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辛巴威解放鬥爭:戰火燒遍羅得西亞

辛巴威解放鬥爭:戰火燒遍羅得西亞

1976年初,武裝鬥爭以更大的聲勢重啟。

「民盟」主導的武裝力量從莫三比克的太特(Tete)、馬尼卡(Manica)和加扎(Gaza)分三路向羅得西亞滲透進攻。太特和加扎分別與羅得西亞東北、東南接壤,馬尼卡則正對羅得西亞東大門,三路攻勢使羅得西亞半壁成為游擊隊的打擊範圍。

從莫三比克來的三路攻勢分別由三個協調委員會領導,均有明確的行動目標:太特方向的行動目標是攻擊白人礦山和農場,同時發動群眾以建立根據地;馬尼卡方向的行動目標是攻擊破壞橋樑、農場和通往貝拉的鐵路線;加扎方向的行動目標則是攻擊破壞通往南非的鐵路線。

為了應對從莫三比克來的攻勢,羅得西亞白人當局划出三個戰區開展行動,最早的「颶風」(Hurricane)戰區在1972年時就已劃定,對應太特方向的攻擊;而「打穀機」(Thrasher)和「反擊」(Repulse)戰區則因應1976年的形勢而設立,對應馬尼卡和加扎兩個方向。

以尚比亞為基地的「人盟」主導的武裝力量剛開始仍猶豫不決,但「非統」敦促他們積極行動,否則就中止資助。於是,「人盟」在尚比亞的武裝也由維多利亞瀑布一帶開始滲透,由北向南沿靠近波札那的地帶展開行動。到1976年8月時,羅得西亞也在面向維多利亞瀑布的地區劃定了戰區,代號為「切線」(Tangent)。

在各路武裝力量展開大進攻的同時,「愛好和平」的人們仍在苦口婆心地磨嘴皮子。穆佐雷瓦,這個被國際社會看作是辛巴威民族解放運動總領導、在名義上是民族解放武裝總司令的人,連游擊隊營地在哪裡都不知道;恩科莫,這個一直跟史密斯保持緊密聯繫的人,能吸引的追隨者已越來越少,少到史密斯都覺得要換個談判對象了;西托萊的想法很多,一會想跟史密斯談判,一會想看看南非的態度,一會想看看美國的態度,一會想看看「前線國家」的態度,時不時也想得到叢林武裝力量的認可,但叢林武裝力量早就不認可他了——西托萊曾往莫三比克,聲稱武裝力量支持自己並希望去叢林營地看一看,但他同時要求莫三比克方面派武裝人員護衛。莫三比克方面拒絕並反問:如果你說辛巴威民族解放武裝力量支持你,你為什麼要我們莫三比克的武裝力量護送你呢?

戰事的加劇也讓國際社會看到了危險。擅長「穿梭外交」的基辛格在華盛頓、索爾茲伯里、比勒陀利亞、盧薩卡、達雷斯薩拉姆等地穿梭,他信心滿滿地說要阻止羅得西亞形勢的極端化,要在實現多數統治的同時保障少數的利益,他在逼史密斯讓步的同時也希望「前線國家」能「逼」穆加貝讓步;南非的態度則越來越明確,在1976年9月的一次對話中,福斯特要求史密斯「在兩年之內」接受多數統治。而且很快,基辛格就和福斯特聯起手來,一邊稱史密斯可以在解決進程中扮演有用的角色,一邊卻想著「有沒有史密斯解決進程都要繼續」。

但是,即便面臨基辛格和福斯特的雙重壓力,史密斯也毫不服軟。忙於穿梭的基辛格曾在達雷斯薩拉姆與尼雷爾交談——基辛格當時正準備從達雷斯薩拉姆出發經盧薩卡飛往比勒陀利亞,尼雷爾對基辛格說:「如果您說您可以改變史密斯,那我覺得您成功的機會是零。」

1976年7月,尼雷爾、卡翁達、馬歇爾和塞內策·卡馬在達雷斯薩拉姆集會,一方面商討形勢應對,另一方面與辛巴威民族解放武裝力量的主要領導人會面。最終的結果是,「前線國家」表示會全力支持武裝鬥爭,坦尚尼亞方面承諾將此前「莫三比克解放陣線」武裝使用過的營地交給辛巴威民族解放武裝,這一營地可以容納5000名戰士。同時,尼雷爾個人也承諾會做卡翁達的工作,要尚比亞方面儘快釋放被關押者。不久後,通古加拉等人就被放了出來。在向武裝力量表示誠意後,「前線國家」領導人也要求武裝力量方面儘可能參與談判進程,不得拒絕國際社會的和解呼聲。

1976年10月,穆加貝、恩科莫、史密斯等多方開始在日內瓦談判。穆加貝明確提出向獨立過渡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年,而史密斯則說至少需要兩年,穆佐雷瓦和西托萊則好心好意地做了一個折衷。與此同時,穆加貝等明確拒絕了此前基辛格經過辛苦斡旋而提出的在過渡時期設立一個由白人任主席的國務委員會、將防務和法律秩序兩部職位保留在白人手中的主張。日內瓦會議持續約九周,無果而終。

1977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歐文(David Owen)抵達達雷斯薩拉姆,他強調要努力促成以和平的方式向多數統治轉換,但「前線國家」對和平似乎已不再熱情。一向溫和的卡翁達指責英國「為史密斯的戰爭機器加油」,馬歇爾則說得更直白:當戰爭已經在進行時,說和平解決是不對的。

1977年年末,穆加貝在希莫約(Chimoio)經「民盟」中央委員會會議確認,正式成為「民盟」主席,結束了此前以Secretary-General身份代理黨主席的臨時安排。西蒙·穆曾達和埃德加·特克雷分別當選為副主席和Secretary-General,通古加拉則成為防務部長。與此同時,新的中央委員會產生,委員會下屬多個主要部門的主官和副主官均接受過軍事訓練,委員有約半數是來自武裝單位。

而戰事早已升級。

1977年中時,有約3000名「民盟」的戰士在羅得西亞東、北和南三塊地區活動。白人當局在一段時間內仍可宣揚自己的勝利,他們聲稱在1977年擊斃了1774名武裝分子,而1972到1976年五年間他們擊斃的武裝分子數量總共也不過是1917名——但是,問題正在於這些看起來戰果豐碩的數字:從五年共擊斃1917人到一年就擊斃1774人,民族解放武裝力量的擴展是有多神速啊!

對白人當局來說,致命的還不僅是民族解放武裝力量的增長,還有白人力量的不斷萎縮——白人移入不斷減少,移出不斷增加,當局可調用的人力資源越來越捉襟見肘。這樣一來,民族解放武裝一浪高過一浪的進攻就顯得更加可怕了。

1977年8月,白人當局在中部劃定代號為「格鬥」(Grapple)的戰區;1978年6月,白人當局又在面向尚比亞的卡里巴地區劃定代號為「尖刺」(Splinter)的戰區。

四境受敵,肘腋難安, 白人人心浮動,羅得西亞已離崩潰不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fricafe 的精彩文章:

辛巴威解放鬥爭(7):和解還是拖延?

TAG:Africa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