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范仲淹的世孫,在明朝時只是個秀才,到了清朝卻是文臣之首

他是范仲淹的世孫,在明朝時只是個秀才,到了清朝卻是文臣之首

他出身名門,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他滿腹韜略,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十大謀士」之一;他歷經四朝而佐其三主,為清朝開創帝業立下不朽之功,堪比漢之張良、明之劉基,是遠見卓識的謀略家。他就是清初一代重臣、文臣之首、漢官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范文程。

當年,努爾哈赤攻克入侵遼東,大肆擄掠,其「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其降民編為一千戶」。作為降民一列的范文程憑著機敏過人引起了努爾哈赤的注意,於是他被分給了鑲紅旗。

但是,范文程並未受到努爾哈赤的重用,也沒得到努爾哈赤的充分信任,他在一個不大不小的章京的位置上整整坐了年的冷板凳。章京就是那種級別很低的文書類辦事員。

這八年的時間裡,范文程可以說是懷才不遇,相當寂寞。而正當他鬱郁不得志之時,皇太極掌握了滿清的軍政大權,范文程的春天來到了。

因為在皇太極攻打林丹汗時獻計成功,范文程得到重用。皇太極對這個年輕漢官的才學和謀略倍加讚賞,他很快把范文程招到自己身邊,讓他參與軍國大政。二人惺惺相惜,堪稱知音。

第一漢臣,是皇太極的大筆杆子

崇德元年,范文程被任為內秘書院的大學士。皇太極對他的信任,也與日俱增。范文程所掌管的都是最高層的機密,每次入朝議政都得夜深才出來,有時來不及吃飯和休息就再次召入。每逢議事,皇太極的口頭禪就是:「范章京知道嗎?」如果有不能決定的時候,就說:「為什麼不與范章京商議一下?」眾臣說「范文程已經同意」,皇太極就簽字批准。

范文程得到皇太極依賴式的倚重,很大程度上和他的知識及韜略有關。對於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樣的馬背上的皇帝來說,范文程苦讀詩書這麼多年,自然是滿腹經綸,配上皇太極的雄才偉略,因此才配合得如此完美。

因為讀書多,學問大,范文程也成了皇太極的御用筆杆子,可以說是當朝的第一大筆杆子。皇太極宣諭安撫各國的文書,都是由范文程根據情況擬定草稿的。剛開始的時候,皇太極還檢查批閱,後來就不再詳細審閱,范大學士的文書,成為了免檢產品,皇太極甚至這樣說:「你應該是不會有差錯的。」這第一大筆杆子,可真不是浪得虛名啊。

對於范文程的評價一直都是有好有壞的,有人說他是漢奸,有人說他是功臣。

范文程雖然是出生在明朝,但是受到家族的影響,他從小就滿懷抱負,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來。但是當時的背景下,范文程想要實現這個願望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范文程18歲的時候就成了秀才,可見他是一個很有才能又很聰慧的人。看到當時動蕩的明朝廷,深知大明壽命不久了。因此他不顧國家的生死存亡,去投靠後金。從這個舉動來看,范文程有背棄國家只求個人名譽的嫌疑。但是在當時的背景環境下,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可以說是明智的,因為他看到的是整個歷史的發展。

范文程在投奔滿清得到重用後,一心一意都為清朝服務,甚至在後期哪怕是受到多爾袞的威脅,他仍念在努爾哈赤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依舊沒有拋棄幼主不顧,借生病為由待在家裡。從這一點上來看,范文程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把別人對自己的恩情一直都放在心中,既然選擇效忠清朝就一心為大清效力。

范文程去世的時候70歲,他的死因是年老患病。范文程去世後令康熙皇帝十分傷心,他下令給他厚葬。范文程是一個明朝人,卻受到了清代皇帝的重視,這是因為他看清明朝的腐敗後決定投奔清朝,並且一生都在為清朝服務,這樣的忠心是值得後人肯定的,他也受到了清朝帝王的感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光迴廊 的精彩文章:

不可一世的張學良27歲第一次見溥儀時便行三叩九拜,這是為什麼?
美國第一夫人和約旦第一夫人比美,這次特朗普夫人簡直被秒殺

TAG:星光迴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