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營養的消化不良,和情緒的消化不良,是人會生病的兩大核心原因

營養的消化不良,和情緒的消化不良,是人會生病的兩大核心原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物質世界如此,精神世界裡也是如此。健康有兩個維度,一個是身體健康,一個是心理健康。身體健康,需要可呼吸的空氣,可消化的營養,和可吸收的水分。心理健康,需要積極的思維,平穩的心態,和適當的忘記。

人之所以生病,無非就是外因和內因。外因是指生活的環境。內因是指身體的能量情況,內因是決定因素。當身體能量不足,無法抵禦環境中的傷害因素時,人就會生病。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黃帝內經》里的這句話道盡了健康真諦,既說到了心理健康,也說到了心理健康。這裡說的真氣,就是能量。真氣從之的意思是,能量所到之處,身體可以自我修復。

身體能量不足,要麼是能量生產不夠,要麼是能量額外消耗。要生產足夠的能量,需要氧氣、營養和水。能量生產不足的常見原因,是營養的消化不良。要節約能量的消耗,需要有良好的心態。能量額外消耗的常見原因,是消化不良的情緒,在持續消耗著身體能量。

營養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脾胃的工作效率下降,無法從食物中加工出足夠的營養。情緒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負面情緒過多的積累,心理上不能及時的排遣清空。我們總是說要補充足夠的營養,實際上提升脾胃功能才是關鍵。一流的營養搭配三流的脾胃,對身體的貢獻,遠不如三流的營養搭配一流的脾胃。我們總是說要保持好心態,不要生氣,實際上俗事紛擾,磨人心志,不生氣是不太可能的,關鍵是生氣之後,如何把這不好的情緒,及時的全部排出去。

身體由你吸收的營養構成。同樣的一些食物,有些人吃了過敏,有些人吃了不過敏,有些人吃了消化不良,有些人吃了大有補益。問題由你看問題的方式構成。事情事情,同樣的一件事,在不同人的心理,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提高身體加工營養的能力,訓練你看問題的積極心態,只有這樣,身體的能量才會是收入大於支出,才有正能量。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營養?首先,要滿足熟、熱、軟、素、少。這可以最大程度的,節約身體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當然也不能是全素,以素為主。第二,要學會判斷,哪些情況是消化不良。如果吃完肚子痛、腹瀉、便秘、打嗝、放屁、脹氣、腸鳴、長時間沒有飢餓感等,都是明顯的消化不良。

第三,要記住你飯後的感覺。某一餐吃完後,你覺得自己精力特別充沛,全身都有勁,那說明那些食物適合你。某一餐吃完後,你覺得人很累,吃得昏昏欲睡,就說明那些食物不適合你。第四,適當吃一些,你以前很少吃,但卻明顯很營養的食物。你需要把這些適合你的食物,和不太適合你的食物,都一一記錄下來,時間長了,自然會形成一套適合你個人的專屬飲食方案。

如何讓自己的心態變得中正平和?國學《中庸》里有非常經典的描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描述的正是人與天地、心與情志的關係,翻譯過來的意思是:

沒有任何情緒的時候,即未與外物接觸,或者與之相接的事,不足以使心起波瀾,心是虛靜的,不偏不倚,也就是中。中是世界的原本位置。發而中節,當你的情緒,與所發生的事情,在同一個節律上,該悲傷時悲傷,該喜悅時喜悅,沒有壓抑,沒有克制,自然而又不過分,這就是和。和,是世界能孕育出萬物的大道。若都是中,一模一樣,也就不可能有萬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病從口入,虛由腎起,消炎用水,減肥補氣,食為上君,葯作下臣
喝酒有什麼好處?喝酒有什麼壞處?邏輯清晰通俗易懂!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