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化蜂產業牛了!「老蜂王」組團致富、53歲單身漢養蜂娶上年輕媳婦……

開化蜂產業牛了!「老蜂王」組團致富、53歲單身漢養蜂娶上年輕媳婦……

近些年,開化蜂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村民開創自己的「甜蜜事業」,腰包鼓了,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GIF

開化「老蜂王」帶領168名養蜂會員開創「甜蜜事業」

聽說開化有位 「老蜂王」,不僅自己辛勤養殖蜜蜂,品嘗到豐收的甜蜜,還帶領160餘名養蜂會員開創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甜蜜事業」。5月15日上午,記者慕名跟隨縣畜牧獸醫局的工作人員來到了這位「老蜂王」的蜜蜂王國,細細探究了他與蜜蜂的故事。

「老蜂王」出生於1969年,名叫夏晨,是開化養蜂協會會長和開化縣錢江源之春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這就是巢蜜,一個活框箱里有1.5萬餘只工蜂,在有良好蜜粉源的前提下,它們要辛勤工作1個半月時間,才能釀造出8至10斤土蜂蜜。」在音坑鄉下淤村奇蜂寨里,黑瘦戴眼鏡的夏晨隨手打開一個中蜂蜂箱,從巢蜜開始,談起了他與蜜蜂的不解之緣。

在開化養蜂人中,提到夏鶴,那是如神一般存在的響噹噹的人物。不僅因為他是衢州市首屆「養蜂大王」,還因為他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養蜂能手,而夏晨既是夏鶴的徒弟,也是他的兒子。

「7歲讀書前我就一直跟著爸媽一起在全國各地養蜂。」夏晨介紹,因為從小怕被蜜蜂蜇,他開始並不喜歡養蜂這個行業。但受家裡影響,他在經歷了工廠打工、做生意等磨鍊後,最終卻又選擇了養蜂,「1966年,我爸爸就開始養殖蜜蜂了,到1976年就養殖了約80箱蜜蜂,年收入5萬元,不光是全縣最大養殖戶,在全國都有名氣。1984年,開化縣養蜂協會成立,我爸爸就成為了會長。然後很多的人跟他學養蜂,並增加了收入。我就開始覺得,養蜂還是蠻有前途的。於是,1995年開始跟爸爸學習養蜂,並去北京香山養蜂研究所學習專業的飼養管理技術。」

跟爸爸學養蜜蜂6年,2001年上半年,夏家的蜜蜂總箱數達到了500餘箱。這一年,夏晨長江後浪推前浪,不但「搶」了夏鶴的縣養蜂協會會長職務,還從下半年起,與父親分開養蜂,靠著過硬技術使分得的160多箱蜜蜂在短短一年時間就擴展到300多箱,並發展到目前的680餘箱。

夏晨並不滿足淺嘗甜頭,他子承父業,在廣泛傳授養蜂技藝的基礎上,成立開化縣錢江源之春養蜂專業合作社,採取「協會+合作社+蜂農」、「協會+合作社+龍頭企業+蜂農」和「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經濟合作模式,組織開展統一採購供應社員養蜂所需的生產資料,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產規範,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養殖品種,全力發展生產,並對殘疾人士、低收入農戶開展專項幫扶,擴大蜂農群體,帶動更多蜂農一起品嘗蜂產業之 「甜蜜」。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擁有社員168個,養殖基地遍及開化各地,養殖中蜂1萬餘箱、意蜂1.5萬箱左右,成為開化最大養蜂合作組織,協助畜牧部門帶領偏遠山區老弱病殘及富餘勞動力年創收3000萬元以上,開創了蜂產業精準扶貧新時代,也開創出錢江源頭的一片「甜蜜事業」。

「以前總管父母要錢,去年收入有3萬多元,如果今年順利,可能還會翻一倍。」作為夏晨的親傳弟子之一,殘疾青年周忠生滿心歡喜地說,「跟著師傅干,我們蜂農的產品銷路和生活都更好了。」

除創新合作模式促進我縣蜂產業增產增效以外,夏晨還聯合其他養蜂大戶發起成立開化縣土蜂蜜聯盟,制定出台了全省首個土蜂蜜行業自律公約,強化行業內部自我約束,並將合作社註冊的「蜂溢錢江」品牌轉讓給養蜂協會,助推我縣打造開化蜂產品區域性公共品牌。

「下步,我還要把種蜂場建起來,並與浙江大學合作,開發蜂蜜延伸產品。」夏晨表示,他去年開始傾力打造的奇蜂寨已投資300餘萬元,是浙西最大的中蜂標準化養殖基地,也將會是集中蜂飼養、良種繁育、蜂文化傳播、養蜂技術培訓、蜂產品展銷、科研實踐和住宿餐飲等為一體的中蜂產業休閑觀光園。他要以奇蜂寨為新起點,繼續為做大做強開化蜂產業努力。

戶帶戶、鄰幫鄰,馬金鎮石川村發展中蜂促扶貧

5月17日,記者走訪馬金鎮石川村,了解他們發展中蜂養殖的故事。首先就聽到了53歲單身漢張運洪發展中蜂娶上年輕媳婦的喜事。

「我5月6日才結婚,現在還是蜜月期呢。」在石川村一幢老式住宅里,我們見到了一臉喜氣的張運洪,他告訴我們,以前在外面四處飄泊,如今回家五六年,不僅自己做上了老闆,還過上了想要的穩定生活,自己十分滿意目前的這種生活狀態。聽說我們想了解他養蜂的故事後,他立馬指著自家菜園裡的兩桶土蜂,介紹起自己養殖中蜂的經歷。「以前在外面辛苦打工,也賺到了一些錢,但花得也快,總存不住。前幾年我想過穩定生活就回家了。剛開始除了周邊打打散工,並不知道做什麼好。後來,我看到鄰居張根土,也就是我的養蜂師傅,發展中蜂的收入比較好,就萌生了養蜂的念頭。」張運洪介紹,從頭年的4桶中蜂到第二年的30多桶中蜂,他跟著張根土用心學習,現在已經擁有了50多桶中蜂,每年僅此一項收入就有1萬餘元,加上養雞、種西瓜和接油漆工的活,一年下來賺上五六萬元不成問題。「生活好了,自然就想著成家了,後經人牽線就迎娶了現今36歲的妻子。」

張運洪告訴我們,以前村裡養蜂的人是很少的,可是這幾年卻越來越多。

村民張家能今年48歲,2014年他開始向張根土請教,學習養蜂。到今年,他已經養蜂80餘桶,每年實現蜂蜜收入2萬多元。

「我們石川村的蜂蜜在全鎮範圍都算有名的,主要是靠戶帶戶、鄰幫鄰發展起來的。」該村村委會主任張小誠笑著相告,全村目前約有20多戶養蜂,大部分人的師傅都是村民張根土。

那麼張根土是怎麼想到要養蜂的呢?

「我原是木工,2011年工作時,不慎從三層樓房上摔下來,成了肢體二級殘疾。在家的日子裡,我發現一桶土蜂竟然收割到近10公斤土蜂蜜,於是就開始嘗試養殖中華蜂,並請教有經驗的老蜂農,學習養殖技術,當年就有了可觀的收入……到今年,我家已有100多桶中蜂,前期收割土蜂蜜90公斤,獲得近2萬元收入。」張根土細細向我們述說了他與蜂蜜的結緣及其良好發展。他同時告訴我們,石川村能夠只用6年時間就發展400多桶蜂,離不開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這幾年,縣裡重視中蜂產業發展,僅我跟張運洪、張家能等3人就參加各類培訓4次,大大提升了全村的蜜蜂養殖技術水平。」

採訪最後,張小誠表示,鑒於中蜂產業的良好發展前景和我們村的養殖規模,我們村裡也開始謀劃石川村的新發展,計劃做好土蜂蜜文章,助推石川鄉村振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篇章。

文章版權歸開化新聞網所有,轉載需告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化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開化古代書院的前世今生,你就讀的學校前身竟然是這樣的……

TAG:開化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