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宋小菜張琦:三萬億農產品流通市場,生鮮食材供應鏈怎麼玩?

宋小菜張琦:三萬億農產品流通市場,生鮮食材供應鏈怎麼玩?

5月18日,品途商業評論舉辦了一場主題為「2018生鮮·破局「的沙龍。京東7FRESH副總裁連志軍、百果園集團運營中心總監孫鵬、宋小菜合伙人張琦、每日優鮮COO孫原、聯想控股佳沃集團執行董事王海偉,在沙龍中帶來精彩分享。

縱觀生鮮近十年的發展,依靠互聯網為載體,改變了生鮮的流通節奏,成為生鮮市場之所以被創業者、資本瘋狂湧入的原因。而對於消費者,生鮮的崛起正在改變人們對生鮮產品的消費方式。然而,儘管生鮮市場被看作一片藍海,但整個產業也在直面升級帶來的市場調整陣痛和焦慮。

沙龍中,宋小菜合伙人-張琦(銀古),帶來了以《生鮮B2B:中國生鮮骨幹分銷網路》為題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經品途商業評論精編整理:

張琦:大家下午好!宋小菜是一家B2B的電商,我們是在2014年12月份成立的,到現在差不多3年的時間,這裡面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3萬億的農產品市場,體量是非常大的,那麼宋小菜作為一個生鮮流通鏈路里的玩家怎麼切入這個市場?經過很多嘗試,我們最終確定宋小菜的業務模式核心之一其實是1300萬生鮮蔬菜零批商,這些零批商是農貿市場的商販,或者生鮮店的老闆等等,也在不斷升級。

其實我們找這類客戶核心的目的是這一類客戶足夠集中,它的集中體現在:

1、它的訂單足夠集中。

2、它的用戶和位置足夠集中。

在集中的過程中我們想怎麼通過集單的辦法去形成優勢,撬動供應鏈。

第二個核心是9千萬的農產品生產者,生產者有很多生產基地和合作社,我們想通過這幾個角色的鏈接去打通整個流通鏈路的距離,然後把它的管道做寬、做短。

三點堅持:只做蔬菜、批發、交易

從公司成立以來,我們想過很多創業的方向,但是最終有幾點我們是非常堅持的:

1、我們只做蔬菜

宋小菜的諧音就是「送小菜「,這個「菜」其實是食材的概念,也就是說一個大菜的概念,除了蔬菜,肉、海鮮等等其實都是我們菜籃子裡面的菜。但是在3-5年的時間內,我們選擇只做蔬菜,為什麼我們這樣去選擇?我們也做過很多分析,蔬菜是日常消費過程中頻次最高的一個品類,體量非常大。第二,蔬菜會有很長的鏈路,這個鏈路裡面加價很多。第三,蔬菜是一個及其非標的行業,大家都想把這個小散亂的生產方式跟流通的方式集約起來,能夠形成行業競爭的壁壘,所以我們會選擇蔬菜。

2、我們只做批發

從供應的角度來講,零售和批發有很大的差異,零售的用戶需求可能是非常個性化的,但是B端,也就是說做流通生意的這些用戶,因為客戶相對穩定,他的需求也相對比較穩定。這個過程中穩定需求更容易催生出穩定的訂單,以及訂單的合併同類項。

整個農業的流通過程中,行業的最大痛點就是產銷的矛盾。我們經常會看到,上游什麼貨又賣不出去了,訂單的不對等、信息的不對等導致產銷的矛盾。所以有了大體量的訂單我才能夠去上游做訂單的匹配、才能在上游做生產的過程當中去投入土地的流轉也好,機械化生產也好,所以我們一定會選批發。

3、我們只做交易

這個流通裡面有兩點很關鍵,就是上下游的痛點是什麼?上游的痛點是賣不出去貨,而賣不出去的核心是你要給他訂單。下游的痛點是要找到穩定的貨源,這個背後核心也是訂單。所以我們在整個鏈路裡面要解決上下游的痛,核心是我們手上要抓有訂單。

宋小菜的核心——反向供應鏈

宋小菜的業務模式相對比較簡單,我們稱之為反向供應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所以我們的業務模式很簡單,下游的生鮮零批商為我們下訂單,然後我們把這些有明確的規模的穩定的訂單做集單給到上游。當然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定是自采自營的方式來做。

我有一個自己體驗的案例,在最早做業務的時候,我曾經去過杭州長河農貿批發市場,在裡面找到一個賣土豆的供應商,他是做食堂交易的,我把公司的模式給他介紹一下,他說很好啊,那你一定要保證你的貨好,我說肯定。

第二天貨到了,他說你們貨確實挺好的,我說那要不要做個長期交易?他說不要了,為什麼? 他說因為我不需要這麼好的貨,我是做食堂的,不能把下游養壞了。

這個也是我們為什麼做了可能是中國第一個生鮮蔬菜的體系庫,藉助互聯網的力量,我們把市面上常見的蔬菜屬性重組了,包括幾個部分:

1、它的自然屬性,就像土豆或者大蒜,它會有不同的品類屬性。

2、產地屬性,雖然是同樣的品種,不同的產地生產出來的東西還是不一樣,我們會把它的皮色、肉色、澱粉量等等所有的產品屬性重組,到底它的損壞率、刀疤率是多少?我們會把這個清晰的定義出來,這個就是明確的訂單。

持續的訂單是指,我們會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我們把這個訂單的需求做拆分,幫助上游去把控節奏,做持續化的備貨。

所以歸根結底,我們最終達成一個以反向供應鏈為核心,以全國二批市場或者縣域的一批市場,或者重要的飯店配送市場為基礎,以產銷直發為核心的一個生鮮流通網路。

圍繞人、貨、車,構建中國生鮮骨幹分銷網路

那麼骨幹分銷網路到底是什麼意思?骨幹在上游我們講的是核心品類、核心產區跟核心供應商。做生鮮的都知道有句話叫「一品一世界」,所以現在我們更關注怎麼把每個品類垂直打透,我們現在在全國六大產區有八大核心品類。包括姜,蒜,土豆,洋蔥,胡蘿蔔,還有雲南和蘭州的葉菜。每個品類交易量都過萬噸,幾萬噸,能讓我們直接連接上游產地時間產銷地直連,打造供應鏈優勢。

在下游我們要提高訂單運營的效率和能力,所以我們更多抓取一些大型的二級批發市場,我們現在主要的業務在華東,有45個城市的訂單整合。足夠規模和明確的訂單幫助有實力有意願的上遊玩家,把貨銷得更多更快,我們還一起打造聯合品牌,賣個更好的價格。

中游我們做了一個骨幹物流流通的方式,我們發現,如果把大型的市場抓取回來之後,當中不需要做任何的再加工,我從產地直接把標準化的貨品給到了銷地的市場,這裡面我用骨幹車配送。所以我們現有訂單體系里,90%的交易是直接對接的,80%的履約通過骨幹車來實現,而不是小的城配車。

上面講的是骨幹分銷。網路是什麼?歸根結底我們是一家互聯網的公司,我們所有的流通跟交易,都會沉澱為數據,我們稱之為3+2。這個3+2的數據是什麼?是人,貨,車的數據,加上基礎的商品庫和價格。人,就是玩家,在這個鏈路裡面客戶的個人信息,市場信息,都沉澱下來。貨,交易和訂單的信息,時間,地點,數量,價格,交易習慣,貨從哪裡來,誰生產,他的真實信息,他的生能力也都沉澱下來。車,車輛的型號,司機的真實信息,出發地,目的地,載貨品和量,途經的位置和狀態。商品資料庫剛剛已經分享到,我們講用戶需求精確定義下來,讓上游生產得明明白白。價格行情資料庫,實實在在的有交易的真實行情,從上游原料,成品,集散價,到下游一級,二級批發價,形成五級價格行情庫。

我們的生鮮骨幹網路通過數據不斷迭代和優化,實現效率和效益的最佳化。

躺下來做服務

所以我們要躺下來做服務,躺成平台,這裡面有很多的東西可以玩。現有的我們可能更多聚焦在流通的業務裡面,當然流通業務裡面有交易、有供應鏈服務,也會有新的供應鏈金融會產生。我覺得做生鮮肯定繞不開供應鏈金融,供應商隨著訂單的不斷擴大一定有資金的需求,供應商資金周轉和備貨都會存在金融場景。應收應付的保理業務場景,和因為農產品季收年賣屬性,基於冷庫動產質押融資的場景,都可以開展起來,我們也希望有資金方一起合作來,來解決我們的貨源拓展,來一起發展產地的金融業務模式。

隨著流通鏈路的拓展,現有的用戶可能會從賣家變成買家,服務更多下游,這個裡面又會接入很多的分揀、加工、配送的事情。

在上游隨著訂單的生產,我們肯定會對生產商有更多的要求,比如說種子、農機農具的要求,甚至還有上游供應鏈金融的要求,所以這個裡面會有很多的角色可以接入進來。我們是一個生態友好型的企業,而不是想著幹掉誰,我們希望行家們進到這個平台裡面一起來玩兒,把中國整個生鮮、整個農業的產業鏈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我們的願景其實是讓農業更輕鬆、更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小米最快本周提交上市申請,預計將籌資至少100億美元
注意!這裡有網文拍爛片的5個大坑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