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故鄉的桑葚》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故鄉的桑葚》

【郭進拴原創】故鄉的桑葚

我小的時候,我老家鰲頭附近的江山溝的水塘邊有一棵比二層樓房還要高的大桑樹,枝丫很多,樹葉很稠,如蓋,下雨我們藏在樹下,可以躲雨的,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桑樹。

一個夏日的午後,陽光暖暖地照耀著大地,撿桑葚吃的時候,郭占國用小樹枝撈一顆黑紅的大桑葚,身體前傾,越撈越遠,一不小心,他一頭栽了下去,他想爬上岸邊,結果「撲騰」了幾下,越爬越遠,不會水的孩子,被嚇得哭不出來,跟他一同在溝邊撿桑葚的幾個鄰家孩子嚇得大哭大叫。

哭聲驚動了附近的人家,屋裡有人的人家趕緊飛奔出來,可路過的人比溝邊住著的人更快速,路過的男人,或者挑著擔子,或者赤著腳,肩上還扛著一個鋤頭,趕緊放下腳步,丟棄身上的東西,一頭扎了下去,在水裡游幾下,就把孩子的衣服抓著了。抱上岸來,被人救上來的時候,他已是奄奄一息,大人們用土辦法幫他進行急救,把他架在火堆旁,地上鋪滿乾草,把孩子的身子向上放著,塞住他的屁眼,嘴對嘴地做人工呼吸,或用大鍋壓在身上,把他肚子里的水壓出來,占國便「哇」的一聲大哭。

被救醒的占國,被男人們用衣服包裹好,抱著放回主人家裡的床上,蓋好被子,女人們趕緊拿來自家平時不來客人就捨不得吃的鮮鴨蛋,放在鍋里,點燃灶鍋里的柴火,打好水,放上辣椒、蔥頭、蒜腦,煮成一碗清水蛋,辣辣的,給占國祛寒,她們這樣做,就像是給自家做事一樣。一些年老的婦女,在走出這家的房子時,還不忘告訴占國母親晚上要記得去水塘里叫魂。

「晴採桑,雨採桑,田頭陌上家家忙。去年養蠶十分熟,蠶姑只著麻衣裳!」這首古詩,描寫了農家採桑的繁忙景象。

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村裡人開始幫公社(後改叫鄉、鎮)的蠶絲廠養蠶,方圓十幾里,有勞力的人家,都到地里去栽一片桑樹。這些桑樹從冬天插下去,到了春天,就會長出嫩嫩的葉子,採桑的姐妹、嬸娘們,就會把葉子採摘回來,剁碎,細細的,餵給放在蠶房裡剛剛出生的蠶寶寶們吃。蠶寶寶們春天怕凍,要放到溫度高一點的房子里的蠶匾上,每長一些日子,就要多分幾個蠶匾來放,到了蛹時,就可以把大片大片地葉子餵給它們吃,化作蛾時飛來飛去,像蝶兒一樣。很快,它就結了包,成了蠶。蠶是可以賣錢的,農民看到蠶,就等於看到了希望和陽光。

我們家也不例外,母親養了蠶,假日,我和姐姐、弟弟、妹妹都到地里去採桑葉,回來洗凈,切細,去蠶房裡把桑葉灑在蠶匾上,看著白白胖胖的蠶寶寶伏在嫩綠的桑葉上,我們好開心,抹去臉上的汗水,感覺所有的累和苦都是值得的。而在平時就是母親一人在忙活,母親清早起來,煮好飯就去採桑,回來剁碎,而後去喂蠶。因為蠶養得好養得多,我們的學費有了著落,可我的母親為了我們8個孩子的學費,也常常累得要趴下。可母親她依然充滿希望地愛著她的桑葉和蠶寶寶。看著勞累的母親,一匾一匾地分養著天天長大的蠶寶寶,我對那些蠶寶寶們可是又愛又恨。愛它們,是因為有了它,我和弟弟妹妹們就有讀書的機會。恨的是,母親常被它累得腰酸背痛,腰肌勞損,我想,母親的脊椎病就是那時就落下的病根。村裡勞力多的人家,通過養蠶,也蓋起了青磚瓦房,給兒子娶上了媳婦。養蠶,對於我們村裡的人來說,是致富的一條路,城裡人需要絲綢,需要蠶絲被,而我們農村人,就需要蠶寶寶,需要桑葉來換回給孩子讀書的錢。

我很懷念我們鄉村的桑葚,那一串串桑葚壓彎了桑樹的枝頭,圓嘟嘟、亮晶晶分外誘人。

一到桑葚成熟的季節,我們來到桑園,遠遠看見兩個人在採摘桑葚,就湊了過去。他們特別熱情,一邊向我們打招呼,一邊把熟透的桑葚摘給我們吃。嘴裡還不停地說,「你們快嘗嘗這個,肯定是甘甜甘甜的!」

我們家鄉的桑葚有兩個品種,一個是黑紫色,一個是青白色。就味道來說,黑紫色的既酸又甜,青白色的只甜不酸。當然我們是喜歡吃青白色的了。

據介紹,桑葚中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蘋果酸及礦物質鈣、磷、鐵、銅、鋅等。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葯。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可以補血滋陰、生津止渴、防燥潤腸。我們家鄉的桑葚有長穗桑、長果桑、黑桑、華桑、細齒桑等20多個品種,顏色也是紅、黃、黑、紫、青、白,色彩斑斕。

桑葚甜美。我們曾在江山的小山坡上,興奮地採摘著、品嘗著、說笑著、陶醉著、回味著......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時代與小夥伴們爬樹採摘桑葚的情景。村子裡的桑樹隨便爬,桑葚隨便摘、吃個夠。每個人的嘴上、手上都被桑葚汁液染得紫紅紫紅。我記得最好吃的是一種「馬奶子桑葚」,個大,白色,香甜。

別看爬樹、採摘桑葚、吃桑葚很美,但也有最擔心害怕的時候。桑葚汁液當時是洗不掉的,會明顯顯得留在嘴和手上,每次回到家裡,總是挨母親的罵,挨父親的打,他們怕我們摔壞了身子,是絕對不允許小孩子家上樹的。

這麼多年,居住在城市裡,與家鄉、與桑樹漸行漸遠。那些當年平凡的鄉村生活,那些苦澀中亦不乏樂趣的童年,已如大河的流水,一去不復返了。但在我心裡,故鄉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桑葚的味道,始終銘記著,且永不磨滅。中華民族種植桑樹的歷史究竟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目前尚未見到準確的記載,但祖先們對蠶可結繭、繭可抽絲的發現和認識,恐怕應該上溯到漁獵採集的母系氏族時代吧,桑樹的種植當是先民們走進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農業時代,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就曾教授婦女繅絲紡織。《詩經·魏風·十畝之間》中就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那優美的詩句,《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兮」的記載,可見桑樹的種植在春秋戰國以前就已經十分普遍了。

桑的全身都是寶,不說桑葉可以喂蠶繅絲,織出人間最美的絲綢,就說桑的藥用價值吧,桑葉、桑枝、桑白皮均可入葯,特別是成熟的桑葚,其功效不僅可以滋陰補腎,養血烏鬚髮,而且是老少皆宜的可口水果,《詩經·衛風·氓》中就有「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詩以比興的手法告誡那些戀愛中的女子,不要過於和男子們沉迷於熱戀的愛情中而犯糊塗,遭受始亂終棄的不幸命運。於此可見桑葚作為水果的歷史也同樣是是十分久遠的。

如今,我回到了故鄉鰲頭,走在山明水亮的鄉間小路上。立夏前後,太陽熱辣辣的照著,陣陣南風吹拂著即將成熟的杏黃色的小麥,它們在風中微微點頭,好像在告訴主人們快點做好收割的準備。那「算黃算割」鳥在綠得發亮的山野樹林里不緊不慢的叫著,卻叫得農人們心裡火急火燎的,因為這時候是農村一年四季中最忙的時候,烤煙除了還要進行田間管理外,也行將進爐;蠶兒要眠四眠,最是要大量吃桑葉的時候;小麥更是要長得好得幾個月的時間,可要是壞了也是一晌或一夜的光景。我是農家子弟,我的根永遠在農村,他們的艱辛我是最清楚的,正是「日染麥黃桑葚黑,雨潤蠶肥桑葉稀。農家四月人倍忙,夜夜燈明聞曉雞。」

在散發著熱烘烘的小麥香味的莊稼地坎邊上,大多都栽有桑樹,在綠得發亮的桑葉中,你定可以看到那其中有很多綠的紅的黑的桑葚,饞得你滿嘴都是口水,你可千萬悠著點別太激動,像猛虎下山似的損壞了農民朋友的莊稼,那可真的是一粒糧食一滴血汗。而要像貓一樣瞅准路線,輕手輕腳地繞到樹下去慢慢品嘗。

別看滿樹都是桑葚,吃起來卻也有些講究。不說它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就說色澤吧,那淺紅泛黃身上還帶有綠點,是完全沒有成熟的,咬起來生硬沒有啥水分,乾巴巴的嘗不出什麼味道來,外部呈紅色或紅黃色且有光澤的為半熟,一般較酸,吃上幾個就會倒牙,只有那些紫中泛黑光,周身烏亮、乾淨新鮮、個大籽滿的為最好。同樣都是新鮮成熟的桑葚,但品種不同,或因陽光水土的關係,味道也多有不同,有味道薄點的,也有甜膩的,也有較酸澀的,這些都不能算作上品,我以為還是又甜又酸的為最好,生津止渴,吃起來過癮。至於那些通身烏紫且色澤變暗,甚至出現子粒塌陷的,是已經熟透腐壞,既不可吃,更有不可吃者,是雨中或雨後初晴的桑葚,上面多有螞蟻、蒼蠅、小蚊蟲光顧過,屁斑蟲也非常喜歡吃它,倘若你吃了屁斑蟲爬過的桑葚,那可是要大倒味口的,你可千萬要小心噢。你看,這些小動物也和你一樣很有品味呢。

桑葚的確是一種十分不錯的地方風味吧,只要吃時注意,一般不會有什麼不適。但那可愛的小桑葚,倒也曾經使我十分難受過:在那生活極其困難的六七十年代,那是要拿它填肚皮活命,哪裡還顧得上挑來撿去慢慢品味,張開飢餓的大嘴巴,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大把大把的往裡塞就是了,這自然是另當別論。現在每每看到集鎮的小孩們周末來到鄉下,爬到樹上找桑葚,就想起了我那飢餓的童年,真是羨慕他們生在了這個幸福的時代。

在十分講究的人看來,桑葚也許有點美中不足吧,那就是它紫色的汁液會讓你的手、口唇、牙齒也變色,所以你在鄉下吃桑葚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有趣的童謠:「吃桑葚,黑屁股,給你外婆屙一鍋背乎」,因為如此,那些個大姑娘小媳婦一般在人前是不會吃得,實在饞得忍不住,就會偷偷的溜到桑樹底下,悄悄地摘下,小心地用手帕包住,然後再躲到沒人的地方去慢慢的享用。你若是有機會看到,那倒也是別有一番趣味的:她們會用那又白又嫩的拇指尖和食指尖輕輕地捏一個,然後揚著頭張大嘴巴往裡面丟,那小心翼翼的可憐樣子,倒是像在囫圇吞棗地吞食一條小蟲子。寫到這兒,不由得讓人想起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中描寫的那富家小姐在船上吃牡蠣的那故意做作的樣兒,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桑葚是這麼好吃,它的營養價值又是那麼高,到現在還沒有登上水果家族的大雅之堂,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現在世界真奇妙,明天會流行什麼誰也不知道。也許你明天一覺醒來,城裡會突然流行起紫口唇,那桑葚風光的日子就算到來了。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如今又到了小麥成熟的季節,我似乎又看到了那油綠髮亮的桑葉中透出黃的紅的紫的桑葚來,又聽到了那掛在老人和小孩嘴邊上的「吃桑葚,黑屁股,給你外婆屙一鍋背乎」那親切而又有趣的童謠。不管它「屁股黑不黑」,我卻是常常想吃家鄉那又酸又甜的桑葚。

那天早上,去菜市場買菜,順便想買一些草莓。現在,正是草莓上市的季節。菜市場門外路的兩旁,擺滿了草莓。那些草莓紅彤彤的擺放在竹籃子里,一個個水靈靈的,煞是惹人喜愛。可是今天,路的兩旁是擺了不少草莓,可買的人卻很少。問了一下,多少錢一斤?賣草莓的說,不貴,大的兩元多一點;小的,便宜一點一塊來錢。這麼便宜的草莓,怎麼沒人買呢?賣草莓的努努嘴,叫我看菜市場門邊。呀!那裡擁了不少的人。是不是那裡的草莓好一些呢?我急忙走近一看,不是賣草莓的。只見一位中年婦女的跟前擺著兩攤子的黑油油是東西,仔細一看,這不是桑葚嗎?那些人在爭著買。問了一下,價錢可比草莓貴多了,一斤要五六元。哎!何時這曾經無人問津的鄉下野果賣到這樣的價格,而且身價超過了艷麗可口的草莓呢?

桑葚,又叫桑棗。這是由桑樹結的果子。桑樹,落葉喬木,高3-7米或更高,樹皮灰褐色,葉互生,卵圓形,邊緣粗鈍鋸齒;花單性,黃綠色;這些花後來就結成桑葚。桑葚,一開始是綠色的,這是未成熟,吃起來酸溜溜的,還有點苦味;沒成熟是沒人吃的。再後來就變成紅色的了,這時也未成熟,但吃起來不像先前那麼酸了;接近成熟的桑葚是紫紅的,成熟時是紫黑色的。這時的桑葚最好吃,摘一顆放在嘴裡,入口即化,甜絲絲的,真是口齒生津。可是,桑葚甚是嬌貴,很容易腐爛。尤其是成熟了的桑葚,更是不易儲藏,稍有不慎,就會化為一灘黑水。所以,在市場上很少見到桑葚作為水果來賣的。

看著這一地的黑油油桑葚,我的記憶不由得一下回到了童年時代。記得那時候,每到夏天,桑葚就是我們孩子們的零食了。兒時的我們,沒有太多的零食可吃,所能吃的都是來自大自然的恩惠。吃桑葚,可是孩子們的最愛,所有的孩子都能吃個飽。

在我們窯灣村,金環家有兩棵大桑樹,那兩棵桑樹長在屋前,非常的高大,大約有五六米高,反正高出了她家的房屋許多。那兩棵桑樹直挺挺的,儼然是兩個衛士守衛在她家的屋前。桑樹的枝葉繁茂,像撐開的兩把大傘,遮擋著炎炎的夏日陽光。那些桑葚就長在這繁茂的綠葉間,我們的小眼睛時刻關注著它的成長。那些桑葚一開始像一條條綠色的毛毛蟲,攀附在一片片葉子之間;又像柳穗兒,被風輕輕一吹,在枝葉間晃來晃去。那些桑葚由綠變成紅,然後是紫黑色的了,再然後就是墨黑了。它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幾乎我們每天都要仰望,察看它的長勢,著急地等待。

金環早已明察到了我的心思,在我仰望時,她總是樂呵呵地說:「拴娃子啊!還早呢,別急,長熟了我給你吃。」其實,在桑葚還沒成熟時,我們幾個小饞貓就開始偷襲了。每次趁金環不在家時,就用石頭砸樹頭上的桑葚。但桑葚沒熟時很難砸下來,砸下來的吃起來也是酸溜溜的,但可以解解饞。待到桑葚成熟時,金環就搬來梯子,拿來竹竿,站在梯子上用竹竿敲桑葚。她叫我們用篩子張著,可是打下來的桑葚還是摔了稀巴爛,不好吃。我們幾個男孩子膽子比較大,而且能爬樹。這時,就正大光明地爬上樹頭摘桑葚了。我們猴子一樣蹲在樹上,摘著桑葚就往嘴裡送,那樣子就像豬八戒偷吃人蔘果。不一會兒,我們的嘴唇都成了黑的了,一圈,看上去像是摸了黑色的唇膏。吃飽了之餘,還不忘摘一些藏在口袋裡,留著自己吃或者送給自己要好的朋友吃。那時,桑葚是不會摘來賣的,即使賣也不會有人買。所以,每到夏天桑葚成熟時,金環家門前就是我們的花果山。每次,她看著我們吃,樂呵呵的好像在回味著什麼!雖然有我們這些小饞貓,但桑葚還是吃不完。那些吃剩下的桑葚就會自行落下,一陣熱風過後,桑葚總是落得滿地都是,黑色的桑葚汁塗滿了一地。頑皮的我們,用腳在上面踩,隨意地塗滿著自己的快樂。那時,我們並不知道這桑葚汁會招來可惡的蒼蠅,會讓金環打掃一個清早的。後來,在我們十五六歲時,金環家門前的那兩棵桑樹被她父親砍了,說是要做扁擔用。我們童年的花果山也在那轟然一聲中崩塌了。打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吃過桑葚。桑葚的味道只能留在我的記憶里了。

其實,桑葚作為一種果實有著它悠久的歷史了。早在兩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因桑樹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污染的特點,所以桑葚又被稱為「民間聖果」。中國是個農業的國家,採桑養蠶是一項重要農耕方式。古書上早有記載,漢樂府中的名篇《陌上桑》就記載著「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這優美的場景令多少達官貴族神往。比這更早的記載也有,那是在《詩經》中的名篇《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吁嗟鳩兮,無食桑葚。」這裡用桑葚來比興,讓我們聽到一個棄婦那如歌如泣的傾訴。最讓人感到的應是「二十四孝」里第十四孝《拾葚異器》,那裡面記載著一個孝子的故事: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這裡可見,桑葚那晶瑩飽滿的墨汁里蘊含著人間的真情。

現在,桑葚被作為一種集市上搶手的稀罕之物,大概與現在的人們講究養生之道有關。為此,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現代研究證實,桑葚果實中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礦物質等成分,營養是蘋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種功效,被醫學界譽為「二十一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另外,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葯,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為滋補強壯、養心益智佳果。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潤腸燥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鬚髮早白,消渴口乾,大便乾結等症。沒想到,小小的桑葚還有如此之神效,難怪現在桑葚要賣的比草莓還貴呢!

難忘故鄉的桑葚啊!

《智泉流韻》微信平台

原創版權聲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韻》的各類文章都屬原創首發,因不是原創而造成平台封號的,後果作者自負,並賠償平台相應的費用。本刊嚴打剽竊,拒絕抄襲,若有侵權行為,文責自負,《智泉流韻》公眾平台概不負責。刊發文章的圖片來源於網路,部分相關圖片由作者提供給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泉流韻 的精彩文章:

《特別推薦》主編郭進拴最新原創散文《謁范仲淹墓》

TAG:智泉流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