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線|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嚴重落後 朱民自稱判斷失誤

一線|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嚴重落後 朱民自稱判斷失誤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

騰訊《一線》作者周純

5月19日,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表示,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嚴重落後,這與他當年的判斷完全不同。

中國加入WTO時朱民正在中國銀行任職,彼時他判斷,15年以後外資銀行因為WTO的原因可以佔中國銀行業資產比重的15%。理由是外資行有很多的產品,特別是在衍生、對沖等領域,可以達到整個收入的20%—25%。

然而15年過去了,外資銀行的比重從當年的2.32%下降到今天的1.26%。在朱民看來,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擴張太快,同時也是因為中國在金融業開放的准入、在股權、在產品、在範圍、在監管等方面設置了很多的條款,「這還是一個不完全充分競爭的市場,所以15年前我做的判斷完全錯了。」

他例舉了一組數據: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股票市場的股份只有1.15%,在中國的國債市場、金融債券市場的股份只佔2.44%,在保險業的佔比比較高,達到了6.1%,但這個比例遠遠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也遠遠低於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大金融體的地位,「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嚴重落後。」

因此,中國需要新的改革。朱民認為,從中國近期提出的金融業對外開放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准入,把市場打開;二是業務放寬,鼓勵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濟、消費金融等全面的業務放開;三是把金融的基礎設施、信用清算、評級以及徵信等的基礎服務業放開,使得市場的透明度和信息度、競爭的公平性大大加強。

在朱民看來,中國金融再開放是推動國際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這是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的要求,競爭市場推動金融市場發展,並由此為進一步的金融系統開放打好基礎。通過金融再開放,重塑金融格局,提高金融效率,防範金融風險,創立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模式。「

只有市場穩健了,才會有全面穩健,包括資本帳戶、包括人民幣可兌換,這是我們在國際上看了無數的案例和經驗的結果。」他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 的精彩文章:

錢在哪個國家能買來幸福?最快樂的國家是芬蘭而非美國
許家印真看上了賈躍亭的電動汽車?還是為了拿地?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