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韋斯安德森美學與現實碰撞——犬之島的生存困境

當韋斯安德森美學與現實碰撞——犬之島的生存困境

I Won"t Hurt You

 Isle Of Dogs (Original Soundtrack)

The West Coast Pop Art Experimental Band 

00:00/02:23

電影《萌犬好聲音》上映也有一段時間了,這部在美國上映兩年的寵物類電影,終於把風吹到了國內。

被《布達佩斯大飯店》征服的影迷本火,看完之後還是要例行誇讚一下韋斯安德森的美學。

整部電影,90%以上的鏡頭都採用了對稱構圖。即使是運動鏡頭,也是從一個對稱畫面移動到另一個對稱畫面。如果看截圖說多少能體會到一些的話,看運動畫面更能感受到這種屬於強迫症的美感。

韋斯安德森——真·強迫症福音!

觀影前除了對導演韋斯安德森有一些了解以外,對這部《犬之島》的了解為零。沒有做任何功課就去看電影,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對這部電影有如此「不適」的快感,或者說「享受」的不適感。

披著童話外衣的暗黑內核

影片的開始就建立在科幻的背景下,因為狗感染無法被治癒的病毒,並對人類有危險。貓派市長主張所有的犬類,無論得沒得病的,野狗還是寵物狗,都需要被流放到荒島,這可以稱得上狗的末世背景了。

在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下,貓派市長的主張通過了,所有的狗都被送往「犬之島」,家家戶戶改養貓。然而,市長的養子卻思念自己的護衛犬,隻身一人飛往了犬之島尋找它。

而影片在這樣荒誕的設定下,極盡諷刺之能事,展現眾生相和各種陰謀論。

市長如何隱瞞養子的行蹤,研製出狗病毒解藥的科學家是如何被暗殺的,烏合之眾是多麼容易被政治家鼓舞驅使,愛狗人士是如何明哲保身……乃至狗感染的病毒本身就是貓派市長自己研製的,為了選票他自己製造了種族滅絕的鬧劇……

觀影過程中,不用任何中介就能夠直接與觀眾溝通的角色只有狗。它強迫觀眾站在狗的視角和立場上去觀看這個電影,從而對整件事有不一樣的體悟。

這讓我終於意識到一個事實:我們其實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都沒有關心過狗的立場。

安德森的美學,改變不了生存的殘酷。當真實的犬之島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的立場又是什麼呢?

當「犬之島」存在於現實

在香港西貢附近,有著幾座現實版犬之島。與韋斯·安德森的電影不同,這裡不是垃圾島改造的狗的流放地,被遺棄的寵物犬們才是被傾倒的垃圾。

電影可能有政治隱喻,但西貢的「犬之島」純粹談論生存。

12年前,西貢居民 David Roche對西貢八座島進行了調查,發現狗的數量有80隻之多,其中有一些是島上漁場和豬舍所遺棄的看門狗的後代,已經恢復了野性,但據Roche估計,還有大概四分之一是被遺棄的寵物狗。

Roche發現,這些流浪動物幾乎都會在 7、8天內死亡。「那些遺棄寵物狗的人認為,狗狗在島上會愉快地生活。不,它們不會。沒有水,沒有食物,受蜱蚊病的困擾,還有野狗的攻擊,這些寵物狗無法在這島上生存。」

有些主人為了逃避寵物的治療費用,把狗扔到島上任由自生自滅。幾年前,Roche在島上發現過一隻已經癌症晚期的狗,後腿癱瘓的它幾乎不能移動。志願者帶它去看獸醫,但最終還是將它安樂死了。

「狗到了島上就沒有辦法離開,它們不可能找到回家的路。」志願者認為這是主人們選擇把寵物狗帶到島上拋棄的原因。

現實中的犬之島,沒有尋找愛犬的小林雅治,也過不上與世隔絕的幸福生活。

在香港,對流浪動物的一般處理方法是,漁農自然護理署派人對流浪動物進行處理,滯留4天無人認領後,進行安樂死。對於可供領養的流浪動物,漁護署會與動物福利團體合作,安排免費絕育服務。

2000年起,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就開始遊說香港政府對流浪犬進行TNR處理,直至2012年,愛護動物協會和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合作的一項提議幾乎成功,但計劃最終未能獲得區議會的支持,一些政府官員仍認為直接捕殺更有效。

比起香港西貢,內地的更多流浪狗,生存現狀則更為殘酷。

動物似乎沒有與我們換位思考的權利,而世界這麼忙,人類彷彿也不需要去思考其他生物如何生存。

犬之島的暗黑童話比起現實甚至顯得美好,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頓悟,選擇了馴養,就是彼此需要。

? END ?

文&編輯 | yours 火火

圖片 |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見Ta的聲音 的精彩文章:

生而為流浪狗,是怎樣顛肺流離的一生?

TAG:聽見Ta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