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厭學了,我該怎麼辦?

孩子厭學了,我該怎麼辦?

備註:語音講解無法插入全部語音,後半部分請看文字

作為家長,我們始終期待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到孩子,工作中拼盡全力,生活里盡心儘力。家裡的「小大人」們有時候也是比較買賬,言聽計從,其樂融融。但是也有一些家長,發現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實在是無能為力,尤其是孩子在小學高年級或者初高中,對學習的興趣直線下降,甚至開始厭學。很多家長開始焦慮或者硬逼,也有的索性不管任由發展。我想這都不是很好的解決策略,因為這些策略對孩子的品質沒有任何的養成措施,懲罰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反倒加重厭學的情緒,索性不管或順從,會讓孩子的需求更加膨脹,時間久了會衍生出很多問題。

那麼作為家長,在孩子厭學階段可以做哪些工作呢?今天,海東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梳理和分析下。

厭學的成因有很多種,也很複雜。如果從責任的界定來講,孩子有一部分責任,但是可以很肯定的說:多數責任不在孩子,而在於家長或老師。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在面對孩子厭學的問題上,首先要做好調整自身的準備。

外因導致的厭學:

(1)

長期的學習疲憊:孩子厭學多數是出現在小學高年級或初高中階段,很多孩子剛上學的時候非常優秀,但是隨著課業負擔的加重,越來越多的孩子感到的不是知識的趣味性而是學習的枯燥和疲憊。久而久之,就對學習產生了一定的排斥感。我們常說,孩子在感覺好的時候才會做的好,試想,一個每天都很疲憊的孩子怎麼會喜歡學習呢,那麼厭學就不難理解了。

對策共情與減壓針對長期疲憊導致厭學的孩子,家長首先需要表示的是共情而不是和孩子一起放棄,放棄改變不了這種疲憊的現狀,理解孩子的辛苦和壓力。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疲憊的時候調節方法。同時注意幫孩子設置生活興趣和家庭娛樂活動,如果能把生活中的事情和知識結合起來,讓孩子對新知識始終保持好奇心那就再好不過了。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設置減壓方法選擇輪,在疲憊的時候我們選擇運用,讓孩子意識到,有壓力,逃避不是辦法,學會解壓才是快樂的源泉。一個孩子掌握了自我減壓方法,在面對未來生活和工作疲憊的時候,都會持續的給自己和他人創造快樂,提升人生成功的幾率。

(2)父母和教師的要求過高或消極評價太多:很多父母和老師在面對孩子知識掌握不佳或學習狀態不好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解決問題,而是用焦慮和急躁的態度對孩子進行訓斥或消極評價。還有部分家長喜歡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其他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一個長期受到消極評價的孩子是一個沒有自信的孩子,孩子會很容易把學習和家長劃等號,把學習和老師劃等號,在她們心目中,會感覺家長和老師關注學習勝過關注自己,久而久之,用對學習的厭惡和抵觸情緒表達自己的不滿,期待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注和理解。

對策:關注接納與鼓勵這一類的孩子是非常缺乏歸屬感的,家長要做的是關注、接納和鼓勵。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完美的,孩子學習上的成就是一個漫長的積累和練習過程,作為家長,關注孩子本身要勝過關注學習,時刻告訴孩子家長是和自己站在一邊的,不管孩子是否是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都不是家長愛不愛他的理由之一,降低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情的壓力和排斥感。第二步是接納,對於孩子學習上的犯錯或對學習的厭倦首先表示出接納和理解的心態,不要隨意評價尤其是"學習能力差"等負面標籤。第三步是鼓勵,孩子為什麼會接收到負面評價,多數情況是成年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多傾聽孩子的意見和看法,對於出現的不夠尊重及時調整。在孩子沒有信心的時候,家長要做的首先是放低要求,其次是聽聽孩子的意見,自己對於學習這件事的規劃,需要家長做哪些陪伴、支持與參與。把主動權還給孩子,你會發現孩子的想法比我們有時候更高效。對孩子的每一點滴進步都及時的予以肯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3)學科知識難度的增大:不同學科學習有著不同的學習特點,尤其是到了小學高年級或初高中階段,家長和老師認為簡單的知識對於孩子來說未必簡單,很多孩子到了這個階段因為掌握不了越來越複雜的知識,逐漸的會對自己喪失信心,進而厭學。

對策:認同與專註於解決問題: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當時所處的情形,理解知識難度對於孩子來說可能真的很難。可以用自己上學的時候面對薄弱學科或聽不懂的時候怎麼做來分享給孩子,讓孩子意識到,學習難度提升並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勇氣面對難知識。只要肯付出時間和努力,刻意練習,再難的知識也不可怕。這個階段專註於解決問題非常重要,認同孩子確實遇到了困難,鼓勵他逐漸的通過刻意練習解決困難,每解決一個困難都要及時的贈予孩子掌聲和擁抱。讓孩子感受到克服困難的快樂。循序漸進的執行,不一定要完美,只要有進步就是最好!

(4)外部的誘惑與吸引: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手機和電腦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成人和孩子的生活。作為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來講,面對誘惑很難招架得住,和學習比起來,手機和遊戲一定是更有趣的事情。那麼學習,逐漸就要排在不重要的位置了。

對策:傾聽與引導:手機問題的根源在於家長的沒有堅持原則,對於孩子使用手機的約定和規則總是難以做到堅定。面對孩子的軟磨硬泡和撒嬌撒潑就逐漸喪失了底線。手機和遊戲問題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提前約定,約定使用規則並堅決落實,傾聽孩子對於手機和學習之間的影響和看法。不要全憑心情,考得好就多玩,考的少就好玩 。實際上這是一個孩子和父母爭奪權力的過程,把孩子的權利轉換成正向權力,比如隨著年齡的增長,使用手機的時長和頻率可以增多,自己設置手機和學習時間的比率等,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對手機的迷戀而放棄學習。

內因導致的厭學:

(1)自我情緒與調節: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並沒有關注到情緒的培養,易怒、急躁等情緒說來就來,當孩子在面對困難和壓力的時候,很容易被情緒主宰。所以當面對學習的不舒適感和困難時,孩子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最後因為無法發泄和管控自己負面情緒,把放棄學習當成了發泄情緒的突破口。

對策:做情緒的主人情緒管理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在我們的家長課和情感課上會做深入的講解,在這裡簡單講述,很多家長自己對於情緒都很難管理,所以做好表率非常關鍵,一個時刻焦慮和急躁的父母是培養不出一個平和的孩子的。關於情緒的管理,家長可以跟孩子引導建立冷靜角,就是告訴孩子在自己非常不開心或不舒服的時候,尋找家裡一個特定的區域進行放鬆或冷靜。第二個方法是選擇輪,引導孩子把自己在不開心的時候想做的事情全部寫下來,在自己對學習感覺不好的時候可以選擇任何一件事情先轉移注意力,等狀態好的時候再回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還在不會把壞情緒和學習牽扯在一起,對於學習的狀態也會逐漸調整好。

(2)缺乏做事情的韌性、耐挫性差: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多是取悅和利誘孩子,經常為了讓孩子開心就堅持不住自己制定的規則,導致孩子做事情缺乏韌性,抗壓能力差。在面對枯燥或困難的學習時,很容易放棄或者厭學。

對策:對這一類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告別包辦,讓孩子從生活入手,體驗困難和解決問題的快樂,遇到問題專註於解決而不是放棄,通過生活磨鍊逐漸養成孩子不輕易放棄、樂于堅持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設置成長計劃,跑步計劃、娛樂計劃等,對所有設置好的計劃堅持落實,落實好了之後及時提出鼓勵,由短到長,一點點告別耐壓能力差。

(3)缺乏自制力

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面對不會的學習的時候,無法保持專註力和自制力,在老師和家長還沒發現的時候,往往先自我放棄,等發現問題的時候往往為時已晚。

對策:提出擔心,表達期望。家長要敢於跟孩子提出自己的發現和擔心,而不是評判,比如,家長可以說我發現你最近這段時間難以控制自己的時間,你需要我幫你做什麼?或者你需要我提醒你么?不帶評價式的描述可以讓孩子除了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更容易感受到被尊重。會朝著做好的方式努力前進。

總而言之,不管是我們今天分享的4大外因還是3大內因。家長面對孩子厭學行為的時候,首先要告別嘮叨、訓斥、指責等教育方式,認同、接納和理解、傾聽是最主要的。當孩子出現厭學行為的時候,逃避和順從也不會解決根本問題,找到問題的成因,專註於解決問題才是家長們應該做的首要工作。

當一個孩子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納,而不是被嘲諷、被批評、被嘮叨,而一個家長堅定的執行約定、不輕易放棄、帶領孩子專註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無奈和只整理問題不解決問題。那麼相信孩子不只對厭學,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有積極的進展,最後成長為一個內心有方向、有力量的孩子!

同時,海東老師也歡迎各位家長走進我們的線上課堂和線下課堂,和孩子一起成長!

(3)正面管教家長經典必修課

作者簡介,轉載請註明出處

海東老師

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家長講師

青春期養育家長講師

海東老師從事青少年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近13年時間,先後在上市教育公司、211高校擔任教學及管理崗位數年,現在經營管理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學科輔導及家庭教育的相關服務。

作為一名父親,海東老師深知作為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快樂與面對的各類挑戰,多次赴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研習中西方教育。

作為正面管教的認可、受益與踐行者,海東老師先後師從美國正面管教協會高級導師Dodie Blomberg與中國解密青春期課程的設計者Alicia老師學習,先後開展家庭教育線上線下課數百場,影響數千名家長的家庭與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東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海東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