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媒體,應守住媒體的底線

自媒體,應守住媒體的底線

作者:龔海波

媒體的本質是傳播。

傳播的媒介是口耳;書簡;報紙雜誌;收音機電視;互聯網……等等。

傳播的對象是內容。

媒介受生產力水平決定,不易控制;因此,只能控制內容。生產什麼內容,傳播什麼內容。

因此,有野心的內容從業者,都特別喜歡研究方法論。這個方法,旨在最大化的提升瀏覽量。

以流量為終極目的的內容創作,都會不顧一切來提高瀏覽量。這就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方法論,很多最早投入時代洪流的人,多少都發現了一套不同的傳播打法來適應渠道,觸達用戶。

一個公式加一些渠道運營技巧,往往能輸出一個大致不差的結果。在這套邏輯上,產生了非常多的大號自媒體。他們通常以同一個打法起家,然後迅速複製擴張到各個領域,從明星八卦、軍事醫療到美食保健。

而我時常以為,這些大號自媒體,才構成了當下的主流輿論場。

價值觀是很扯的事。失敗者常談價值觀,勝利者只說方法論。

一個新渠道出現,最容易快速起量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個是黃色小報。

所謂黃色小報,是撫慰人性和灌溉情緒,是以輿論和人心的最大公約數來生產傳播概率最高的內容。

第二個是巨大的、斷裂的、創傷的事件。

這就是情感紐帶的獨特之處。

情感是一種複雜的構成,單向度的討好和滿足,不一定會帶來真正意義上的「臣服」。

情感上的衝擊,更加深了觀眾、粉絲與虛構超級英雄之間的情感紐帶,因為他們也像我們一樣,會無奈,會失敗,有時知其不可而為之,然後不出意外地摔得頭破血流,最後總要面臨至親至愛至敬之人的死亡......

撕裂、感傷、遺憾、不圓滿,更能為已然日漸成熟見多識廣、並且厭煩了傳統電影類型套路的觀眾感到由衷的新奇和滿足。

眼下崛起的大號自媒體沒什麼高明之處,無非是發現了這樣一些方法。

這樣,內容創業者才能天長地久地做下去,在討好觀眾的同時,又能讓他們依依不捨,周而復始的貢獻流量,最大程度地吸金賺錢,。

這幾乎是方法論的標準應用:多用濃烈的形容詞、多調動情緒、多腦補細節,來激發義憤和同情。

瀏覽各大公號,那些10萬+的文章,確實不乏內容深刻之文,而更多的推文,都是吸睛的爆文。

通俗而言,一類是標題黨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對於「標題黨」們來說,人咬狗或許都稱不上新聞了,來自火星的人咬了狗,那才叫新聞。

利用各種頗具創意的標題吸引眼球,主要行為是標題嚴重誇張,內容通常與標題完全無關或聯繫不大。

另一類是擦邊球,三俗內容

這樣的內容多極了。今天打開各大網站、APP,已是司空見慣。

比如,剛安裝頭條的時候,是不是頭條App一直推送這樣的內容呢?

頭條在不斷試探人性,以便推送。

網上有條打油詩:低俗段子傳播廣,中華酷聯爭議忙,小米鎚子對罵爽,蘋果水軍非常強,汽車評測話凄涼,奇葩趣聞擼管王,何為頭條新熱點,還得要看黨中央。

是不是頭條,不是個人興趣決定的,也不是頭條決定的。「信息繭房」倒不是我關注的,我關注的是:你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嗎,你能獨立於社會嗎?

第三類,很難界定。可以把它表述為:不宜讓大眾具體了解的事實真相

比如兇殺類,太血腥,公布與眾會讓青少年模仿;比如重大事故的真實現場,太恐怖,會讓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有不適感。

比如空難這事,公布的信息少之又少。

一、證據本身就意味著犯罪的渠道,作案的工具、材料等就需要保密,因為擔心犯罪分子的手段會更高明和專業。有的空難還涉及到國際關係和社會穩定,所以在處理這些事件時,有關方面非常慎重。

二、還可能有一個時間限制,如果公司的系統有缺陷,有關部門會勒令其改正,甚至採取嚴厲的處罰措施;如果該缺陷短期內是不可能改正,則還是要為它保密,有關當局會給它整改時間,以避免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缺陷危及公眾安全。

眾所周知的原因,時政類沒人敢碰。久而久之,美女和八卦總是爆款的不二法門。

一些公號消費熱點特別是一些負面事件,文章閱讀量超過十萬甚至百萬,這充分說明,在利益面前,他們完全無視自己所作所為造成的惡劣社會影響,肆無忌憚地表達出「人血饅頭」很美味的自得。這種嗜血後的滿足感,實在令人髮指。

古人常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講的是見微知著,以觀長遠。在自媒體上,同樣可以用這個標準來看待媒體人的表現。

畢竟,好故事需要好文章,好文章背後是好人品,而好人品就是好人品。

對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自媒體,都是以內容產出為主,尤其是後者,依託內容帶來的流量為生,在內容選材上煞費苦心,社會熱點是來源之一。

作為輿論平台,追求熱點無可厚非,但一定要冷靜理性,確保所獲消息的真實性,不要盲目跟風,更不要隨便造謠,為自己筆下的每一個字承擔責任。

自媒體在尋找熱點,傳播消息時一定要認真核實消息的真實性,切忌沒有根據,不加過濾的生搬硬套,給讀者帶來虛假消息。

傳遞正能量

今日頭條的「內涵段子」刻意迎合人性中的陰暗,獵奇心理,以色情、暴力等低俗內容吸引用戶,猶如精神鴉片,讓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

《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夜讀」、「薦讀」,則每天選取溫暖鼓舞人心的文章,包括晨讀新聞後主持人也會分享一段正能量的暖心文字,引導人們積極向上,值得自媒體人學習。

正確的三觀導向

風格刻薄、潑辣,紅極一時的咪蒙,被稱為「毒雞湯教主」,而咪蒙在顛覆三觀的路上也是越陷越深,終因一篇內容極為低俗的文章,被舉報刪除,公號也一度被禁言。

再說《人民日報》公號,同樣也推文空姐遇害案,卻是實實在在敘述情況,並給政府和企業各提建議,最後附贈深夜打車安全手冊,言之有物,觀點明確。

文章有對年輕空姐遇害的同情,有對犯罪分子的憤怒,但情感節制而理性,沒有誇張,沒有煽情,這才是一個公眾媒體面對熱點應有的態度。

自媒體,應理性面對熱點事件,自覺抵制傳播負面消息,在大是大非上有正確的認識和導向,符合當前社會的主旋律。

結語

希望所有的自媒體人,應該經常停一下腳步,認真思索一下,回望一下來路。記得你最初拿起筆那一刻的初衷,記起你因何而寫,為何而寫。

不忘來路,不忘初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曲靖范 的精彩文章:

TAG:曲靖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