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日本鬼子殺來時,普通老百姓怎麼做才能保命?

抗戰時期日本鬼子殺來時,普通老百姓怎麼做才能保命?

原標題:抗戰時期日本鬼子殺來時,普通老百姓怎麼做才能保命?


和平年代長大的我們,很難想像戰爭的殘酷。抗戰時期,當異國禽獸殺氣騰騰闖進家園時,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怎麼做才能保全性命?


圖:一張屈辱的老照片,被迫給侵略者下跪的老百姓


第一選擇,是逃亡。


對於不想做亡國奴的老百姓,逃亡是最大的反抗。抗戰時期的難民逃亡,堪稱中國史上最大的集體遷徙,總數約有2000萬-4000萬之間。


圖:抗戰時期的難民老照片


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華北、華東大片國土淪陷,戰區人口被迫大批逃亡。北方難民主要往西北遷徙,南方難民則按照日本侵佔的順序,從上海逃往蘇北,從南京逃往武漢,再從武漢逃往西南各省。


僅僅一個四川,抗戰時期避難的外省難民人數就高達100萬,到處是衣衫襤褸、面色焦黃、拖兒帶女的難民。



圖:抗戰時期難民老照片

因為條件限制和對土地的依戀,流亡到西南大後方的難民中,知識分子、工商人士、市民等佔大多數,而農民的佔比很少。那麼多不願或無力逃亡遷徙的農民怎麼辦?


第二選擇,跑反。


「跑反」這個詞,很多年長的中國人都知道含義:指老百姓為躲避兵災而臨時躲避到他處,等到兵災過去再返鄉。說「跑反」,其實「跑返」更恰當。



圖:跑反的縣城居民

抗戰時期,盤踞在各個據點的日軍,經常出動兵力到邊遠村莊去「討伐」,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掃蕩」。大多數慘絕人寰的日軍燒殺搶掠強姦等暴行慘案,都是發生在「討伐」中,所以老百姓一定要「跑反」。


跑反的路線是縣城往鄉下跑,鄉下往山上跑,但「跑反」需要體力,年輕人還容易,老年人和兒童怎麼辦?很多農村都採取挖地道躲藏,甚至躲在自家的窩棚、屋頂,實在跑不掉的老弱,只能呆在村裡任人欺凌。



圖:鬼子進村老照片

據日偽時期薊縣的回憶資料:那時縣城附近村莊里的年輕婦女「跑反」是怕受糟蹋,小夥子「跑反」是怕被抓兵(強征當偽軍)。青壯年男女都跑了,剩下老的小的被集中到大場聽日偽訓話,意思是要當良民,別為八路軍辦事等等。同時還要伺候日本兵,抓活雞抓活鴨,為日本兵燒水洗澡。日本兵洗澡就用老百姓家裡的水缸,讓村民用大鍋燒熱水倒在缸里,兌好涼水輪流洗。拿老百姓盛飲用水的水缸洗澡,老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



圖:日本兵在村子用水缸洗澡老照片


看過很多老人回憶,「跑反」躲在山溝里饑寒交迫、心驚膽戰,苦不堪言,但總算躲了風頭撿了性命。等到日本兵走了,再回到滿是廢墟的村裡,重新慘淡生活,並隨時準備下一次「跑反」。


第三,屈辱的活著。


比起難民和跑反人群,淪陷區的老百姓相對而言,保住生命更容易一些。大城市的日軍,表面上要維持所謂「大東亞共榮」,社會秩序相對好一些,日軍也有憲兵維持軍紀。一般而言,普通市民只要低調服從,人身安全和家庭財產還是有一定保障的,但是亡國奴的屈辱是無法避免的。



圖:日軍盤問中國老百姓老照片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國破家亡,手無寸鐵的普通老百姓能做到的大抵如此。


參考資料:《抗戰中的中國難民》、《日偽時期薊縣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鳳 的精彩文章:

他是二戰盟軍第一劊子手:絞死347人,手藝糙得讓人心驚

TAG:快哉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