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族英雄怎麼會是「帶路黨」?

民族英雄怎麼會是「帶路黨」?

全文共2882字 | 閱讀需6分鐘

在印度的國會大廈,懸掛著三個人的畫像。除了甘地、尼赫魯,還有一個人的名字叫做錢德拉·鮑斯。這三人都曾為印度獨立解放作出過重要貢獻。與前兩人不同的是,鮑斯的一生充滿爭議,有的人視其為「印度自由之父」,有人則認為他是法西斯的幫凶。究其原因?這與鮑斯走過的路有關。

錢德拉·鮑斯

一、投身革命

1897年,蘇巴斯·錢德拉·鮑斯出生於英屬印度孟加拉轄區,曾在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後來成為律師,英國政府授予他騎士頭銜。如果按這條軌跡,鮑斯的人生應是順風順水,至少保證中產沒有問題。

但鮑斯卻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路。

鮑斯很早就流露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從英國回國後,他加入國大黨。與甘地相反,鮑斯屬於激進派,先後寫了《印度的奮鬥(1920-1934)》和《印度的奮鬥(1935-1942)》兩本書,提出了與甘地「非暴力不合作」學說完全不同的政治思想:建立軍隊,用暴力來反對英國殖民當局統治。擔任國大黨主席後,鮑斯著手建立一個民族計劃委員會,提出重建印度、土地改革、實行國家工業化等國大黨新的經濟綱領。

但鮑斯的主張註定無法在印度國內實現,一來是英印當局的鎮壓,鮑斯本人為了他的政治主張屢受牢獄之災,據不完全統計,從1920年至1941年的20年時間裡,鮑斯先後被拘捕10多次,出獄後也被監視居住;二來國大黨內部並不團結,很多人對他的主張也不是完全贊同。在這樣的政治生態環境里,鮑斯只得出走海外。

二、借力納粹

1941年,被監視居住的鮑斯設法逃離印度。第一站是蘇聯,他希望在印度獨立問題上能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但被斯大林拒絕,於是前往柏林。此刻德軍正在攻擊英倫三島。打擊或者拉攏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也是希特勒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鮑斯的到來,為他們提供機會。

在德國外交部的幫助下,鮑斯在德國成立了「自由印度中心」,印刷宣傳冊、到處發表演講,並建立電台,呼籲印度人行動起來反抗英國。德國為這些活動提供了場所、資金等幫助。在德軍內服役的部分印度士兵,包括在戰爭中俘獲的為英國作戰的印度戰俘先後被劃歸到鮑斯手下。

錢德拉·鮑斯與希特勒握手

以這些人為班底,成立了所謂的「印度軍團」,鮑斯總算有了屬於自己領導的軍隊。1942年9月,這支部隊被德國國防軍收編,番號為第950印度步兵團,全團約3500人,其中70%以上是印度人。

印度軍隊

不過,由於德國距離印度較遠,「自由印度中心」受地理及信息傳播方式制約,影響力並沒有達到鮑斯的期望值。希特勒也只是利用他為德國進攻英國助力,對印度獨立這一實質性問題並不怎麼熱心,遲遲沒有發表公開聲明。鮑斯一面維持著與德國人的關係,一面也在尋找更加合適的合作對象。恰在此時,日本首相東條英機來電相邀,鮑斯欣然前往。

三、轉投日本

日本之所以邀請鮑斯,有它自己的考慮。早在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就已把印度納入其「利益線」範圍。在與德國談判時,曾明確提出將印度納入 「大東亞共榮圈」的願望。

1942年春,日本佔領新加坡,侵略印度的既定目標變得更加現實,日本政府希望利用鮑斯在海外印度人中的聲望進一步加強東南亞地區印度人的反英運動。德、日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堅定了鮑斯藉助這兩個國家實現印度獨立的信心;同時,相對德國,日本所佔領的東南亞距離印度更近,且東南亞有印度僑民約300萬,從事反英活動更加便利。

鮑斯抵達日本後,受到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的接見,並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日本人組織的「大東亞會議。」鮑斯在會上是最後一個發言,強調「能否或者看到印度取得自由,這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印度要去的自由。」鮑斯的到來,使原本就存在於東南亞的印度獨立同盟這一組織有了主心骨,進而發展成為團結整個東南亞和日本印僑的核心。

「大東亞會議」與會者合影,左二是偽滿洲國代表張景惠,左三是汪精衛,右一是錢德拉·鮑斯

在日本人的幫助下,1943年10月,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在新加坡成立,鮑斯擔任國家總理,日本、德國、義大利以及汪偽、緬甸、泰國、菲律賓等親日政權宣布承認臨時政府。隨後,臨時政府向英、美宣戰。鮑斯與日本當局約定:由於臨時政府得到日本承認,所有印度人都不應被日本視為敵對國家人民,其生命財產受到保護。

此外,鮑斯還以馬來西亞戰役中投降的數千名的英屬印度士兵和部分東南亞印僑為基礎,組建印度國民軍,最多時達到六七萬人。鮑斯將這支軍隊分成三個師,每個師下設三個旅,並建立了營地,進行軍事訓練。武器由日方提供。這支部隊的使命,用鮑斯的話說,當然是解放印度,不久,這個機會來了。

印度國民軍

四、聯日攻印

1944年初,由於在中國戰場進攻受阻,中國駐印軍也開始向緬北日軍反攻,為緩解緬北危局,切斷盟軍對華運輸線,日本準備進攻印度。而鮑斯也在積極準備進攻印度,他為此還特意把臨時政府和國民軍總部遷到了仰光。

2月,日軍三個師團和印度國民軍根據統一部署,在印緬邊境分兩路同時向英印軍隊發起進攻。3月中旬,進入印度境內。最初進展順利,但因為情報以及協調方面的問題,雙方在進攻軍事重鎮英帕爾時產生分歧。

日軍在準備進攻英帕爾前,要求鮑斯在天皇壽辰那天發表一篇廣播演說,把英帕爾作為壽禮獻給天皇。鮑斯拒絕了這個要求,提出除非由印度國民軍擔任先鋒,他反對對印度的任何入侵。另一方面,與印度國民軍一路的日軍第三十一師團在進攻另一重鎮科希瑪時遇到頑強抵抗,師團長佐藤拒絕了鮑斯提出的放棄科希瑪合力進攻英帕爾的建議,這讓鮑斯進一步出離憤怒。

這些分歧給了英印軍隊喘息和增援的時間。日、印原本指望的速攻戰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由於戰線拉長,加上戰前準備不足、交通不便,日軍的補給出現問題,前線的三個師團中只有一個師團帶了足夠的糧食,其他兩個師團不得不靠吃草、土豆、蝸牛、蜥蜴、蛇來充饑,甚至連猴子也被抓來吃。日軍的大部分軍官都對攻下英帕爾喪失了信心。日本陸軍參謀次長秦畑彥三郎在視察前線後承認「帝國作戰行動成功的可能性甚微。」

隨著雨季來臨,日軍被迫撤軍。大雨沖毀了叢林中的羊腸小道。小路成了泥漿的海洋,摔到就會埋掉半截身子。日軍在撤回途中因爭奪食物打架,有的傷病員用手榴彈自殺。這場無功而返的戰役,日軍死亡六萬多人。失去了日軍的支持,印度國民軍也不得不撤回緬甸。此後,日軍節節敗退,直至投降。鮑斯受到英國政府通緝,他打算投奔蘇聯,繼續反英鬥爭,不料飛機失事,在台灣去世。

鮑斯在東京的墓

鮑斯之所以選擇與德、日法西斯國家合作,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對國際形勢的誤判。歐戰爆發前,他就在演說中聲稱,據他觀察,軸心國在未來戰爭中必勝。

直到1944年,戰場態勢已經逐漸明朗,他仍然對德、日最終取勝信心十足。鮑斯對日本人也並非完全相信,他清楚地知道,他與日本之間是互相利用的關係,所以當日本人的要求觸及到印度獨立的底線時,他明確地給予了拒絕。不過鮑斯試圖藉助日本軍事力量來求得印度獨立,也是屬於引狼入室。即使打敗英國人,進入印度境內的日本人也不會允許印度的完全獨立,他充其量也只能扮演汪精衛那樣的角色。

五、後世影響

鮑斯死後,日本人將其骨灰運回日本,埋葬在東京的連光寺中。對於大多數印度人來說,一生都在追求印度獨立的鮑斯並非賣國賊,而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和戰士。1947年,印度獨立。興高采烈的印度人將鮑斯的畫像掛在汽車上在進行遊行。很多印度家庭的牆上都並排掛著鮑斯、甘地和尼赫魯的肖像。就連與其理念截然不同的甘地,在得知鮑斯的死訊時,也表示「他無疑是一位愛國者,只是誤入了歧途」。今天的加爾各答國際機場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掃碼加小編微信,即刻邀您入群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貓,故宮的主子
四月一到,洛陽就成了中國最美的城市!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