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傳統學術研究中有哪些現實問題可望用區塊鏈來解決?

傳統學術研究中有哪些現實問題可望用區塊鏈來解決?

學術研究,是一項真正需要合作,依賴於想法、假設、數據和結果並進行有效交流的過程, 這種交流必須能克服地域障礙,使研究人員能夠與世界上不同地區的同行進行合作,克服時間障礙與前人合作,並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突破。

但是,目前的學術活動,顯然並不令人滿意,人們在許多方面都有詬病,甚至有人認為是嚴重「危機」(危機這個詞一般是用來表達挑戰嚴重性的)。那麼,這些問題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結果重現性差

研究結果能被其他研究人員重現,這是後面的研究者進行可持續探索的基石。遺憾的是,這方面的問題特別突出。

例如,2011年,開放科學中心(Center of Open Science)啟動了一個項目,希望能重現2008年心理學領域發表的100項不同研究,結果顯示,儘管97%的原始結果顯示有統計學上顯著性,但只有36%的工作可以重現。

無獨有偶,在2016年Nature.com上的一項民意調查中,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目前的重現性水平是一個主要問題,52%的受訪者表示存在「重大危機」。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些研究技術本身比較麻煩,如果方法沒有描述清晰,或者數據報告不完整,就可能導致其他人無法重現;另一方面,由於論文發表的壓力,有些研究人員可能會挑選數據,或者錯誤使用統計學,這都可能促成最後的結果難於重現。

另外,論文發表過程中那些過分強調的繁瑣要求、協議和手續,分散了研究人員和撰寫的注意力,也可能是促使最終的報道無法反映研究人員初衷的問題。

當然,重現性危機是一個多方面、多利益相關者問題,並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也不是哪個人可以負責的。

學術期刊傾向於發表正面結果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展示成果最佳的方式是發表在學術期刊上。但是,投往學術期刊的文章能否被錄用,這是有競爭的,學術期刊的指揮棒會左右研究人員做研究和撰寫論文的重點和方向。

可以理解的原因,學術期刊傾向於發表有正面結果和新穎結果的文章。這樣,研究人員只能傾向於報道「成功」的案例,而不是「失敗」的實驗。

這意味著,那些沒有正面結果的研究最終難於發表出來,雖然是真實的結果,也是對客觀世界的一個樣本,但對研究群體來說仍然是未知的。其他研究人員也很難知道這項工作,因此可能會花費額外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相同的實驗,總體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同行評審制度不透明

同行評審,一直是學術交流中最令人認可的策略,但目前這方面暴露的問題也很多。

比如,期刊編輯挑選審稿人缺乏透明度和認可度,而審稿人的審稿工作基本上是義務勞動,其工作量從未被關注過。

隨著投稿數量的日益增加,對審稿人的需求也必將隨之增加,要找到合適並願意審稿的研究人員,其難度越來越大。

此外,還有一些涉及身份欺詐的操縱審稿過程的案例,最終迫使出版社撤回這些文章,讓人們對目前同行評審制度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

總的來說,目前的審稿過程不透明、代價大,減慢了科學發現和進步的速度。

評價學術信用難度大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科學研究已經從主要由業餘愛好者進行的活動,發展成為一項日益國際化和專業化的活動,主要由公共資金資助。同時,衡量研究人員、大學和研究本身影響力的指標也不斷發展。

自1960年代科學引文索引(SCI)發明以來,已經成為評價研究人員表現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眾多的爭議。

例如,以該指標為指揮棒可能導致對研究工作本身簡單化和不準確評估,引誘研究人員首先追求高排名,然後才考慮研究工作是否優秀,甚至可能鑽制度的空子。

此外,如果學術信用(影響力)主要以發表論文的數量進行衡量,那麼只產生了負面結果而沒有發表的研究,或者是非研究型的但特別有價值的科研活動(如審稿、捐款、參加科學委員會,甚至是參與頭腦風暴,非正式評論等等)則被無疑被低估。

而且,科學期刊的格式在幾百年內基本上保持不變,電子期刊文章的主導格式PDF在顯示信息方面是靜態和限制性的,這越來越不適合處理如今發揮重要作用的研究,例如協議和數據集等內容。

所以,合理評價學術信用的主要問題,還是如何正確識別研究工作過程中研究人員的貢獻,其部分原因是缺乏廣泛認可的標準。

商業利益的侵襲

科學研究本質上是一項非商業性活動,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學術交流業務卻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過去,論文出版由少數大型出版巨頭所壟斷,導致多方面問題頻發。

出版商高價收費,這對一些圖書館來說可能無法承擔,也就意味著並非所有內容都可供研究機構的科學家使用。Sci-Hub網站的運作成功,但同時也侵犯了出版商的版權。

之後,社交網路ResearchGate出現,同行之間通過這個網站交換文章,似乎用擦邊球規避了侵權問題。

來自出版社的改革,就是所謂的開放獲取制度,即從讀者或圖書館支付轉移到作者支付的模式,讓作者交費授予對文章的普遍訪問許可權。其實,這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是違背常識和道德的問題了——作者居然要為文章付費。

所以,該制度推出幾十年後,只有少數文章作者是願意開放獲取的(如果雜誌有選擇的話)。

更麻煩的問題是,由於開放獲取制度中巨大商業利潤的存在,出版商可能會發表質量不達標的論文,一些掠奪性出版商、剝削性出版商開始出現,他們向作者收取高額出版費,但卻沒有能力像合法期刊那樣提供編輯和出版服務。

總之,學術交流中的這些危機,顯然正受到傳統的學術評價過程、過時的出版範式以及與科學研究直接相關的商業利益的影響。這激發了許多人的努力,試圖找到某種方式,使科學更加開放、透明、嚴謹和有效。

在過去幾十年里,推出了用於替代出版物的新平台和期刊,引入了各種替代指標,形成各種跨行業小組和論壇,希望為學術交流帶來持久改進。其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策略就是在學術研究中採用區塊鏈技術,這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學術交流。

那麼,區塊鏈將如何觸及學術交流的一些關鍵方面呢?比如上述的透明度,信任度,可重複性和信用度等等。

本文就這個問題,先簡單說一說。

目前,學術界在研究過程中並沒有什麼統一的系統,各環節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相互分離的。

例如,用電子數據表格軟體或實驗室特定的軟體記錄實驗結果;用本地書寫應用程序或基於雲的協作書寫工具撰寫論文;通過投稿系統將稿件提交給出版社;稿件接受後,被轉換成PDF和HTML,放在發布平台上供下載。

而在「區塊鏈化」(blockchained)的科學研究中,上述過程會非常不同,研究人員可能要以全新的的方式工作。

首先,區塊鏈允許去中心化的、自動調整的數據,這樣就可以創建一個共享的基礎架構,在其中保存和存儲所有的交易。

在區塊鏈上工作,意味著無論何時何地,研究人員以任何方式在任何階段創建的內容或與內容進行的交互,都將存儲在一個平台中。

我的前一篇博文"在區塊鏈上進行科學研究和數據共享:理念與舉措",展示了「區塊鏈化」( blockchained)的科學如何使研究從開始到發表的整個過程更加公開和透明的潛在技術解決方案。

我們知道,科學信息本質上是一個龐大的、動態的信息和數據體,它們本應該通過協作來進行創建、更改、使用和共享,這似乎完全適用於區塊鏈技術所提供的幫助,區塊鏈的應用潛力幾乎與研究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都有關。

由於區塊鏈沒有單一的所有者,而每個人又都可以訪問相同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實現和保護學術交流的關鍵方面,如信任、信用、大眾訪問以及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匿名。

可以預想,區塊鏈在超越學術交流的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後面一篇博文還將繼續詳細討論這個話題:區塊鏈如何改變出版商在學術傳播中的角色。

參考資料

Joris V Rossum. 2017. Blockchain for Research. Digital Science Report (https://www.digital-science.com/).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想發表頂級期刊論文,你認識編輯嗎?
誰引進了倒格子?Laue,Bragg,Bragg及Ewald的工作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