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從陳,君何同愛此二物?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從陳,君何同愛此二物?

談及中國的茶與書法,宋代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這個時期,茶漸漸地由實用功效走向藝術追求,與詩詞書畫等藝術形式相互滲透,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而書法藝術也慢慢地從重法走向尚意。

宋仁宗慶曆年間,蔡襄任福建轉運使,負責監製北苑貢茶,創製了小團茶,當世聞名。他曾著《茶錄》二篇,是他小楷書法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也是繼唐代陸羽《茶經》之後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之一。

werwer

書茶尚意

聽茶聲,解茶語,悟茶意,書茶情,茶墨俱香,歷來是心神皆美之事。懷素、顏真卿、蘇東坡、黃庭堅、蔡襄等人,他們以優美的詩文、精湛的書法寫茶事、品茶思,創作出了眾多優秀的書法作品。

比如蘇東坡的《啜茶帖》和《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詠茶詩帖》、鄭燮的《竹枝詞》和徐文長的《煎茶七類》等都是極負盛名的書法佳品。北宋蘇軾的《啜茶帖》談品茶,說起居,漫不經心落筆,自然錯落的整體布白,豐秀雅逸;趙令畤的《賜茶帖》行書信札,五十七字九行,用筆結體,平實而不失靈性,頗有東坡風韻;唐代狂草書家懷素和尚的一幅信札《苦筍貼》,通篇雖只有十四字,卻章法靈動,神采飛揚,不可多得。

說到書法尚意,讓人想到大才子蘇東坡與司馬光的對話。一日,司馬光見蘇東坡酷愛書法與茶飲,便問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從陳,君何同愛此二物?」蘇東坡回答得巧妙,他心歸於靜,手握一杯香茗,將自己的人生體會神遊於濃墨淡茶之中,將茶與書法的關係上升到哲思的高度來回答。他說「上茶妙墨俱香」是德,「皆堅,是其操也」,就像是賢人君子黔皙美惡的不同。茶,讓蘇東坡的詩歌與書法創作都不經意間氤氳著一股雅淡的茗香。

展一捲紙,提一支筆,筆在硯台里柔軟,墨在宣紙上流淌。煮一瓢水,烹一壺茶,葉在泉水裡舒展,水在器物里溫潤。煮茶人蔡襄就那麼靜靜地坐著,將繁雜心緒的波瀾投入到霧氣升騰的茶壺中,靜靜地凝聽泉水的歡唱,茶壺的冥想。當葉與水在時光里攀談,化為茶香不經意間襲來時,他如夢方醒,輕啜茶湯,將心間的那一份羈絆暫且咽下,悠長年歲的洗禮啊,也在裊裊茗香中化為此刻蔡襄筆下的盪氣柔腸。

蔡襄愛茶,他任福建轉運使時期,每年都親自入山採茶,絲毫不敢怠慢工作,漸漸地他對茶也產生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如今在福建福州龍腰公交站附近,被稱為「閩都第一泉」的苔泉井依然水源充沛,大旱不涸,用這口井水沏的茶喝著仍有特殊的芳香味。

據說,當年蔡襄覺得苔泉水清純甘洌,常常派人到這裡取水烹茶。因為井壁常生青苔,蔡襄便為它取名「苔泉」,還親自提筆寫下「苔泉」二字,為此井留下珍貴的墨寶。他特意叫人刻碑立在井邊上,並在井後一方石碑上撰題:「苔壑泉流松陰境,龍峰山抱水環腰。」對於嗜茶的蔡襄來說,找到鍾愛的泡茶好水,實在是最愜意的事情了,他欣然為「苔泉」題字、立碑、撰題對聯來表達自己對這口井水的愛意。蔡襄對泡茶之水都如此用心,可見他對茶的感情。再看其八百字的《茶錄》,茶色、茶香、茶味俱佳,不但介紹了茶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也談到了北宋「鬥茶」的習俗,其中反映的美學思想,更是促進了茶飲藝術化和書法寫意的形成。

他的小楷書法作品《茶錄》端重飄逸,勁實端嚴,布局疏、密、虛、實和諧,用筆曲、直、露、藏自然,用墨枯、濕、濃、淡隨意,神、氣、骨、血、肉融為一體,簡約的筆墨線條好似在茶湯中慢慢復活了的茶葉,呈現出自然生命原始的古樸質感。靜寂創作,雜念盡拋,篤守胸中之氣,待筆停意成,就連蔡襄自己也感到這是他的「平生得意書」。

端勁高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客廳還在放茶几?有錢人已經這樣做了,回家我也這樣做
龍生莊園有機普洱茶開發如火如荼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