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奉養母親,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奉養母親,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美術展覽 | 藝術推廣 | 文化傳播 | 公共教育

二十四孝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考古發掘了一百多座宋金元時期帶有孝子圖像的墓葬。從山西長治市魏村金代天德三年彩繪磚雕墓墨書「畫像二十四孝銘」七字題記中,知其名為「畫像二十四孝」。

在目前所發現的宋金元「畫像二十四孝」墓葬中,孝子人物數量不等,少則一兩個,多則十多個二十多個,最多是二十四個孝子故事,圖像數量不一但內容較為統一,基本上是反映歷代二十四位孝子孝行內容,最完整的組合為:舜子、閔子騫、曾參、郯子、老萊子、蔡順、丁蘭、董永、郭巨、孟宗、姜詩、王祥、鮑山、劉明達、劉殷、魯義姑、陸績、田真、王武子妻、韓伯瑜、楊香、元覺、曹娥、趙孝宗。

元代以後二十四孝內容逐漸固定,形成以孝行故事為主要內容的形式。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所藏的二十四孝畫像磚所處年代為金代,共二十塊。

故事分別有孝感動天、嚙指痛心、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懷橘遺親、埋兒奉母、拾葚異器、卧冰求鯉、哭竹生筍、棄官尋母、投江尋父、拖輿諫父、舍己救弟、伯俞泣仗、割股奉親、哭澤生堇、兄弟嘆荊。

此畫像磚大小不一,尺寸為26*26CM,圖案為浮雕,整體形象簡潔大方,內容生動表達明確。

2

拾葚異器

(圖上為亮寶樓藝術博物館藏金代二十四孝畫像磚之一)

說:

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葚,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二鬥牛蹄一隻與之。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施行暴政,廣大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琅琊人樊崇率領一百多名饑民起義。為了避免起義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雜,樊崇叫部下在眉毛上塗上紅顏色,這樣,樊崇的起義軍得了一個別名,叫「赤眉軍」。

不久,赤眉軍打到汝南地區,為了避戰禍,老百姓都外出逃難。由於連年的兵荒馬亂,又遇災荒,許多百姓不是死於飢餓,就是背井離鄉、出外求生。

有個叫蔡順的,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裡只有老母和他二人相依為命。為了養育他長大成人,母親一直守寡,為此吃了很多苦頭。所以蔡順對母親特別孝順,眼下遇上了荒年,母親經不起逃荒之苦,蔡順便陪伴母親留在了鄉間。

由於家中無糧,無奈之下,蔡順只好到林中拾取桑葚以求果腹。

這一天,蔡順拿起簍子,對母親說要出去拾些桑葚。母親看著瘦弱的兒子,忙叮囑道:「孩子,外面兵荒馬亂的,不要跑遠了讓娘牽掛。」蔡順恭恭敬敬地對母親說:「母親,您的身體要緊,不要顧念孩兒。您就安心在家中等我吧!」

蔡順背著一個簍子,抱著一個簍子,來到林中。林子里的桑葚都被採光了,飢腸轆轆跑了好長時間也沒看到一棵有果實的。

就在他焦急的時候,忽然,隱隱約約看到遠處有一片桑林。他急忙跑過去,看到地上落著不少桑葚,他如獲至寶。

他把紅色的桑葚放在一個簍子里,把黑色的桑葚放在另一個簍子里。拾了許久,蔡順看看天色,已經很晚了,母親恐怕早就餓了。想到這兒,便準備回家。

剛走出叢林,忽然,一隊人馬到了跟前。一個士兵見了他,厲聲問道:「你是何人?為什麼一人在此?」蔡順見這些人眉毛上都塗上紅顏色,他曾聽人說過赤眉軍的事,知道遇見了起義軍,就回道:「我叫蔡順,就住在山腳下。因為戰亂,家中沒有糧食充饑,只好上山拾些桑葚果腹。」那個士兵見蔡順帶著兩個簍子,將黑色的桑葚和紅色的桑葚分開,不知搞什麼名堂,就把他帶到頭領面前。

頭領看了看蔡順,問他為什麼不外出求生。見他簍子里採的桑葚並不多,卻用兩個簍子將黑色和紅色的分開,就問他為什麼。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是熟透的,比較甜,是給老娘吃的;紅色的桑葚還沒有熟透,是酸的,要留給我自己吃。母親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分開來母親好拿。」那個頭領一聽,心裡不由一震,一下想起了家鄉的老母親。

是啊,自己加入赤眉軍很久了,家裡的老母現在怎樣了呢?再看看眼前之人,語真心善,顆顆桑葚充滿了對母親的孝敬之心。蔡順的孝子之心深深打動了這位頭領,他令手下快去拿來兩斗白米,還有一頭牛。他要把米和牛送給蔡順,要蔡順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

誰知蔡順卻拒絕了,他說:「就是因為戰亂我才拾取桑葚給母親果腹,戰亂不知讓多少家庭流離失所,多少父母挨餓受凍。你們快回家吧,白髮蒼蒼的父母正盼望你們早日平安歸來呀。」士兵們看到蔡順如此孝敬母親,不禁思念起家鄉的親人,都不想再四處征戰,想儘快回到父母身邊,以盡孝道。

那個頭領對蔡順說:「是啊,我也要回家照顧年老的雙親,以盡孝心。這頭牛你就收下吧!你母親那麼大年紀了,天天吃桑葚,時間久了身體受不了!」接著,又把兩斗白米給了蔡順。想到家中的母親,蔡順只得收下了。

黑椹奉萱闈,

啼飢淚滿衣。

赤眉知孝順,

牛米贈君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術「中國活字印刷術」
吳金獅先生從藝六十年無筆畫作品展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