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後被蘇聯人奴役的60萬日軍戰俘吃不飽怎麼辦?蘇聯大媽成救星

二戰後被蘇聯人奴役的60萬日軍戰俘吃不飽怎麼辦?蘇聯大媽成救星

原標題:二戰後被蘇聯人奴役的60萬日軍戰俘吃不飽怎麼辦?蘇聯大媽成救星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並派遣百萬大軍進攻駐守我國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擊斃八萬多人,俘虜近60萬人。蘇聯國內正處於戰後恢復期,這60萬免費勞動力不用白不用,將他們拉到西伯利亞勞動營服役。


在日軍戰俘剛去的時候,時常遭到蘇軍看守的毒打及屠殺,往往一個小理由就能引起屠殺,比如「收容所床位不夠」「食物沒做夠」。但是等到60萬日軍戰俘都分配完畢後,蘇軍就以壓榨勞動力為主要任務,不再輕易殺人了。



這些日軍戰俘被分配到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特別辛苦的,最艱難的大概就是採石場了,又費力又危險,經常出事故。西伯利亞的冬季特別冷,零下幾十度是常態,僅第一個冬季就凍死了5萬多人。不論這些日軍戰俘在幹什麼,他們的食物待遇都是一樣的——每天350克黑麵包,以及一點點粥、湯、砂糖、油、鹽、煙草等食物。不過好東西往往不會真的給到日本人手中,早被看守享用了,戰俘基本上每天只有黑麵包吃。


日軍戰俘一開始吃黑麵包時還嫌棄,因為他們之前在我國東北吃的那是一個好,難吃的黑麵包自然入不了口。隨著日軍戰俘的勞動力增加,很快他們就愛上了黑麵包,不過每天才350克根本不吃飽,他們就會想辦法偷同伴的麵包吃。



當時蘇聯人吃的也不是很好,但總歸比日軍戰俘好,一些蘇聯人就想到用食物交換日本人身上僅存的一些物件。其實日本人身上也沒啥好東西了,因為他們早在被俘前就被搶了一波貴重物品,到達蘇聯時又被當地老百姓搶了一波,基本上所剩無幾了。即便如此,日軍戰俘身上的軍靴、襪子都有人要,軍靴值5~10個土豆,一雙襪子可以換一片黑麵包。



甚至於,日軍戰俘藏在身上的「膏藥旗」都被蘇聯大媽看上了,就因為這些旗子的材質是棉布或是絲質的。這些「膏藥旗」上往往寫著這個士兵親友家屬的簽名,意在對該士兵的祝福,不過大媽們不介意這些,用黑麵包換了過來,再加工成頭巾,甚至裹腳布。

最為奇葩的是,這些日軍戰俘中有些士兵其實只有十幾歲,按現在的話說可都是「小鮮肉」級別的。而且二戰後的蘇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很多蘇聯大媽都成了寡婦,這些小鮮肉就被大媽們盯上了。在一些日軍戰俘的回憶中時常出現大媽拿麵包勾引小鮮肉的現象,這些小鮮肉一開始還非常害怕,但是在飢餓的促使下,他們連「膏藥旗」都可以用來換麵包,與大媽的麵包交易可想而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基努喵 的精彩文章:

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特色"菜單",看後讓人敬佩不已
二戰時義大利想用閃電戰干翻希臘,結果自己慘敗,還是要靠德軍救

TAG:基努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