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治污 兩年築景 三年成勢 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新錦江」

一年治污 兩年築景 三年成勢 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新錦江」

第一階段目標水更清

到5月底前,錦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全面完成截污、清淤,實現污水不下河

第二階段目標水景觀更美

到2020年,錦江堤防整治、閘壩改造、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與錦江綠道建設同步完成,碧水長流、生機盎然的宜居濱水廊道初步呈現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這是1100多年前唐代詩人張籍對錦江生態的描寫。而今,「讓錦江清起來、美起來、亮起來」既是成都市民千年來的美好夙願的傳承,更關乎歷史名城成都的城市形象。

如今,成都正按照「一年治污、兩年築景、三年成勢」時序要求,加快錦江水生態治理,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新錦江」。昨日,記者從成都市水務局了解到,本月底,錦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將全面完成截污、清淤,實現污水不下河。

讓多領域有機銜接關聯

形成「1+9」規劃體系

成都市水務局副局長龔志彬介紹說,錦江水生態綜合治理是一個系統治水工程,考慮了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經濟、水文化、水管理等多個領域,各領域之間需要進行有機的銜接和關聯,因此首先編製完成了《錦江綠道水環境治理總體規劃》,並形成了1+9的規劃體系。

1+9的規劃體系中「1」為總體規劃,「9」分別是《水環境治理規劃》、《水利及水資源規劃》、《橋樑規劃》、《交通規劃》、《河湖相連規劃》、《水上行船規劃》、《文化規劃》、《林盤規劃》以及《產業規劃》。

錦江幹流和重要支流

本月完成截污清淤

記者了解到,錦江水生態治理項目,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截至目前,成都市完成下河排污口治理404個、黑臭水體治理94段,完成率均在80%以上;完成清淤87.06萬立方米、規範整治散亂污企業、洗車場、農貿市場848家,完成率均在95%以上。

主汛期即將來臨,在做好防汛保平安的基礎上,市水務局還將推進實施截污清淤等工作,完成重難點片區應急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5月底完成第一階段目標。

城市建成區排水管網

逐步實現全覆蓋

除了截污、清淤,市水務局還將科學精準調水增景,保障錦江流域生態環境用水配置量,實現水體有序流動,改善河網水質。市水務局表示,將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進一步提高設施排水能力,逐步實現城市建成區排水管網全覆蓋。

此外,成都市還將加強錦江沿線社區、街巷治理,深入到街巷裡去,推進沿江社區的綜合治理,加強文商旅體形態創新和植入,讓周邊地區的商貿、房地產、旅遊、文化等第三產業也得到快速發展。

專家解讀

四川大學水利學院教授張新華:

充分植入文體旅商項目

實現人水和諧、城水相融

川大水利學院教授張新華表示,錦江水生態治理整體提升成都水生態環境,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城市的重要舉措。同時,在治理中,一方面著力截污、清淤等措施改善水質,另一方面,還注重水景觀的打造,通過濕地建設、生態駁岸改造、海綿設施提升,使得成都市平均植被覆蓋度上升,濱河綠化面積大幅度提升,讓市民擁有更好的親水遊玩休閑體驗。

張新華還認為,錦江、沱江、金馬河三大流域水生態治理中,應堅持多元極相融、多功能複合,綜合實施河道防洪達標、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中水及初雨濕地凈化、再生水利用、河道生態修復、堤岸海綿帶及景觀帶、濱水綠道系統和河道智慧管理系統等工程,充分植入文體旅商項目,重塑特色濱水景觀、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濱水城市品質,實現人水和諧、城水相融,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提供良好水生態支撐。

成都商報記者 林聰 攝影記者 劉海韻

編輯 邱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 的精彩文章:

雙流市民求助!丈夫開滴滴順風車已失聯4天
用互聯網軟體叫來8個閃送員抬花轎 女孩洛帶古鎮當街求婚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