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王永康中國盆景大師

王永康中國盆景大師

「唐風展」,大陸盆景評比的最高榮譽,王永康是評委會主任;「華風獎」,台灣盆景界最高獎項,王永康是受邀擔任評委的大陸第一人;有六十年歷史的BCI(國際盆栽協會)命名的「國際盆栽大師」榜單上,中國人屈指可數,王永康赫然在目…… 一個貌不驚人的常州人,玩盆景玩出了「大名堂」。

他和每棵樹都有著「生命的交流」

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走進位於武進開發區滆湖畔的隨園。進得園內,煙雨拂渚,隱約朦朧中,水石相映。

園子里花木種類眾多,看似漫無章法,細細端詳,卻是以自然為宗,布局有法,絕非叢莽一片:栽高大喬木以蔭蔽烈日,植古樸或秀麗樹形樹姿(如虯松,柔柳)以供欣賞,再輔以花、果、葉的顏色和香味(如丹桂、紅楓、金橘、蠟梅、秋菊等)。那些翠綠,不動聲色為園林襯色,蔓草、藤蘿,平添著山林野趣;雨中荷葉、芭蕉,枝頭鳥囀、蟬鳴,讓整個園子生趣盎然。

提起「隨園」兩字,或許有人會想到清代袁枚的後花園。王永康在給他的園子命名的時候,對此全然不知。他說,之所以取這個名字,一是覺得他自己做的這個園子崇尚的是隨意自然,二是覺得世間機遇須求「隨緣」。

這個園子,常州盆景界的朋友都稱之為「常州盆景的活名片」。常州的盆景愛好者很多,而有能力建私家盆景園的太少了,加之隨園地大景佳,王永康亦生性好客,於是很多人便將盆景存放於隨園。久而久之,隨園就成了常州盆景的「博物館」、常州盆景發燒友的「會所」。

王永康開心介紹他的每一盆盆景——「你看這盆,沒有千萬年的造化不可能有如此形狀」、「這是典型的文人姿勢,清高、遺世」、「這原本是別人丟棄的死樁,花了十年時間把它救活」、「這一盆是花200元買的,前不久有位日本客人說它值100萬元人民幣」……王永康最開心的,是「把每一棵瀕臨死亡的枯樹重新煥發生命」。

在他的住宅前,聳立著一棵高大的美國海岸松,這是尼克松訪華時贈送給中國的,一共只有十來棵。偶然的機緣,王永康把蜷縮在角落裡的它移栽到自己門前,小心呵護,如今又重茂綠枝。

王永康說,他「認識自己的每一棵樹」:幾年前,4盆心愛的盆景被盜,為此,他懸賞十萬元徵求線索。雖然多年過去盆景並未找回來,然而每逢國內大型盆景展覽,王永康仍然都去散發「懸賞令」。

痴迷若此,亦算得奇人了。

也在那時,15歲的王永康也收穫了生命中的第一盆盆景。「那是一盆獨桿迎春花,後來一直被我珍藏了四十多年,前幾年在翻盆的時候不幸夭折。」

1968年,王永康下放溧陽,此時,家裡的花木盆景已經為數不少。沒想到的是,之前一直罵他是「不務正業」的父親,居然開始像照料自己的兒子一樣照料起兒子留下來的盆景。王永康說,那是「老父親在花盆裡寄託對兒子的思念」。

插隊8年,王永康沒有忘記盆景,經常在周末休息的時候徒步幾十里路鑽入伍員山,從大山裡發現、收集木頭,遇到中意的還送回常州家裡。

「後來的盆景越來越多,也有朋友喜歡上要我送給他們,那時候年輕,送就送吧,也沒想太多,沒有發現父親的臉色一次比一次難看,終於發現,盆景已經成為父親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從「綠楊花店」到「隨園主人」

1976年,王永康結束插隊生涯回城,先後在東風印染廠、國棉一廠工作,1984年來到四藥廠做了一名花工。而王永康這個花工和別的花工不一樣的是,他不遵守工廠的上下班時間,他的理由是,「花工的工作時間應當隨花而定,而不能以人而定,半夜去澆水、修枝也不是不可能。」

1985年,王永康和東方印染廠時期的好友一起跑到安徽山裡挖了幾個月的樹樁,運回常州,當年就賺了大錢,「一下子就成為了萬元戶。」

1988年,王永康正式下海,在麗華租了2畝田,種上康乃馨、月季、滿天星等品種的花。對種花賣花沒有太多經驗的王永康為了摸清行情,和老友賀慶成一起來到當時的花市集散地廣州,「就在那兩眼一抹黑的地方,一位武漢大姐帶著素不相識的我們,一點點地指導我們,告訴我們其中的門道。」

慢慢地,王永康的「綠楊花卉」成為常州規模最大、最有名的花店之一,由綠楊花卉帶頭髮起的聯購、團購行為,直接影響和控制了上海的花卉市場。「有段時間,我們承包了昆明到常州的班機,專門用來運輸康乃馨等。」王永康記得,綠楊花卉最火的時候,來店裡拿花的車輛往往把清潭路堵得水泄不通。

玩了幾十年的花,王永康心裡最感興趣的其實還是盆景。1996年,王永康在崇明島上發現許多黃楊木,而且都是百年以上,心頭大喜。於是,他騎著摩托車一個村莊一個村莊、一家一家地上門詢問,最終收購了800棵黃楊。「當時是作為綠化苗木收購的,最貴的一棵大概花了600塊,現在作為盆景玩的話,價格最低也要三五十萬元吧。」

說起對盆景的理解,王永康有些與眾不同。他記得,在插隊時候就有個老師對他說過:「不要七鋸八鋸,鋸出個豬八戒。」幾十年來,王永康一直對此深信不疑,他以為,盆景是一種境界,因勢利導,斷不能刻意為之。玩盆景,應該是人對樹的一種尊重,對其生命的一種尊重。王永康一直很反對給盆景起名的做法,實在沒辦法,他也只是給起個「無題」的名字。他說,一盆盆景,在你的眼裡、在他的眼裡,因空間不同、時間不同,甚至因觀賞者心情、閱歷的不同,每個人看到的景緻都不同,每個人的想像空間都很大,因此,非要給它起個名字限制住觀賞者的想像,實在不是好主意。

「製作盆景,就是要呈現出其最美的一面。」所以,有時候為了主幹上的「一個點」,他往往要等上三五年,將其他部位養好了,再來動手,將整棵樹最美的一面呈現在世人眼前。榮獲首屆中國唐風盆景展一等金獎的黑松作品《壽》就是這樣誕生的。

當年這棵黑松被人從山上挖下來後,被王永康收購併栽培成活。為了培育左邊的大飄枝,王永康足足等了3年。有誰能想像,一截平凡無奇的山野朽木,竟能夠在4年後為主人贏得一枚用150克24K純金打造的獎牌?

2002年,在台灣盆景界友人剛剛進入祖國大陸經營盆景之時,王永康就開始與他們做盆景生意,從而奠定了他的盆景經營基礎。目前,「隨園」里可用於銷售的盆景成品、半成品與樁材的數量過萬,而專業的盆景養護工人就有近20人。

「我現在最快樂的事,就是清晨醒來,去察看盆景上每一個細微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藝術 的精彩文章:

精品盆景的特徵分析
盆景園生態休閑相關概念界定

TAG:盆景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