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官場第一牛人——皇帝換了十一個,馮道依然當宰相

官場第一牛人——皇帝換了十一個,馮道依然當宰相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須知海岳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這是五代十國時期一個叫馮道的傢伙偶作的詩句。說起馮道,真是一個值得佩服的大牛人。他一生歷五朝,三入中書,任宰相、三公、三師等職三十年,前後侍奉8姓11個皇帝,就一個後梁國沒幹過。五代十國的歷史,差不多都有他馮道的影子。

這樣的事迹,足以證明馮道是中國歷史上的最佳職業官員。不,翻翻世界各國歷史,估計也是「橫絕六合掃空萬古」了。將他做過的官職計數,也很有可能居我們所知歷史上中的最多者,人稱千年老狐狸。

馮道打小就是個很好養的兒子,聽爸爸媽媽話,不挑吃不挑穿,還很愛讀書,文章寫得遠近聞名。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知道了,專門派人請他去做幕僚。劉守光有野心,隨時都想擴地稱王,馮道是聰明又不聰明,聰明在看出劉不能成事,不聰明在老愛勸阻劉,認為他德不配位,經常惹得劉不高興,有一次氣憤至極,將其打入大牢,幸得好朋友相救脫險。

此後,馮道開始總結自己的官路歷程,在做官這一條鋼絲上,要想永遠不掉下去,須得謹慎謹慎再謹慎,圓滑圓滑再圓滑。從這一點上來看,經歷見識才是長知識練情商的好載體,也可以說,有什麼樣的經歷就有什麼樣的情商。

不久,劉守光被李存勖輕鬆搞掂,砍頭了。證明馮道不僅文章寫得好,還是真有智慧的人。李存勖是誰呢?就是唐末名將李克用的親生兒子,與其他十二義子並稱十三太保。十三太保哪是真的很有名,個個年輕瀟洒風流倜儻,不止在床上威武勇猛,在沙場上也如是。打天下的領導喜歡,美女們也很喜歡。馮道當時比起他們就差遠了,長得不帥武藝也不好,沒有當李克用義子的福分,無奈只有轉投河東監軍張承業作了一個小巡官。不過還是因為一手好文章,被張承業保舉給李存勖當掌書記。李存勖在李克用死後,稱帝為後唐庄宗,馮道的官運從此開始亨通,走向康庄大道。先是做郎中、干翰林學士,在後梁被滅後又當了戶部侍郎。

馮道文章寫得好是由於一直喜歡寫、努力寫,情商高則是經歷過劉守光折騰的結果,但也有不少運氣好的成份。

李存勖登位後,和今天很多腐敗官員一樣,馬上開始享樂,不理朝政。一方面,喜歡看戲還愛自己演戲,因此百般寵愛戲子們,讓他們自由出入宮中洗刷玩弄朝廷大小臣子,還用伶人做耳目當官員,群臣敢怒而不敢言。另一方面,把太監作心腹,讓他們作為宮中各執事和諸鎮的監軍,將領們受到宦官的監視侮辱,讀書的傢伙們也被斷了進身之路。同時,李存勖又多次強搶民間美女入宮,有一次竟搶了駐守魏州軍隊官員們的妻女1000多人。這瘋狂到了極點。有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老天要讓你滅亡,就讓你先瘋狂!搞到最後,終於殘暴到了頂峰,聽信宦官讒言冤殺大將郭崇韜,又準備殺掉十三太保之大太保李嗣源。李嗣源畢竟是太保中的老大,哪是真牛逼,無論怎樣總有幾個小太保願意跟著,小太保後面肯定有不少更小太保,人多力量自然大,於是造反殺掉李存勖,自立為後唐明宗。

就在這一段亂七八糟的時間裡,我們的馮道因為爸爸去世,不得不暫時辭去官職回鄉守孝,既沒有幫李存勖,也沒有幫李嗣源。而且,在家鄉鬧饑荒的時候,馮道沒有抱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死思想,親自下地勞動、上山砍柴,並將自己其父親積攢下來的財物全部拿出來周濟鄰里鄉親。這一點,也只有從小吃過苦的人才能做到。這些鄉親也是好人啊,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他們把馮道的好編成歌到處傳唱,一直傳啊傳,終於傳到了偉大首都,給皇帝聽到了。馮道守孝期滿回京,早就聽到馮道會寫文章愛做好事的李嗣源,立即擢升其為宰相。這一段故事說明,我們不能只埋頭做好事,還要學會做好事,要給哪些接受你的好但也知道怎麼回報你的好的人多做好事。

李嗣源的命也不長,這是整個五代十國皇帝們共同的命運。他死後,第五個兒子李從厚繼位為後唐愍帝,依然相信父親任用的人。不久,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開始鬧事,逼得李從厚趕緊跑路。聰明的馮道在李從厚跑出門後,就動手準備率領文武官員迎接新主,並督促同事盧導趕快起草勸李從珂當皇帝的文書。盧導不肯說:「天子還在河北,人臣那可輕率勸進。」馮道說:「事當務實。」好一個事當務實。今天我們講求真務實,求什麼真,要好好動腦想明白;務什麼實,也得要搞清楚。

李從珂稱王后,自然喜歡馮道這一套聰明做法,仍舊讓他呆在宰相位置上。這個時刻開始,馮道的道就有點不厚道了。但在那個王朝更迭走馬燈一樣的混亂時代,不這樣又能哪樣?!後來站著不腰疼的人們,對馮道行為多有不齒,但設身處地想一想,也是能夠理解馮道的作為,甚至不少人可能比馮道做得還積極主動。

接著,史上著名的兒皇帝後晉高祖石敬瑭勾結契丹,把後唐又很快給滅了。石敬瑭迫於穩定政局的需要,讓熟悉情況的老臣馮道繼續當宰相。這說明,只要不太固執於忠義耿介,無論誰來當老闆,自己只要熟悉自己的領域做好自己的事,新老闆來沒有辦法還是得用掌握情況精通業務的人。這是職業官員的基本素養要求。

石敬瑭讓馮道出使契丹感謝他們的幫忙,已經很老道的馮道把個契丹王捧上了天去。試想,有個大漢族皇帝給你做乖乖兒子,怎麼會不高興到上天嘛?歸來後,石敬瑭對馮道怎麼看怎麼順眼,於是再加重用,讓他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魯國公,政務不管大小都請教他。

不久,石敬瑭又死了,他的兒子石重貴繼位,還是讓馮道當宰相,且加太尉,封燕國公。比父親有節操的石重貴,不想做「孫皇帝」,和契丹大戰三次,最後終因手下大將杜重威投降而無兵可調只能看著自己的後晉滅亡。我們這個國家,歷史上的每一場戰爭裡面,不管民族內部還是對外,幾乎都有降將降兵產生,一方面可能是對方反間計用得好,但見利忘義有奶便是娘確是很多人堅持的邏輯。

後晉時期的公元947年,大將劉知遠看準時機在太原稱後漢高祖,建立後漢政權,但更短命,在位不到一年便死悄悄,他的兒子劉承佑繼位做後漢隱帝。皇帝換得走馬燈一樣快,基本沒有時間去考慮更換大臣,所以馮道在後漢仍然被授予太師,生活得自由自在。這點和西方公務員隊伍中的文官制度很近似了。

劉承佑這個隱帝不管怎麼隱蔽,還是很快被手下大將郭威殺掉取而代之。郭威在在開封稱帝做後周太祖,仍重用馮道出任宰相。但郭威很快病死,算是壽終正寢的一個,由他的內侄和養子柴榮繼位做後周世宗。

這個時候的馮道終於從老道升級為老糊塗,還是因為年齡大了智商下降太快,不僅反對柴榮親征攻打北漢,還出言譏諷,把個柴榮氣得冒煙,於是讓馮道去負責修建前皇帝郭威的陵墓,邊修墓,馮道邊檢討邊「鬱悶」,陵墓一修好,馮道就得病告白了柴榮,拖著73歲的屍體,去見他曾經陪伴過的諸位皇帝。73歲,在那個時期,絕對是長壽的人啊。

馮道之死,比他侍奉過的所有皇帝都來得溫柔和煦。在那個中國最亂的時世,能在皇帝邊上中生存下來,遠不是寫一手好文章就能夠達到的奇蹟;而能夠幾乎在五代十國所有皇帝身邊呆過,最後還能壽終正寢,則是奇蹟中的奇蹟。

馮道出生在五代十國,是他個人命運的不幸,但能在萬般艱難中轉不幸為有幸,勝過所有牛逼哄哄的皇帝,則是今人需要很好研究深入領悟的。有人說,馮道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一是「臨難不赴,遇事依違兩可,無所操決,唯以圓滑應付為能事」;二是因勢而變,及時辯明方向,政治立場和效忠對象可以隨時改變;三是「滑稽多智,浮沉取容」。

本文開始提到的詩句,基本可以解釋馮道是怎麼看待處在五代十國中的自己。人各有命,富貴天定,吉人天相;江山是明君的,不該得的得不到;立身處世,堅守道德是必須的,壞事惡事是不能做的,再小的惡也不能施加給別人。只有這樣,才能虎狼叢中過,片傷不沾身。

馮道這個好人,最後給我們留下了一本《榮枯鑒》,把他自己的經歷進行了總結。書有十卷,分別為圓通、聞達、解厄、交結、節義、明鑒、謗言、示偽、降心、揣知。細細讀來,卷卷實用。正在於此,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馮道。

其實,我們身邊特別是官場上有很多馮道一樣的人,他們不見得知道馮道,未必學過馮道,但他們的成功,走的卻是和馮道一樣的路子。希望朋友們將馮道奉為今後人生前進的圭臬,做個好馮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歷史:隋唐和五代十國
皇帝派人去大臣家,那人拿給皇帝一幅畫,皇帝說:不讓他當宰相了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