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規劃孩子的歷史學習路徑?

如何規劃孩子的歷史學習路徑?

1、從聽故事、讀繪本、看歷史地圖入手

首先,我要強調,歷史故事跟所有的故事一樣,它一定要是從孩子聽故事、讀繪本、看地圖、看圖片入手。歷史從來不是什麼高大上、高精尖的學科。它就是以前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我們把它記錄下來而已,那麼這些人物、事件,本身就是那麼曲折,本身就非常的具有魅力。

孩子在出生不久,其實就開始我們所說的聽故事階段了。那麼小孩子,他們喜歡的故事,不管是童話故事還是歷史故事,其實小孩子是不挑的。但是家長去講故事的時候,就會有選擇。反而我們會因為自己的喜好而鍾情於某一類故事,從而也會造成孩子的不平衡。

在聽故事這方面,孩子是雜食動物。所以多給他不同類型的故事,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而且歷史本身就非常有魅力,歷史故事本身就是那麼曲折、那麼豐富、那麼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古人對後人的最大的饋贈。不管是啟蒙階段的孩子,還是學齡前學齡後、包括高中、大學,真的是人一生當中都會非常非常感興趣的一個領域。

學齡前的孩子,其實我覺得也包括小學的低齡階段,都會對圖片的信息比較敏感,對聽力信息比較敏感,但是,如果家裡沒有做特別的培養規劃的話,可能對文字的感知力要稍微的弱一點點。這是孩子的成長階段所決定的。所以,歷史故事,可以像其他故事一樣,從繪本、地圖,從聽故事、親子閱讀,這個方面去入手。

個人推薦一下:聲律啟蒙、凱叔講故事、魔鏡公公講歷史、讀懂詩人才懂詩。播呀:給孩子的東亞史、說文解字。這些聽力資源,可以用來跟孩子一塊兒聽,我覺得是另一種學習,也是另一種陪伴。書籍方面,我也簡單做一個推薦。

推薦的第一個,就是林漢達的中國歷史故事,它應該是一套。這套書在市面上的地位和價值本身已經比較高了,也是歷史故事當中比較經典的書目。

少年讀歷史,這套書是台灣人寫的。大家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台灣人的國學素養,還有筆下的文字功底都很強。這也是其中比較經典的一套。

第三套,最好的方法學唐詩。這是一共就兩本兒,第三本還沒有出。這個我也比較推薦,寫詩的人,是有血有肉的。李白怎麼到各地去遊歷,交了哪些好朋友,寫了哪些詩去奉承別人,這就是歷史。

還有《細說中國》這一套特別的多,十幾本兒吧,每本兒也很厚。我喜歡它哪裡呢?就是喜歡它裡面的圖片。特別漂亮,特別吸引人。文字部分是喜歡讀多少就讀多少,光看畫都沒有關係,那也是一種學習。

《我們,我們的歷史》是一個繪本,這個是西方人寫的,它帶來整體的歷史觀,對孩子開拓眼界以及建立一個基本的、主流的歷史觀。還是很重要的。

除了我推薦的,還有許許多多豐富的資源,媽媽們可以繼續開發和豐富它。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後,可以考慮讓孩子自主閱讀歷史故事書。

那麼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的歷史學習應該進展的到什麼程度呢?

2、原文(文言文)閱讀、整本書的閱讀

我認為,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的歷史閱讀就要過渡到文言文的閱讀了,也就是我叫做「原版書的閱讀」。除了這個之外還要過渡的「整本書的閱讀」。

其實文言文也是一種語言,它是需要原汁原味的去吸收的。翻譯過來的作品再怎麼好,那是別人嚼過的東西,它的味道和營養價值都會流失。這就是說,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另一種語言。我們學英文,媽媽會讓孩子們讀原版英文作品對不對?因為那是原汁原味兒的語言。其實我們文言文也是這樣的,我們有很多很好的作品,比如像《史記》,裡面會有很多經典的描寫,現在文字是不足以表達這樣的一些精彩片段的。

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段鴻門宴的描寫。但我想說,這就是非常洗鍊的一段描寫而已,你會發現真的是力透紙背!我們去讀這樣的文字的時候,腦海中自己就有一幅畫,項莊怎麼去拔劍舞劍,此次宴會如何的殺機四伏,沛公如何的命懸一線。還有樊噲的嚇人的氣勢,眼睛睜得那麼大,大到要裂開的程度,每根頭髮豎起來,每根汗毛都時刻準備著一場惡戰。——這樣的文字不去讀原文的話,多少是一種遺憾,會遜色很多。只有原文當中,我們才能夠去體會、才能夠去理解、才能夠去反覆回味。

這是我在反反覆復強調的原文閱讀。有好多的家長,會給孩子報國學課。我就國學課的認識可能就不太一樣。因為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國學課,可能都把國學去理解成了經典的誦讀,或者我覺得他把國學理解成了以前的經書,比如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

古代,清朝的時候,國家編纂了《四庫全書》,把天下所有的書籍分成了四大部:經、史、子、集。經部,就是經書。現在的國學課的開設,基本上就在經書那一類當中打轉轉。我當然得承認這些都是國學經典,但是我想說,經書只是博大精深的國學當中的那麼一丟丟罷了。

真正的國學,其實還是得從歷史當中,也就是從「史」部當中去吸取營養。我們會碰撞的那些可愛的古人,去感受到他們所擁有的氣度和風範,我們也會去閱讀那些精妙的古文所帶來的這種美感和磅礴的氣勢。所以,我認為,國學課,就是要講歷史,講歷史還是在講故事,但是呢,一定要去讀原文!

我們要讀《史記》的原文;我們要讀《三國演義》、《水滸傳》。不是小人兒書,不是連環畫,更不是現在的名著簡化版、兒童版。其實到了小學高年級,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孩子是完全可以讀整本兒的《水滸傳》的。不是整本兒書都由老師都帶著讀,而是把經典的篇目以及人物關係梳理清楚,帶領他過渡一下、掃清障礙,整本書他自己就讀完了。

大家覺得,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這個很難嗎?不難!為什麼?因為這些歷史事件,真的發生過。不管多麼的離奇,但,確實存在過。這些事件本身就具有極大的魅力,它會帶給孩子無窮無盡的想像。因為有這樣的興趣和鋪墊,再讓孩子去讀古文,他不會覺得難,他特別想知道事件的結局是什麼。然後,讀幾篇之後自然就通了、懂了。字詞的障礙會越來越少。實在不成,就像他們讀英文一樣,不需要每個單詞都會,也能把這篇文章、整本書「啃」下來。這才是原汁原味的國學。

四大名著真的可以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到初中讀完。高中是深度學習,第二遍閱讀才差不多。只要方法得當,完全可以做到,而且對孩子來說,只要有興趣,語言不是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讀四書五經里的那些經書,還是比較次要的。因為那些經書,很多是帶有文字啟蒙、行為規範啟蒙的教育意義的,它比較直接的去規定一個人的行為規範和思維規範,所以它的時代性特別明顯。也就是說,它跟我們當代的很多東西,已經不太符合了。當然作為國學經典、作為傳統文化是可以去學習的。

但是我覺得比「經書」更重要的,就是「史書「,也就是歷史的學習,它才是跨越時空的存在。我們今天再去講,古人的這種擔當、這種責任感,完全是沒有隔閡的。比如我們整體地學習孟子,學習孟子的捨身求全、捨生取義,學習孟子的這種擔當、這種責任感,學習孟子的這種大丈夫精神,這些才是歷久彌新的主流價值觀。

這是我要說的第二點,真的是要進行原汁原味兒的史書的閱讀,這種閱讀所帶來的美感,是不能替代的。這才是我們語言的精髓,我們文化的精髓,也是歷史的精髓。

3、充分利用豐厚的博物館資源、旅遊資源

家長們一定就以下這點達成共識:

從小帶孩子去看世界。世界那麼美,我們一定要帶他們出去轉轉。

那麼在旅遊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世界的美,不僅美在自然風光,更美在深厚的歷史文化的積澱上,那是人類共同的智慧和財富的創造。

生在大北京,守著這麼多豐厚的歷史文化的資源,不帶孩子充分地領略和欣賞,是多麼地暴殄天物啊!

比如以故宮為例。故宮本身有專業講解,收費的價位不算很高,五個人以下,比如您一家三口或者是兩家,聘請兩個小時的講解大約是三四百,如果再加一個人可能加八十塊錢,如果是兩小時以上的話價位可能更高一些。這個價位,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的。不過是孩子一節課外班的費用。而且,水平比較高的專業講解,給孩子帶來的引導,也是非常好的。

帶孩子旅遊也是,比如西安、南京、杭州這樣的歷史名城,那些重要的景點,一定要請專業的導遊。畢竟您出去旅遊,「沉沒成本」花了很多,花了很多時間、花了很多金錢、花了很多精力,那麼,您帶孩子去,就是希望能夠收到效果的。所以從性價比上來說,一定要重視專業講解這件事情。

4、歷史學習的梯度推進。

最後,我想說,歷史的學習從哪裡下手?

一般通行的做法,就是從中國史到世界史。中國史相對來說資源多一些,家長了解的也會多一點,對孩子來說氛圍和環境都要好一點。世界史呢,我們唯一的障礙,可能是人名、地名太長,重複名字太多,這可能是他馬上進入的一個障礙。而且,相對來說,中國史更整齊一些,延綿數千年的文明,既沒有中斷,又以統一的王朝居多。而世界史呢,他會遇到的困難,一個是地理位置,再一個就是歷史變革。很多國家,要麼就沒了,要麼突然冒出來,所以世界史不是整齊劃一的,我稍微有點難度。當然了,這個也是因人而異。

歷史是孩子會特別有興趣的領域,與孩子的興奮點是天然結合的。所以一定要從興趣入手。那麼之後呢?我們就建議把孩子的廣度鋪開。就是大量的聽、大量的看、大量的去接觸。不要擔心其他的,先把面兒給他鋪開。比如說他從春秋蹦到三國,所有的人名朝代前後都亂了套,都沒有關係,先把面兒鋪開。之後,再進行深度研究。比如針對一個點,去看展覽;或者針對一個領域,進行深度的學習。

到了初中的時候,他就可以接觸「項目式學習」,又叫研究性學習。這是針對一個主題進行的深度學習。

我在公眾號里持續進行的歷史原創文章,也是因為想在歷史普及方面盡一份心力。我能保證:史實源於正史;寫法通俗易懂;關注傳統文化和知識點。現在看來,讀者的跨度還是很大的,從小學低年級到中學到成人,都在閱讀,效果還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更新太慢。人肉原創就是這樣,總是被催。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盡量堅持下去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牟氏的莊園 的精彩文章:

TAG:牟氏的莊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