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山文化簡介

紅山文化簡介

紅山文化因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的紅山而得名。紅山在蒙古語中為「烏蘭哈達」,烏蘭為赤色、紅色之意。哈達意即山峰。

赤峰這個名字也是由此而來。按照考古學文化命名的慣例,一種文化往往來自於該文化中最先發現的遺址的地名。

紅山文化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之一。其主體分布範圍在內蒙古的東南部和遼寧的西部地區,年代為距今6500-5000年。紅山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出色地承繼了本地區興隆窪文化和趙寶溝文化。同時又對夏家店下層文化起到傳承的作用,因此被統稱為「泛紅山文化」。

1906年—1908年

日本考古學家鳥居龍藏來到喀喇沁王府調查了赤峰北部英金河畔的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但沒有對紅山本身的遺址進行調查。只是進行了地面採集,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60餘處。1914年,發表了《東蒙的原始居民》一文。

1919年—1924年

法國著名學者桑志華和德日進來到了紅山前的新石器遺址上進行了地面調查,並採集了一些文化遺物。

1930年

中國考古學家梁思永,對西遼河流域古文化遺址進行了調查並著《熱河查不幹廟林西雙井赤峰所採集之新石器時代石器與陶片》一文。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關東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9.18事變。四個月之內東三省淪陷。

1932年2月25日

日本軍隊繼續進犯熱河省各縣。

1932年3月2日

日軍侵佔赤峰、並對紅山文化區域軍事戒嚴。

1932年—1935年

日本考古學家濱田耕作發掘了赤峰紅山後的古文化遺址。共挖掘兩處遺址,31處墓葬,出土人骨29具,動物骨20具,陶器16件,玉石珠380顆,骨器33件。共帶走1000多件採集品。現存於日本京部帝國大學。1938年整理出版了《赤峰紅山後》一書。

1954年

我國著名學者尹達先生把赤峰紅山後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正式第一次命名為「紅山文化」。

1979年

遼寧喀左縣東山嘴正式發掘,認定其為一處宗教祭祀遺址,而且還發現了女性人體雕像。紅山文化終於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界的轟動。

1982年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內蒙古敖漢旗文物部門在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遺址上發現一種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8000年。在學術界被譽為「華夏第一村」。

1982年冬

文物普查發現內蒙古敖漢旗趙寶溝村的新石器時期遺址。距今約6800年挖掘出「鹿首龍紋陶尊」及「中華第一鳳」。

1984年

遼寧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正式挖掘,牛河梁遺址屬於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位於遼寧省朝陽市的建平縣與凌源市交界處。在東西約1萬米、南北約5千米的山崗上,有規律地分布著女神廟、祭祀和積石冢群。牛河梁遺址位置在紅山文化分布區四通八達的中心部位,具有紅山文化「聖地」的性質和政治中心的規格。發掘出了大量製作精美的玉器,主要有:玉豬龍、玉鳳、勾雲形玉佩、馬蹄形玉箍、玉龜、玉璧等,尤其動物形玉,是構成紅山文化玉器群的核心。一些動物玉器大都被抽象化,或做了誇張處理,並且極具神秘感,它們都是先民們特意以玉製成的具有某種超自然力的圖騰象徵物。而且這些玉器大多與神靈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有著密切的聯繫。而陶制女神像的出土更是被學術界譽為中華母祖的象徵。這一切皆表明紅山文化正是複雜社會進入「古國」階段。在中國典籍中,中華文明一向被形容為「上下五千年」,然而自現代考古學建立以來,能夠證明存在的地下證據只能將中國文明史上溯到四千年前。紅山文化的發現證實了中國確實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源因此提前了一千多年。

1994年—1995年

內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被發現並挖掘,距今3500-4000年,是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時期。

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不但創造了農牧業生產工具,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創造了人類文明,紅山文化的歷史沉澱較為厚重,其豐富的內涵需要我們甚至幾代人去為之努力探索,相信終有一天紅山文化的光芒將照耀全人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所羅門的偽證
5/12球賽資訊一英冠:德比郡 VS 富勒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