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十年前,我親眼目睹朝鮮是這樣炸毀寧邊核設施冷卻塔的

十年前,我親眼目睹朝鮮是這樣炸毀寧邊核設施冷卻塔的

高浩榮丨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新華社駐平壤分社前首席記者

朝鮮外務省5月12日發表公報稱,將在5月23日至25日根據天氣情況擇日用爆破方式炸毀北部核試驗場的所有坑道,封閉入口,拆除地面所有觀測設備等。為保證透明度,朝鮮將邀請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和韓國的記者到現場採訪。

這一消息不禁讓筆者想起10年前在平壤做常駐記者時,親歷朝鮮炸毀寧邊核設施冷卻塔的情景。彈指十年,彼時彼景卻彷彿還在眼前。

沿途不得拍攝,鏡頭只能對準冷卻塔

2008年6月27日,是朝鮮炸毀寧邊核設施冷卻塔的日子。

寧邊郡原本是個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自從朝核問題發生以來,寧邊因頻繁出現在國際媒體上而名聲大噪。

儘管如此,能夠親身到寧邊去的外國人少而又少。筆者曾多次提出要求希望到寧邊去採訪,但都沒有獲准。這更增添了寧邊的神秘。

朝鮮當時只邀請了六方會談其他五個國家的電視台各派三名記者到現場採訪,而把通訊社的記者排除在外。當時在平壤常駐的通訊社記者只有中俄兩家,有這樣的機會決不能放過。經過一番曲折艱苦的努力,朝方終於「法外開恩」,同意中俄兩家通訊社各派一名記者隨隊採訪。

資料圖片:2008年6月26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記者抵達朝鮮首都平壤順安國際機場。(高浩榮 攝)

寧邊郡距離平壤約130公里。包括朝鮮電視記者在內的20多名「國際記者團」當天下午在平壤羊角島飯店集中,分乘兩輛大巴出發。

行前,朝方原子能總局的一位局長宣布了大致日程和「行動紀律」:4時左右抵達目的地,休息10分鐘後前往現場;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沿途不得拍攝;現場沒有新聞發布會,不舉行任何儀式,記者必須回到平壤後發稿。

寧邊郡城不大,但看上去非常乾淨整潔,車少人也少。穿城而過後,大巴拐進了一條田間小路,來到一個有軍人站崗的建築物前。

這裡就是朝方官員所說的「休息地」,實際上是參加寧邊核設施去功能化工作的美國技術人員的住宿地。

在這裡,記者們見到了時任美國國務院韓國科科長金成。此人是韓裔美國人(後來任美國駐韓大使),當時經常來往於平壤和首爾之間。金成說,他是代表六方會談其他有關方來觀看「炸塔」的,並認為這次行動有助於推動六方會談進程。

朝鮮原子能研究院核保障處處長李英浩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他向記者們介紹了這次行動的具體事項。

李英浩說,為了保證記者們的安全,朝方在離冷卻塔1500米的地方設立了拍攝地。這個拍攝地的周圍有軍事設施,因此,他要求記者們的鏡頭只能對準冷卻塔,而不要隨便亂拍。接著,李英浩又介紹了「炸塔」的具體安排。

冷卻塔轟然倒下,朝美代表共祝「爆炸成功」

簡短休息後再次登車出發。在一個崗哨前,一名上尉軍官登上車來,仔細檢查每個人的護照。此後,汽車又穿過一座行人稀少、看似研究機構比較集中的小城鎮,再經過一條約100米的隧道,沿著彎度很大的狹窄山路抵達了拍攝地。

拍攝地設在一個綠蔭掩映的小山坡上。新整理出來的土地上擺放著幾十把椅子和安全帽。看得出來,朝方為此次行動做了精心準備。記者們幾乎沒有一人坐下來,也沒有人去戴安全帽。按照李英浩的說法,在這裡觀看「炸塔」絕對安全。

高30米,底部直徑22米,上部直徑13米的冷卻塔,靜靜地聳立在藍天白雲之下,旁邊是悠悠流淌的九龍江。

記者們對著這座即將炸毀的冷卻塔一頓狂拍,然後保持肅靜狀態,等待著那一聲巨響傳來。6月的驕陽下,記者們個個汗流浹背。

資料圖片:2008年6月27日,各國媒體記者在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準備報道寧邊核設施冷卻塔爆破。(高浩榮 攝)

第二次信號響過3分鐘,冷卻塔冒出一股濃煙。大約2秒鐘後,傳來一聲震耳的巨響,這座龐然大物在煙塵中轟然倒地。當濃濃的煙塵在微風中慢慢散去後,剛才還巍然不動的冷卻塔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此時是當地時間6月27日17點05分(北京時間16點05分)。

核查和驗證似乎總是朝核問題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炸塔」之後,朝方即讓記者乘車前往爆炸現場,實地觀察爆炸效果。只見剛才還高高聳立的冷卻塔變成了一片瓦礫,手指粗的鋼筋暴露在外,圓塔的上部坍塌在一旁,一個看似塔心的水泥管躺在中央,周圍用草帘子搭起的遮擋物破損並不嚴重。

很顯然,這是一次成功的爆破。怪不得剛才在小山坡上,金成和李英浩在爆破後就多次握手,共祝「爆炸成功」。

資料圖片:2008年6月27日,在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美國國務院官員金成(左)和朝鮮原子能研究院核保障處處長李英浩在冷卻塔被爆破後握手。(高浩榮 攝)

返程路上,記者們就開始編輯錄像,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播報出去。一路上,筆者不停地打開手機,試圖用電話傳回消息,但都勞而無功。在快接近平壤順安國際機場時,手機終於有了信號,大喜過望,立即向國內總社發出第一條快訊。

「好事多磨」,但更要「相向而行」

朝鮮有句俗話——十年江山變。10年前的「炸塔」與如今炸毀核試驗場相比較,最大的變化是,當初朝鮮還只進行過一次小當量的核試驗(2006年),而如今朝鮮經過六次核試驗已經宣布「完成了核武建設的歷史大業」。

除了這個最大的變化外,10年前的「炸塔」與如今的炸毀核試驗場也有相似之處。在炸毀核試驗場的具體安排上,朝方此次為國際記者團安排了專機、專列,準備了新聞中心,現場採訪後回元山新聞中心發稿。這種安排雖與「炸塔」時有所不同,但大框架基本相同。

更為重要的不在於具體安排,而在於這些行動的背景。

10年前的「炸塔」是在朝美經過多次對話,就核計劃申報和從「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達成協議,雙方關係有所緩和的情況下進行的。

如今,朝鮮半島局勢又發生了積極的向好變化。朝韓4月27日舉行了第三次首腦會談並發表了《板門店宣言》,雙方表示要積極改善和發展南北關係,開啟民族和解及和平繁榮新時代。接著,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10日宣布,「歷史性」的朝美首腦會談將在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雙方都希望有史以來的首次朝美首腦會談能取得成果。

由此可見,「炸塔」和炸毀核試驗場,都是在對話、緩和的背景下採取的舉動,而且也都是朝鮮主動採取的行動。

資料圖片:2008年6月27日在朝鮮核工業重地寧邊拍攝的被炸毀的核設施冷卻塔。(高浩榮 攝)

朝鮮宣布將炸毀核試驗場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讚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說,朝方有關舉措展現了推進半島無核化、與有關方建立互信的善意,有助於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鼓勵和支持。

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朝鮮決定關閉核試驗場具有三大重要意義:第一,為實現完全棄核邁出第一步,宣告無核化進程的啟動;第二,為成功舉行朝美首腦會談展現了誠意;第三,朝鮮正在認真落實韓朝首腦會談達成的協議內容。美國也對此行動表示讚賞。

然而,「好事多磨」似乎是解決半島問題過程中的一個常態。5月16日,朝鮮指責韓美不顧半島局勢向好勢頭,依然舉行大規模聯合空中演習,繼續向朝鮮施壓,因此決定暫停原定於當日舉行的南北高級別會談。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金桂冠同日發表談話,批評美國高官試圖採用「利比亞棄核模式」強迫朝鮮單方面棄核,表示將「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參加朝美峰會」。

半島局勢的一波三折再次表明,解決半島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更表明了在解決半島問題的過程中「相向而行」是何等重要!

歡迎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世界這麼大,「特金會」選在哪兒?
美媒支招:美國取勝「貿易戰」的唯一方式是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