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衙役年薪才八兩多,什麼全家生活能如此滋潤?原因很現實

古代衙役年薪才八兩多,什麼全家生活能如此滋潤?原因很現實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在古代里每年的科舉考試的人數都是千軍萬馬在搶一席之位,科舉考試才是寒窗苦讀學子們功成名就的唯一出路。但是有些人卻從出身就被限制,無法參加科舉考試,這些人就是衙役。

那麼,為何科舉制度對衙役的後代偏偏關上了大門呢?應該說,這種「限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於不愛讀書的人來說,作為衙役的後代他的未來已經被寫好,也就是「世襲制」,怎麼說也是小官一個,所以不需要去懸樑椎骨讀書了。

而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他們始終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可是一旦科舉之門被堵住,即使他們再怎麼努力再怎麼付出,都已經註定了與功成名就無緣,前途已經被定格要成為和父輩一樣的人,也就是當差的衙役了。

但是,這種對衙役的「特殊規定」並沒有引起這個群體的反抗和不滿,反之,每個人在這個職位上的滿意度和敬業度還是相當高的。這足以說明,衙役這門差事還是有一定的吸引人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是「薪水和油水」,通俗的說,就是有錢。

衙役這個詞給人的印象就是經常在街頭巷尾鬧市巡邏,類似於現在的城管在管制城市的治安和小攤小販,無非是多了抓人的權力。雖然這個是小官,遠沒有其他人當大官的威風和德高望重,但是老百姓還是對他們非常敬畏,特別是擺攤掙錢的小販一口一個「官爺」。

古代當官的收入其實普遍都不會很高,但是如果以尋常百姓家的日子為參照物,這些當官的收入就堪稱相當可觀了。一品官員一年的收入夠普通百姓過上二十年的生活,知縣的年收入相當於普通百姓5年左右的支出。更何況,這些當官的背地裡都有不少灰色收入。

回過頭來看看衙役的收入,據記載,一名普通的衙役一年標準的收入不足八兩銀子,也就是說要支付一家的支出都入不敷出了。但是實際上,他們也有不少的灰色收入渠道,都是來自於普通百姓們的「主動送上門」。因此,古代衙役們的家庭生活還是相當小康的,這也是他們世代為衙役卻滿意度相當高的主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