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入106億的海底撈赴港上市,起底「火鍋一哥」背後的資本版圖

年入106億的海底撈赴港上市,起底「火鍋一哥」背後的資本版圖

文 | 薛小麗

來源 | 投中網

提起「海底撈」,我們幾乎都不免想到它逆天的服務:免費的美甲、貼心的玩偶、多樣的桌游等…如今,這家以服務出名的火鍋品牌終於要赴港上市了。

2018年5月17日晚,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2017年全年的客流量超過1億,98.2%的顧客願意再次就餐,這些數據再次刷新了人們對它的認知。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除了餐飲,其背後還有一個龐大的資本版圖,資產已橫跨投資、教育、企業服務等多個領域。

營收百億,利潤約12億

火鍋行業的口味潮流風雲變幻,澳門豆撈、四川麻辣、潮汕牛肉等門派都曾各領風騷,但也因消費者口味變化過快而遭到冷遇。從商業模式來看,火鍋行業的門檻很低,湯底醬料、配菜等都由供應鏈提供,品牌很難在口味上打造核心競爭力。早早看到這一點的海底撈,另闢蹊徑從服務切入,反而獲得了獨特優勢。

從1994年在四川開出第一家火鍋店,到2017年開店超過300家,優質服務一直都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也為其帶來了亮眼的財務數據。

招股書顯示,近三年來,海底撈的收益持續增長。由2015年的約57.6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約106億元,三年內年複合增長率達35.9%;其利潤由2015年的約4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近1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0.5%。

圖表來自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

從收入構成來看,2017年餐廳貢獻了其98%的收入。同時,外賣為其帶來近2.2億元的收入。

作為一家半夜去可能都需要排隊的火鍋店,海底撈的核心數據——翻台率完爆其他餐飲品牌,平均一個晚上能達到4到5次,這在2017年為公司帶來了超1億人次的客流量。

火鍋行業進入門檻低,同時意味著容易擴張和複製。得益於此,從2015年到2017年,海底撈的全球餐廳數量從112家增加到273家,光是2017年公司就新開了98家新店。目前其320家門店中,位於中國內地的超290家。

圖表來自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

從圖表可以看出,2017年,其在二線城市開店的數量最多(120家),是一線城市(65家)和三線城市(69家)的近2倍。同時,二線城市為公司貢獻了最多的營收(52.3億元)及最快的翻台率。

另外,從財報還可以發現其盈利能力驚人:2015年至2016年,其門店一般在1到3個月內就能達到首月盈虧平衡,大多數餐廳在6到13個月就能回收現金投資。其2016年和2017年的同店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約14.1%和14%。

值得注意的是,優質服務為海底撈帶來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龐大的開支。目前,除了原材料成本外,員工成本是其最核心的開支,近三年來佔比一直在25%到30%之間。2017年,其員工成本高達31億元。財報稱,除董事外,其員工平均年薪約為6萬元,在同行中領先。

海底撈的資本局

海底撈的上市傳聞由來已久。早在2012年,公司發源地四川省簡陽市政府就曾發布消息稱,海底撈已完成股份制改造,進入上市輔導期。不過,考慮到餐飲企業存在合規難、企業財務透明度不高等諸多問題,其上市一事隨後很快石沉大海。

此前,雖然公司未上市,但通過資本布局,海底撈已逐漸構建出一個龐大的資本版圖,其中包括港股上市公司頤海國際、新三板公司優鼎優、供應鏈蜀海微海餐飲管理培訓公司、蜀韻東方裝修公司等。同時,其掌門人張勇還是雲鋒股權投資、海悅投資、海景林羲域投資等機構的間接出資人,後幾家公司的關聯方包括騰訊、巨人網路、科大訊飛等。

2016年,火鍋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在香港上市,2017年冒菜品牌優鼎優登陸新三板。細看公司背景可以發現,兩家公司和海底撈關係緊密。其中,目前市值超過百億的頤海國際成立於2005年,海底撈創始人及掌門人張勇、舒萍夫婦是其第一大股東,持股近50%,公司超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底撈。

同時,優鼎優的實際控制人張碩軼是張勇的弟弟,也是海底撈上海片區的經理。海底撈旗下平台還是這家公司的背後投資方之一,可以說背後的關係千絲萬縷。

此次招股書也披露了海底撈旗下獨立公司的營收數據。其中,蜀海集團2017年營收為26億元;蜀韻東方營收約為12.9億元;頤海國際營收達9億元。

除了培育產業鏈內的上市公司,海底撈在投資上也有諸多布局。公開資料顯示,海底撈是上海雲鋒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股東之一,後者的創始團隊包括巨人投資、騰訊商業等。企查查數據顯示,海底撈還全資設立了上海海悅投資。

2016年12月,上海海悅投資和另一家企業用友共同成立了紅火台餐飲雲服務公司,該公司主要專註於餐飲企業信息化業務。另外,海悅投資還投資了安徽訊飛智元信息科技,持有後者41.3%的股份。公開資料顯示,訊飛智元信息科技是科大訊飛的全資子公司。

同時,張勇、舒萍持股68%的簡陽市靜遠投資旗下有多家子公司,包括室內遊樂場品牌悅海遊樂、北京優鼎優餐飲股份有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還是2010年上市的和邦股份、2015年上市的宏圖物流的背後股東。可以說,公司在多個產業、上市企業和資本平台都有所布局。

超30倍PE?

目前,已經赴港上市的國內連鎖餐飲企業有味千中國(快餐)、小南國(高端正餐)、呷哺呷哺(快速火鍋)等。此前火鍋品牌小肥羊也曾登陸港交所,但因為業績不佳,已經從港股退市。

從這些企業近幾年的市值來看,光景並不好過。根據云鋒金融2017年12月整理的上市餐飲企業市盈率數據可以發現,在近一年的港股牛市中,除了呷哺呷哺,大部分餐飲公司都跑輸指數,估值大多在20倍左右。

截至2017年12月,圖表來自雲鋒金融

其中表現較好的是呷哺呷哺,市盈率超過30倍。這家火鍋連鎖企業2014年底登陸港交所,隨後營收快速增長,2017年收入達36.64億元,同比增長32.8%。目前其市值是156億港元。對比呷哺呷哺和海底撈的業績可以發現,後者的營收約是前者的近3倍。

如果按照呷哺呷哺的30倍市盈率計算,海底撈的市值或可超過350億元,這意味著目前持股達62.7%的張勇、舒萍夫婦的股票價值將接近225億元。根據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張勇、舒萍夫婦目前身家已經有50億元。隨著海底撈上市,二人財富有望多倍增長。

根據云鋒金融此前分析,「成功的餐飲企業必須要用一個特色的品類來打開市場,再用穩定的品質和穩步擴張的規模強勢地入侵食客的潛意識,把品牌刻在他們腦海里,才有可能帶來寬闊的護城河。」比如,想吃洋快餐就想起麥當勞,想喝奶茶就想到喜茶,只有將品牌植入消費者心中,讓消費者欲罷不能,才能提升客單價和復購率。

某種程度上,海底撈已經做到了「想吃火鍋便想起海底撈」的品牌護城河。然而,對餐飲企業來說,即使有了護城河,依然是風險重重。在招股書長達30頁的風險因素羅列中,海底撈認為公司未來的發展風險主要在於食品安全、餐廳店長人才庫和供應鏈管理三方面。同時,無法順利開業新餐廳也是盈利風險之一。

比如,2017年8月,有媒體報道稱,海底撈位於北京的兩家餐廳有衛生問題。當時媒體拍攝的視頻顯示,其廚房有老鼠、黏著油性食物殘渣的洗碗機等。在海底撈的未來擴張中,這類食品安全問題將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

考慮到公司的持續增長仍要依靠開設新店,海底撈計劃2018年新開180到220家新門店。同時,雖然招股書沒有透露募資金額,但公司隨後獲得的融資中,60%將用於門店擴展計劃,20%將用於開發新技術,15%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等。

近兩年,中國火鍋餐飲一直保持著兩位數增長,截至2017年底,中國火鍋餐飲門店已經接近30萬家。數據公司沙利文預計,到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規模或可達5774億元。在如此龐大的市場和亮麗的業績助力下,海底撈如果能夠成功上市,市值值得期待。

作者:薛小麗

關注人工智慧、大數據、文化傳媒等領域

責任編輯:冉一方

近期熱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中網 的精彩文章:

CDF論壇「諾貝爾級」的深度對話里,沈南鵬是如何用籃球攻防解讀高質量發展的?
「搶人」升級 京滬擼袖快馬加入 超一線、新一線 落戶你選誰?

TAG:投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