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這事兒,你知道汽車巨頭們有多努力嗎?

自動駕駛這事兒,你知道汽車巨頭們有多努力嗎?

今年的汽車圈裡,自動駕駛的話題有多火熱,造車新勢力的話題就有多火熱,背後隱含的邏輯,無非是這些新入局的「野蠻人」,在用自動駕駛這樣熱門技術來強化自身的智能化標籤。

但在自動駕駛這件事上,真的存在所謂「新勢力」嗎?新技術真的必須跟新勢力綁定嗎?

想想我們曾經看過的那些經典科幻片,《全面回憶》、《星球大戰》、《銀翼殺手》、《侏羅紀世界》,如果你是資深影迷,一定對這些「硬核」科幻片中「標配」的智能車情節不陌生,甚至《霹靂遊俠2008》里,一部擁有人工智慧的自動駕駛車輛成為主角。顯然在好萊塢導演的心目中,自動駕駛不僅僅是一項新技術,更代表了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

對現實中的汽車企業而言同樣如此,汽車已經是人類現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跨國汽車企業們享受著由此而來的巨大收益,也成長為這個龐大產業頂端的巨無霸,主導著當下的人類出行生活。

如果說在傳統內燃機技術為代表的技術積累上,傳統車企已經持續了上百年的自信,但在自動駕駛的技術上,新玩家似乎看起來更有優勢。作為智能網聯最具代表性的應用方式,自動駕駛成為熱門技術標籤,,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用科技公司的背景,與這個標籤強關聯。

但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因為對失去「權力」的擔憂,跨國汽車巨頭們無比渴望繼續佔據未來出行場景的主導地位,來自「圈外人」的挑戰加劇了這個老行業的焦慮感和危機感。一線的汽車巨頭們正著手應對潛在的威脅,將其轉化為機遇。如果無法阻止遊戲規則的顛覆,那麼他們至少希望在新規則下先保證生存。

儘管還沒有L3級以上的量產產品問世,但現狀也足以令人焦慮。跨國巨頭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恐懼感,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投資和布局。

以寶馬為代表的「聯盟派」,核心策略是組建以自己為核心的技術聯盟。

2016年3月,英特爾與寶馬、Mobileye達成合作協議,三方協作實現2021年推出寶馬自動駕駛汽車的目標;2016年8月,Mobileye和德爾福兩家企業已經在今年8月簽署協議合作開發自動駕駛系統,兩家企業共同承諾將為系統在2019年正式投產做好準備;2016年11月底,英特爾宣布同德爾福、Mobileye組建團隊共同開發自動駕駛系統。

這三次協議中的公約數Mobileye,是一家圖像處理器供應商,也是系列協議的核心節點,顯然各家都指望它挑大樑,做出商業化的產品。對寶馬而言,這是在用它熟悉的操作方式,組建了一條全新領域的供應鏈。

出於傳統車企的嚴謹,站在當前的時間點上,寶馬仍然堅持在2021年推出商用化的、搭載在量產車上的L3自動駕駛技術。

同樣抱著供應鏈不撒手的還有戴姆勒,但似乎更應該稱為「軸心派」,因為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戴姆勒只與特定的一級供應商——博世共同研發。

戴姆勒的CEO Volkmar Denner和副總裁Wilko Stark此前步調一致地承諾,將推出L3乃至「更高級」的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和博世雖然看上去分別實施了自動駕駛路測計劃,不過在加州DMV的「脫離」報告里,兩家淪為難兄難弟,在「脫離」次數上分別列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兩家企業都試圖淡化DMV報告的衡量技術水準的價值,但不可避免地影響了輿論對其信心。

另一個聽起來有點傳統的路線是豐田為代表的「閉門派」,但這並不代表對其選擇的評價。

豐田在今年3月加大了自動駕駛的投注籌碼。和2016年一樣,它選擇繼續為豐田研究院(TRI)增資30億美元。雖然TRI的另外兩個合作夥伴——愛信精機和電裝都將發揮作用,但豐田成功讓外界相信,這是屬於豐田的計劃,小夥伴們繼續扮演好供應商的角色。

在自動駕駛領域,除了高精度地圖業務,豐田幾乎沒有與矽谷的科技公司發生瓜葛。不過他們挖來了前谷歌機器人部門聯合創始人James Kuffner,出任豐田TRI旗下加州研究所的CTO。豐田章男還在最新一季度財報中表示,在自動駕駛領域將與類似谷歌和蘋果等科技公司展開積極的合作。

Kuffner表示,已被開發出來的自動駕駛軟體質量參差不齊,豐田公司的使命是確保無人駕駛技術足夠可靠。充滿使命感的宣言和保持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的立場(哪怕只是表面上),可以說這很「豐田」。

在豐田有關無人駕駛汽車的日程表裡,2020年前將開始銷售能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的豐田車,再「過幾年」該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具備在城市道路上行駛的能力。

顯然,這樣的分類方式背後,是豐田不肯承認美國人L0-L5的標準,並且約等於沒有給出確切的時間承諾。但這並不代表豐田缺乏進取心,更多的可以看成一如既往的豐田式謹慎。大舉投資也許只是必要布局,豐田並不認為現階段已經看清楚自動駕駛中期的應用前景。

行動主義的美國人則幾乎都可以歸為「收編派」。通用和福特在前兩年都火急火燎地發布了自動駕駛戰略,並且幾乎同時啟動收購策略。

福特花10億美元收購了當時成立不到半年的「Agro AI」公司,而後者還沒有落地產品。通用花了差不多同樣的代價,收購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

實際操作中,福特和通用都採取分階段付款、將自身研發團隊與收購來的公司融合的策略,福特前任CEO菲爾茲表示,「混合模式」可以制止創業合伙人套現跑路。

不過兩家公司的董事會都對經理人的決定感到吃驚。不同的是,福特解僱了菲爾茲,而通用管理層則只受到了不痛不癢的警告。但美國汽車企業們試圖快速介入自動駕駛研發,追上矽谷腳步的努力,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奏效了,DMV的報告對通用的表現讚賞有加。

無論採取何種路線,傳統車企幾乎不約而同地將技術落腳點放在L3級自動駕駛上,即在有條件限定的場景下(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連接匝道)的自動駕駛技術。他們似乎達成共識,在這個級別的商用化應用中,不但新舊技術繼承性最好,車企也能從技術迭代中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可以隔絕來自「野蠻人」科技公司的攪局。

汽車巨頭們力圖告訴公眾,後者追求一步到位的L4或者L5級自動駕駛,幾年內都是不切實際的妄想。這種在跨國汽車巨頭間難得的共識,表明即便在新挑戰逐漸清晰的時刻,汽車企業熟悉的商業邏輯仍然保持了強大的慣性。

汽車丨科技丨大數據丨營銷

有茶有酒有詩,談車論道聚友

秋鳳空間

微信號 : QFWzo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鳳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秋鳳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