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極是知己,人生有樂趣!

太極是知己,人生有樂趣!

作者:張清揚

太極拳熱愛者,有三十二年的習拳經歷

自稱為「太極拳小學生」

知己,顧名思義是了解、理解、賞識自己的人,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常指懂你自己的摯友或密友,它是一生難求的朋友,友情的最高境界。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世人皆謂,人生難得一知己,既是難得,又何必強求呢?若茫茫人海中,無法求得一知己,那麼為何不與太極對話,在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的人生中,讓太極成為你朝夕相處的良朋益友。

太極,靜心以觀。是無聲,但於無聲之中勝似有聲,與人靜默之中給以強大。

太極,心神舒靜,不吵不擾,就將天下靜寂藏於心裡,以最平和的心態等待著一套拳的開啟。

太極,虛靈頂勁,舉手輕靈,不會耗盡你的體力,沒有濃重的疲憊感,更不會有異域距離感,緣自於千年傳承。

太極,優雅玄妙,剛柔相濟,不急不躁、穩穩噹噹是它的個性,有著鶴立雞群、俯瞰眾生的氣魄,教會你以淡定、從容。動輒修身,靜者修心。

太極,動靜相宜,雖動猶靜,在你孤獨無助時,行一套拳,鼓盪行意,撫慰所有的感官,愉悅你的靈魂,鼓舞奮發前進。在靈動的氛圍中感悟拳境,理清思路,獨往來於天地不被侵擾。

太極,世間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些許變數盡現虛無之境,奧妙幻化,身體如有澎湃的氣場收納世間萬事萬物。每一次起勢與收勢,更像傾聽自己與天下的獨白,約一場心靈與肉身的對話。

這時候,你可知最是知己是太極。

武拳文練,提升非凡境界

武拳文練

我們學太極拳不是為了打人的,而是要提高文化修養與思維能力。

有人會問學太極拳如此簡單的一件事,何必賦予他這麼深重的含義?

其實不然,細數身邊,每個人的共同現狀:在全球市場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下,過度重視對自然世界的改造和物質文明的建設,卻忽視了人們內心世界的道德需求,不平衡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內外矛盾的激化,信仰的缺失、道德的危機、精神的空巢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在越來越智能、越來越機械化的世界中,更多的行業已不再需要人。你是誰,我又是誰。世界越來越大,而人心卻越來越遠。「忙」是我們每個人身上貼的標籤,忙著求學、忙著求職、忙著柴米油鹽、相夫教子。既然如此,我們在練太極拳時就暫時撕下那個標籤,享受的同時要提高文化修養與思維能力,感受太極拳帶給你的真善美!

太極拳「天人合一」的追求是討論天地人相依存的關係,是真的表現;太極拳練與悟、技與德結合的方式,體現了「知行合一」的哲學理念,是善的詮釋;太極拳寄託山水之間的「情景交融」,是美的追求。太極拳在追求「真、善、美」之情結的過程中,文化力量更強大。太極拳由技入藝而承道,技是道依託的載體,道是技遵循文化力量的終極依據。所以,練太極拳一定要記住四個字,就是武拳文練。我們學太極拳不是為了打人的,而是提高文化修養與思維能力。

修身克己

太極拳的修鍊是「十年不出門」的艱苦磨練,是「內修自己」的旅程。通過太極拳艱難的「內修自己」的過程,是構建自身「內聖」的根基,推手最終的目的不是要達到戰勝對方、打倒對方,最主要是在推手中檢驗自己的拳勢是否正確,也就是說通過和他人的推手來評價「知己」,從而知道自己在習練拳架時出現的弊病,以此回到《太極拳論》的原點,再通過《太極拳論》「修己」達到「正己」從而繼續維持「知己」。太極拳習練者要經過反覆的「修己」與「正己」,最終來追求這種永無止境的「知己」功夫。在太極拳循環往複的過程之中,慢慢地把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太極拳習練者含有「不傷自己,不傷別人,不傷和氣」的王者風範,所以「內聖外王」的王者風範被太極拳習練者作為終身的追求。在習練中修身克己,提升境界。

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是習練太極拳修身克己基礎上更高的境界。知己、修己、正己、推己,用自己的心思來推想別人的心思,設身處地替別人想,它強調人與他人之間是講理的不是講力的處事原則,體現了「守弱不爭」的中國典型的競爭模式。太極拳推己及人以不爭為用,主張服人、感人。無形中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與人相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不會累了自己傷了別人。人與人的相處簡單一點,彼此往往會更接近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坑文化藝術 的精彩文章:

畫個橙夢露多肉
【說物】迷你花園

TAG:老坑文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