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像Google一樣思考

不要像Google一樣思考

2017年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多數被互聯網科技公司佔據。而且是非國有企業的中國科技公司擠進了前十,分別是第七名的阿里巴巴與第八名的騰訊。對比10年前後,全球市值最高的前十家公司,十年前上榜的企業到了2017年只有兩家上榜。

這張圖火起來,是小米科技CEO雷軍微博發布了這張對比圖,感嘆表示過去二十年,別人都說互聯網是泡沫,而今天全球市值前十發生了巨變,證明了互聯網的巨大威力。但這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

下一個十年,全球市值Top 10公司會有什麼變化?有人認為榜單波動性不會很大,因為十年前上榜的能源、通信、金融領域的公司,它們只管自己的事情,所以會被洗牌。如今上榜的互聯網公司,除了自身發展,還積極投資新型行業,因此不會被輕易取代。這也不是本文今天的主題。

剛滿8歲的小米,在香港交易所遞交IPO申請書後,目前估值1000億美金。這隻「厚道」的戰隊,用8年時間打磨出來的"硬體+互聯網+新零售"的商業模式,有望助小米成為2018最大的一筆IPO。

當下的「傳統互聯網」行業(是的,已經有「傳統」互聯網這樣恐怖的名詞了),「千人千面」的推薦系統,已經成為所有內容門戶做不好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懂內容的基礎技能了。但,提到推薦演算法里基於用戶歷史行為的基礎推薦方式,最鼻祖的是以賣書成功轉型到互聯網零售的亞馬遜;提到全球雲存儲,2017年Google還在全球推廣自己的雲和演算法,阿里花巨資聘獵游定向瞄準出海代表的海外業務人才,旨在布局全球阿里雲業務,然而布局最早最受歡迎的是亞馬遜;現在國外國內智能音箱百家爭鳴,Google Home,Apple Homepod, Microsoft Invoke,騰訊的小微,阿里的天貓精靈,京東的叮咚,百度的小度在家,可惜全球智能音響布局最早銷量霸榜的又是亞馬遜。

僅僅2017年聖誕節期間,在亞馬遜上Echo Dot銷量數百萬台不僅佔據音響類單品的冠軍,也成為亞馬遜所有商品品類的銷量冠軍。而且亞馬遜的產品線,遠不止Echo Dot這一款。

2017年的全球CES上,亞馬遜帶著最漂亮的一步棋莫過於亞馬遜將Alaxe Voice Serives 完全開源後,吸引全球無數開發者和企業為人工智慧時代狂歡。旨在打造AI行業的下一個安卓體系。光是Alexa的威力就足以讓Google和微軟追了足足1年都追不上來了,即使在2018年的CES大會上,Google 在全力證明Google Assistant現在的市場規模。然而,這已經是Alexa已經擁有的,亞馬遜早已無需證明的。

正如現在人人稱讚小米"互聯網+新零售+硬體"的閉環有洞見一樣,現在無人能撼動的商業地位,是用8年換來的。亞馬遜在創立的第八年,才開始盈利。亞馬遜現在的 "互聯網+新零售+智能硬體+人工智慧+雲存儲"的帝國版圖,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輕而易舉。

亞馬遜進軍人工智慧的旗艦產品是智能音箱Echo,以及基礎性的Alexa語音平台。這些項目也來自於6頁紙計劃書。這樣的計劃於2011年通過名為「1號運營計劃」的年度規劃流程提交給貝索斯。其中的參與者之一是自2004年就開始就供職於亞馬遜的阿爾·林賽(Al Lindsay)。當時,他被要求轉而負責Prime技術團隊,從事全新的項目。他還記得當時提出的概念:「一種低成本、無所不在的電腦,大腦位於雲端,你可以用語音與之互動。你對它說話,它也對你說話。」

然而當時,開發這樣的系統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產品似乎就像《星際迷航》中的對話計算機。這需要強大的人工智慧能力,而當時亞馬遜還沒有掌握這樣的技術。更糟糕的是,有能力開發此類系統的專家人才很稀缺,願意在亞馬遜工作的就更加鳳毛麟角。谷歌和Facebook正在爭奪這個領域的頂尖人才。林賽表示:「我們是弱者。」

由於缺乏內部人才,亞馬遜動用強大的財力去收購具有這方面專業性的公司,2010期,連續收購多家智能語音領域的公司。然而,亞馬遜的保密文化仍然不利於頂尖人才的加盟。亞馬遜高管甚至不願向候選人透露他們未來的工作內容。所以有候選人拒絕亞馬遜的時候說:」為什麼我要去亞馬遜工作?我對賣東西不感興趣。「

亞馬遜有自己的辦法:從想像中的最終產品去逆向思維,所以藍圖中包括許多尚未發明出來的功能。這些棘手的問題對雄心勃勃的科學家極具吸引力。語音功能需要一定水平的會話式人工智慧,包括「喚醒詞」(嘿,Alexa!)、監聽和解釋命令,給出合理的答案。這一切都不存在。

和Google, 微軟比起來,亞馬遜的硬傷是專業能力的系統性的短板,包括硬體,軟體和技術。但是,亞馬遜即使沒有給出任何細節和準確的解決方法,就吸引了一批科學家願意一起探索這塊深海領域。在攻克了最棘手的遠場語音識別問題之後,亞馬遜迎來的最大的挑戰是將耗資10億美元、用在三叉戟潛艇的技術集成到一個可以放在廚房檯面上,價格足夠便宜,用戶隨時買得起的設備上。

好消息在於,亞馬遜已經掌握了全部模塊:無與倫比的雲計算服務,可運行機器學習演算法、安裝了大量GPU的數據中心,以及熟悉如何移動數據的工程師。他的團隊利用這些模塊開發了平台,而除了用於Echo項目之外,這個平台本身就是寶貴的資產。

Alexa高級科學家斯派羅斯·馬特索卡斯(Spyros Matsoukas)表示:「當我們在Echo上實現遠距離語音識別之後,就發現這裡的機會原來有這麼大,我們可以將Alexa發展成為語音服務。」推動Alexa發展的最直接方式是向第三方開放,讓開發者開發基於語音技術的迷你應用,即「技能」,並在Echo平台上運行。

在Alexa突破Echo音箱的限制之後,亞馬遜的人工智慧文化開始形成合力。公司內的不同團隊都開始意識到,Alexa可以為他們各自項目提供有用的語音服務。普拉薩德表示:「儘管我們的單線程所有權模式已經很成熟,但仍然可以將所有數據和技術融合在一起。」

因此,隨著越來越多用戶使用Alexa,亞馬遜獲得的信息不僅能讓系統性能變得更好,也有利於自主機器學習工具和平台的加速發展,並成為該公司吸引機器學習科學家的重要武器。

亞馬遜並沒有一個中心化的人工智慧中心研究室,而是將人工智慧領域的專業性滲透至許多團隊。由一個部門專門負責機器學習的推廣和技術支持,而另一些部門則嘗試應用研究成果,推動新科技進入亞馬遜的項目,建立公司內部的AI人工智慧分享社區。人工智慧嫣然成為了亞馬遜的文化,和基礎能力。

即使亞馬遜有 "互聯網+新零售+智能硬體+人工智慧+雲存儲"的綜合布局,激起下面幾位大佬2017年起齊刷刷加速了人工智慧投入。但亞馬遜同時也不得不時刻思考,一家以商品和渠道為中心的公司能否勝過擁有大量深度學習超級明星的競爭對手?

Google 也曾經是地表最有商業嗅覺和戰略高度的最強戰隊。Chrome OS團隊並沒有因為微軟windows和蘋果iOS的市場霸主地位氣餒,也沒有像Google X實驗室的一貫作風而沉迷於黑科技研究,反而有遠見地繞開蘋果早佔領的高端筆記本市場,從孩子抓起。

「越早讓孩子適應GoogleOS操作系統,他們就越可能依賴它,從而越可能終生離不開它。」2012年,Google聯合惠普,聯想,三星, Asus等老牌筆記本公司,發布了專門供K-12學校&機構使用的高性價比學習本ChromeBook,並嵌入谷歌ChromeOS系統,谷歌瀏覽器,GooogleClassRoom(教師教學軟體)和學校定製版GSuite配套軟體。經過5年時間,谷歌逆襲iOS和windows操作系統,成為美國主流的操作系統。

2013年之前,蘋果設備佔美國K-12學校移動教學設備的50%。依靠ChromeBook高性價比的戰略定位,截至2017年Q4,谷歌ChromeOS在美國已超過iOS和Windows系統, 佔據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的60%, 成為絕對大Boss。

Google 2018 I/O 大會後,Google Assitant的能力網上一直好評。但是這貌似是在亞馬遜早已領先的賽道上,證明大Google有魄力邁開大步子追趕,先不討論是否能追上。當年,如果亞馬遜像Google一樣思考,也許就會去做ChromeBook,也許會去做搜索變現,也許會去做無人駕駛。然而,這些亞馬遜都沒做。

為什麼突然想寫一篇這樣的隨筆,可能因為我正身處人工智慧這個誘人又磨人的行業,每天和機器人,智能音響,演算法,硬體打交道。產品正在量產,卻要擔心量產的時候這個行業會變成怎樣?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廝殺實在太慘烈,這是不是還沒火起來就已然變成了紅海的行業?

在行業技術還沒有足夠成熟之前,不理智的價格廝殺、渠道洗牌、大公司聯盟,就逼死很多小團隊。而不小不大的公司,是否應該繼續陪跑,還是提前繳槍?我沒有答案,只是有幸參與這一場遊戲,每天都真實而深刻地體驗到,在同一條賽道上跑的再快都有比你更快的人。在另一條賽道上,跑得越快賭的越多,越忐忑越孤獨。

關於我

距離2015年最後一次更新快3年了。最近收到一個粉絲的來信,心裡莫名溫暖。在周六還要加班,加班還遇上下雨,下雨還沒帶傘的日子,聽著窗外的雨聲更新了這一篇隨筆。這3年,我依然在北京,依然在回國入職第一家公司,依然是那個簡單的自己。當時在倫敦讀書時開通了這個賬號,初衷簡單,初心未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學生在創業路上 的精彩文章:

TAG:留學生在創業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