶一路」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的生動縮影。數據顯示,倡議提出5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了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了700億美元,截至2017年中國企業就已為有關國家創造了近11億美元稅收和近18萬個就業崗位。在這些略顯抽象的數字背後,是一幅熱火朝天的合作圖景。無論是馳騁於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還是非洲東海岸的道橋施工現場,抑或南亞次大陸的現代化港口,「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相關建設正產生巨大紅利,「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絲路願景正照進現實。

絲路綿延連山海,與時偕行聚人心。從本質上說,「一帶一路」旨在推動要素高效流動和市場深度融合,是多方互利共贏和優勢互補的合作,彰顯的是一種世界主人翁意識,更是一種命運共同體意識。透過這個樣本,我們能夠鮮明體察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大精髓,那就是信奉「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也正是因為我們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則,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才能得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現實有力證明了中國方案的可行性,這種探索為各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開闢了新路徑,體現出一個大國的應有擔當。

與人為善、和而不同,這是典型的東方思維,與西方傳統中的自我中心、恃強凌弱有著本質區別。翻翻歷史書冊就能看到,西方國家往往以征服者的形象行走世界:打開別人國門靠的是堅船利炮,獲取別國資源靠的是巧取豪奪。即便到了重和平、講規則的現代社會,很多國家也只是換了一個更隱蔽的「馬甲」。比如自詡為「拯救者」,看似出以公心向世界提供公共產品,實則附加了體現少數國家利益、反映自身價值觀的條件和規則;比如樂於當「領導者」,看似站在道德制高點維護世界安全,實則以此為幌子上下其手、干涉別國內政……總而言之,在他們的對外交往中,國家之間鮮有平起平坐、互幫互助,多為弱肉強食、損人利己。

當今世界格局正處於深度調整之中。一方面,高鐵已取代了駝隊、巨輪已取代了古船,各方面都迎來了大發展;一方面,「黑天鵝」頻頻振翅、「灰犀牛」橫衝直撞,不穩定因素構成了大動蕩。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也無法單獨解決世界面臨的問題,各國必須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謀求發展。令人遺憾的是,西方國家過去推崇的贏者通吃、零和博弈等觀念非但沒有被扔進垃圾堆,反而始終存在並變本加厲。就拿西方頭號強國美國來說,無論是「胡蘿蔔加大棒」,還是亞太再平衡,抑或美國優先,不同的只是表述和側重,相同的是美國至上的理念。就如近日美國國務卿對國務院員工講話時所言:「頤指氣使不是傲慢,是自信,是美國的基本權利」。

地理學家斯文·赫定在《絲綢之路》一書中曾寫下這樣的文字:「中國政府如能使絲綢之路重新復甦,並使用現代交通手段,必將對人類有所貢獻。」如今,預言已經成真。這種貢獻不只是顯性的,讓「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盛景重新上演;也是隱性的,向世界展示了一條不同以往的大國崛起之路。這種崛起,沒有殖民掠奪的血腥,而有互利共贏的友善;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更跳過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必將兵戎相見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抬頭的世界,傳遞這種中國智慧的意義顯然更為深遠。

「一帶一路」植根於歷史,但面向未來;源自中國,但屬於世界。以絲路精神為指引,我們將在相向而行中越走越近,在路路相連中美美與共。我們更加期盼,其蘊含的中國智慧以及大國崛起新路能夠啟迪世界。讓世界上地緣博弈的老套路再少一些,合作共贏的新模式再多一些;破壞穩定的小集團再少一些,和諧共存的大家庭再多一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彷彿回到了童年!這項馬拉松被稱為「地球上最開心的5公里」
五彩黃山 闌珊春意里的一股「清流」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