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技術的經濟革命性辯誣

區塊鏈技術的經濟革命性辯誣

小山

2018.5.19

最近看了不少區塊鏈技術的文章,結合我對經濟學的理解,談談一些不成熟想法。

1.它真的會去中心嗎?

我以為區塊鏈技術並不會去中心化。世界互聯網(世界經濟)將只是從一類中心——政府以及Facebook、google、騰訊、阿里……等等企業,轉移到另一類中心——以太坊、EOS、甚至迅雷鏈。

比特幣的演化例證了這一點。「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原意是建立一個開放的、徹底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體系,然而,現在至少90%以上的比特幣集中在4%的賬戶上——想一想,90%的人民幣集中在4%的人手中將是一個什麼局面。

比特幣的演化給了對「市場-政府」話題爭論不休的經濟學家們一個很好的案例。在2017年各國政府加強對比特幣的監管之前,比特幣幾乎處於無政府純市場化的野蠻生長狀態,無政府主義市場演化的結果是,貧富差距不有政府存在的時候更大。這也間接說明,政府存在的一個重要功能「劫富濟貧」「降低競爭性」——奧派正確的指出了這個政府存在的核心理由。

由此歷史依據,我們也可以預測,只要政府不強行干預,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變革不會是簡單的去中心化,相反,它會更加中心化,只不過中心的類別轉移了,由老中心轉移到中心。這個過程應該會相當漫長。

新中心是這麼一類中心:它的組織不再以目前主流的「股權-公司」形式出現,很可能以「Token-Org」形式出現。「Token-Org」是我生造的一個詞,因為我也不知道如何表達這種新的生產關係。下面將以一種比較奇怪的方式解釋「Token-Org」。

2.區塊鏈技術會不會帶來「共產主義」?

不少理想主義者聲稱區塊鏈技術使得共產主義的實現成為可能。我不知道他們的共產主義是如何定義的,馬雲和劉強東說的共產主義肯定和耄fan孔慶東說的共產主義不是一個東西。共產主義的主流定義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廢除幾千年來的私有制),生產果實分配按需分配(物質極大豐富,所有人在物質上隨心所欲,沒有不平等)。

傳統(私有制下)的公司是這樣的:一個人或幾個人出資成立一個公司,定好股權比例,公司的所有者即公司全體股東;按個一個協議分配公司產生的收益。目前的區塊鏈技術似乎含有某種公有制特徵:作為生產資料的以太坊的所有權歸屬於所有下載安裝了以太坊源代碼的人,它不屬於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這種形式的資產和傳統的土地、機器、廠房的生產資料截然不同,與不太傳統的微信、支付寶等數字資產也顯著不同——我們清楚的知道,微信的所有權屬於騰訊公司,支付寶的所有權屬於阿里公司,但作為生產資料的以太坊屬於誰呢?——屬於以太幣的持有者嗎?不,以太幣的持有者並不擁有以太坊的產權。

傳統經濟里的產權定義在「Token-Org」組織形式下變得很模糊,我們確實可以定義以太坊這套代碼系統(作為生產資料)屬於公有,全人類所有。然而,以太坊經濟體系里的收益分配絕對不是平等的,並非任何一個下載安裝了以太坊系統的人可以隨心所欲的按需分配到以太幣。事實上,由於以太坊基金會頭頭們與這個體系里的其他人存在巨大的不平等,而且頭頭們完全有可能利用優勢地位通過欺詐的手段「剝削」其他人——而且他們還不太可能受到「傳統世界」法律的懲罰。

3.Token和股權有什麼區別?

由以上的敘述,你大概初步了解了「Token-Org」是個什麼東西。下面舉例說明一個「Token-Org」的誕生和演化。這個例子相當真實,它發生在2009-2010年間。

當年我突然冒出一個創意,利用手機的GPS定位功能,可以做打車應用。我和朋友異常興奮的討論這個創意。他很認可這個創意,我甚至畫了客戶端原型圖(沒錯,它和後來的滴滴很像),但是我們沒有錢來做這個事情。下面開始虛構了。

於是,我們在網上發布一個通知,說明我們需要錢做的事情。與找風險投資談股份籌錢的典型資本主義做法不同的是,我們準備採用類似眾籌的「共產主義」方式籌錢。我們成立一個叫「TO」的組織(它既不像公司不像公益組織),發行一種類似股權的叫「Token」東西(比方說10億個Token),購買Token或其他方式獲得Token的人將獲得一些權益。具體而言,「TO」做如下規定:

A。可以用Token支付打車的費用——獲得Token的司機可以在一個Token交易市場售賣他的Token。

B。TO系統的代碼開源,誰都可以參與進來開發、維護、安裝和使用。也就是說它的產權屬於全人類,或者說,它沒有產權。

C。參與開發和維護「TO」系統的貢獻者將獲得Token的獎勵。

Token可以在市場上交易,有點像股權,但是股權不能用來支付服務,更重要的區別之一在於擁有Token的法定權利和股東的權利非常不同。無論一個人擁有多少Token,他不能對「TO」這個組織發號司令,他不能僱傭人來開發,不能開除某些人,不能為TO定規則——實際上,擁有大量Token的人會對「TO」產生很強的影響力,但在法定意義上,他沒有權利這麼做。我們知道,「股權-公司」形式的組織里,小股東以至員工是沒有多少發言權的,制定規則的法定權利在大股東那裡;小股東或員工若不滿意大股東,只能自己走人。然而,「Token-Org」組織完全依賴於自願。最顯著的一個區別是,公司可以完全無視員工的個人意願而開除一個員工,但「Token-Org」組織里的大玩家只能和大家商量著來:大玩家若不滿意某些人或決策,你只能自己走人——或許有一批人會跟著你另起爐灶。可以預見,「TO」組織的這個規則使得它會發生大量的「分叉」。

「Token-Org」組織形態確實使得勞動者更自由,但它似乎是以損失效率為代價的?對此,我不敢肯定。或許,對於某些特定的領域,「Token-Org」的組織形態是最有效率的形態。

另外,「TO」組織沒有會計意義上的盈利,持有Token的人不能參與TO組織的利潤分紅,他們唯一能夠獲得的溢價收益(除了能夠用Token打車外)是交易市場上Token的升值。

4.Token可能發展成通貨嗎?

在可以買東西(打車等等)這一點上,Token很像貨幣。雖然上述Token只限定在打車支付上,但不少人依據奧派哈耶克提出的市場「競爭性」貨幣的概念認為,各式各樣的Token湧現後會它們溢出既有的邊界,其中一些在競爭中獲得人們的廣泛信任,從而部分取代法定通貨的角色。對此展望,我很不樂觀,主要理由是,Token的發行者不具備暴力壟斷的權力。

不如假定聲譽良好的某「TO」組織的Token確實擁有了威脅法幣的聲譽,那麼,最極端的一個情形就會出現:法幣的維護者可以通過「拔掉網線」的方式而使得此Token體系癱瘓——即使發生革命,新上台者也不會允許民間自由發行通貨。美聯儲由一個民間特色的機構逐漸變成一個官方機構的過程其實就是哈耶克自由貨幣理想破滅的過程。只要政府這種壟斷性的暴力組織存在,法定通貨就一定維持自己的壟斷地位。

然而,邪惡總是會因理想主義者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受到一定的制約。

在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民間沒有一種低成本的方式對抗壟斷的法幣。想想,大家對付通脹的方式不過是儘快把自己手中的通貨用出去,而這更加速了通脹率,陷入互害模式——很像股災時期的瘋狂拋售。取代法幣的最常用方式就是以物易物,這個成本無疑是很高的。區塊鏈技術使得人們可以低成本的對抗通脹,畢竟源代碼是公開的,P2P技術(下載安裝一種Token體系便可)使得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成為某個Token的持有者。即使沒有一個通用的足以威脅法幣地位的Token,人們可以分散持有各類專有Token(比如我們打車用一種Token,到京東買東西用京東幣,玩遊戲用QQ幣,吃飯用美團幣……),而不會對生活帶來多大的不便。也就是說,雖然任何民間的Token沒有多大的可能成為通貨,但它是對「邪惡的法幣」的制衡。

5.區塊鏈技術會顛覆既有經濟形態嗎?

以股票市場為例說明一下區塊鏈技術的顛覆性。目前股票承擔的功能有:參與公司管理的憑證,參與分紅的憑證。然而,絕大部分股東實際上不能參與公司決策,而且大量的公司也不分紅——遇到喬布斯這種堅持不分紅老闆你無能為力。這些制度設定實際上使得大量的企業和目前炒作ICO的區塊鏈組織沒有什麼兩樣。

區塊鏈技術無疑可以為證券市場增加信用,人們對官方機構(人,制度)的信任會部分被「機器信任」(代碼信任)所取代——至少,在比特幣演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這種「機器信任」的強度。我以為,區塊鏈技術裡面,最重要的特徵是開放:代碼開源,資料庫公開,「Token-Org」組織透明,由此帶來的信用可被相當徹底的評估,這是黑幕重重的證券市場所不具備的——無論是審核IPO的證監會還是上市公司都隱藏了大量的信息。

在某些行業領域,「Token-Org」組織形態對現有的公司形態更具有優勢,目前的證券市場制度顯然無法滿足它們的融資需求,它們會在灰色地帶茁壯成長,直到未來全球各國證券監管機構妥協,允許ICO以某種改進形態出現。

就投資者而言,只要你還沒有巴菲特(他強烈批評比特幣)那麼老,理解區塊鏈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必要的。我相信,即使未來幾年區塊鏈技術企業(「Token-Org」組織甚至不能被稱為企業),不能顛覆BAT等互聯網霸主,也將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一席,這個過程同時顯然是一個創富的過程。

有人打賞鏈克嗎?

我的鏈克賬戶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經濟學 的精彩文章:

TAG:量子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