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為什麼要拜「胯下之辱」的韓信為將?韓一個舉動打消所有疑問

劉邦為什麼要拜「胯下之辱」的韓信為將?韓一個舉動打消所有疑問

原標題:劉邦為什麼要拜「胯下之辱」的韓信為將?韓一個舉動打消所有疑問


韓信是一個極具軍事才能的人,他最開始投奔項羽卻沒有得到重用,隨後韓信又轉投劉邦,同樣也沒有得到重用,一怒之下,韓信選擇了不辭而別,蕭何知道後,上演了「月夜追蕭何」的經典故事。


之後,在蕭何、夏侯嬰等人的建議下,劉邦決定拜韓信為大將軍,並舉行了隆重的拜將儀式。


到了拜將這天,大家個個屏氣凝神,靜候「大獎」花落自家。劉邦和蕭何站在台上,劉邦清了清嗓子開始宣布:「經過層層篩選,層層選拔,層層考核,我們漢軍的大將軍人選已最終確定,他就是韓信。」


「啊……」眾人一聽,眼鏡掉落一地。


在眾人的遲疑中,韓信從容不迫地走上台,跪著從劉邦手中接過將符。隨後,劉邦宣布:「從今往後,軍中大小事務,皆由大將軍韓信裁決。」


拜將儀式結束後,劉邦將韓信找來,與他進行了一次長談。


「丞相三番五次地向我推薦你,現在就請你自己說說有何可以指教我的。」劉邦單刀直入。


韓信先是謙遜一番,然後開始亮劍。他提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請問大王,如今跟您爭天下的人是不是項羽?」


「是。」劉邦點了點頭。


「那您認為自己在勇猛、仁愛等方面,跟項羽相比怎麼樣呢?」韓信這第二個問題有點過於尖銳了,連在一旁的蕭何都想起身阻止他說下去。


但是,劉邦倒顯得很平靜,似乎並不太介意。他略一沉吟,答道:「皆不如他!」


韓信聽到這裡,原本繃緊的臉蛋終於舒展開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其實,前面兩問,他只是試探劉邦的氣度。此時見劉邦如此謙卑厚道,他才披肝瀝膽地把對話引入了主題:「恭喜大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蕭何氣得直跺腳,心裡焦急萬分:「韓信啊韓信,你把主公激怒了,能有好果子吃嗎?」

好在劉邦還是正襟危坐,顯得很是平靜,一臉期待地看著韓信,顯然是在等他的下文。韓信也不再轉彎抹角,直言不諱地說道:「我曾經在項氏集團打過工,對項羽多少有些了解,知道他的優點很明顯,但缺點更明顯。」



隨後,韓信為劉邦詳細分析了項羽的四大弱點。


「其一,項羽愛逞匹夫之勇。在戰場上,他力拔山兮氣蓋世,威不可擋。但是,他不會用賢將,留不住人才,致使項氏集團人才匱乏。革命年代什麼最重要啊?人才!

「其二,項羽還有婦人之短視。他平常雖然對屬下很是關心、仁愛,說話和氣,但屬下一旦立了功,需要封賞時,他卻緊緊握著印信,連印角都磨平了,都不捨得給有功之人分封。長此以往,將士們都寒了心。


「其三,項羽不得人心。他雖然現在雄霸天下,眾諸侯對他無不臣服,但他的軍隊所到之處,百姓無不遭殃受苦,天下百姓無不對他心生怨恨,只是暫時敢怒不敢言罷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必定失天下。



「其四,項羽身處裸都。他當年捨棄易守難攻的關中而建都彭城,不但公然違背了與楚懷王之約,失去了紮根關中的絕好之地,還失去了一舉吞併各大集團的機會。彭城無所憑藉,是一座裸都,它早晚會拖著整個項氏集團一起陪葬。


「所以,項羽現在的情況並不樂觀。大王您只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任賢用能,賞罰分明,以德樹威,以法規人,以情感人,以心交人,未來必將無往而不利,還有誰不能打敗呢?」


分析完了項羽的劣勢,韓信接著分析起了劉邦的優勢。



「為了限制大王的發展,項羽把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員大將封為三大王,在漢中布下品字形天塹,看似堅不可摧。然而,章邯等三人都是過去的老霸主秦氏集團的頂樑柱,雖然威極一時,但他們投靠革命軍後,追隨他們的二十多萬士兵都被項羽給坑殺了。在關中人的心裡,這三人才是真正的劊子手,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所以,他們三個不足慮。


「您入關之後,對關中百姓秋毫無犯,實施約法三章,大得民心。而按楚懷王之約,您本應該是關中王,如今卻被貶到這個荒涼的漢中來,百姓無不傷感。因此,您一旦出兵東進,關中百姓自然會群起響應,三秦之地只需要一道檄文就可以輕鬆搞定,是真正的不設防啊!」


韓信這個見仁見智的「漢中對」給了劉邦極大的震撼。


隨後,劉邦全面接受了韓信的建議,積極進行了各種準備,伺機東進。韓信也不是一個空談的理論家,他為漢王獻上謀略後,便開始大顯身手,進入實操階段。



那是一個晴空萬里的早上,韓信開始對士兵進行強化訓練。他首先宣讀了新出爐的法紀法規,然後以身作則,邊講解邊示範。開始時眾人對他並不服氣,認為他無名無才,沒有資格來教自己。然而,當韓信斬殺了一個不守軍規的士兵後,眾人都不得不服了。很快一隻作風嚴謹的軍隊便展現在世人眼前。


知歷史工作室歡迎您來稿,來稿需是原創首發


謝謝參與支持,讚賞是動力,轉發是鼓勵,原創不容易,請多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位皇后是王羲之的孫女,出身顯貴,可惜丈夫是個弱智皇帝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這兩句口頭禪背後隱大秘密

TAG:新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