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月笙不改梟雄本色,積極抗日不含糊,毛主席六字評價,鞭辟入裡

杜月笙不改梟雄本色,積極抗日不含糊,毛主席六字評價,鞭辟入裡

在舊上海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組成的「上海三大亨」中,杜月笙最常被人提起。杜月笙一生縱橫黑白兩道之間,舊上海魚龍混雜,他能成為一方大鱷,足見他的能力之強悍。

影視作品裡的「黑幫大佬」給人感覺陰晴不定,喜怒無常等,可杜月笙跟這些完全不沾邊。網路上流傳甚廣的杜月笙語錄中,有一句話能代表他性格,也從側面反映了杜月笙為何能在上海灘呼風喚雨。

這句話是這樣的,「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不過,後人常提及的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杜月笙的評價,「終其一生做到六個字:有本事,沒脾氣。」上海灘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

在人們印象中,杜月笙作為黑幫成員,好像無惡不作。其實不然,杜月笙在抗戰中就有很大的貢獻。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杜月笙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的名義,組織成立了上海救護委員,並成立了救護隊10隊、急救隊13隊、臨時救護醫院24所,徵集救護汽車98輛,並特約公、私醫院16所收容受傷軍民,積极參与抗戰。

據不完全統計,淞滬抗戰期間,杜月笙組織的救護隊共救護了抗日受傷軍民近五萬人。南京淪陷後,中國紅十字會工及各地的分支機構,都撤到漢口,隨即杜月笙再次組織救護隊參與受傷中國軍民。

1938年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遷到香港,杜月笙在這裡組織工作,並設立總辦事處。當時海外捐助的抗戰物資,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香港轉運到內地的,其中紅十字會發揮著重要作用。

香港淪陷後,杜月笙被迫撤到重慶,籌建了重慶醫院,成為當時最先進的戰時後方醫院。抗戰勝利後,杜月笙回到上海,他為上海治安恢復等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前夕,杜月笙拒絕了國民黨去台灣的要求,轉而舉家遷到香港。

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杜月笙閉門謝客,過著相對平淡的日子。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死,終年63歲。據杜月笙女兒杜美如回憶,「父親迴光返照時,對身邊人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大家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參考資料:《「上海皇帝」杜月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多睿智?臨死之前,袁克定問繼承人人選,袁提了三個人名字
秦末農民起義,最被忽視的領袖,此人若不死,劉邦沒有機會當皇帝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