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六十九)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六十九)

原標題: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六十九)


像老酒和師兄們這樣的吃瓜群眾更應該相信。作為南雲旗艦「赤城」號的飛行隊長,開戰以來幾乎參加過所有戰鬥的淵田自然有機會接觸到最高指揮層的軍事機密,甚至有可能參與策劃。由於山口、山本、南雲在戰爭中相繼死去,草鹿當時所做的記錄已經流失或在回到日本後主動銷毀,淵田和源田就成了現場少數倖存下來的高級軍官,只有他們才知曉當天的作戰命令。加上淵田口才極好,文筆絕佳,他自然就成為那一場景最理想的敘述者。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反問,如果你連淵田的敘述都不相信,那你還能相信誰?有本事你來說說,看有人信嗎?!


暫時拋開做為美國盟國與日本為敵的主觀因素,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角度我們也希望戰爭場面更加激烈、更加精彩、更加充滿變數。淵田的描述就像一部好萊塢大片——不,肯定比大片更精彩、更過癮、更刺激!

對於淵田的精彩描述,歷史曾一度選擇了相信——且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最終仍然選擇了不信,因為那並非事實。是金子終究要發光的,真相終究也會曝光的。老酒認為淵田說謊的理由有以下七點:


一、在此之前,日軍航母的飛行甲板一直處於忙碌狀態。從8時37分起,「赤城」號的飛行甲板就一直在進行護航戰鬥機的起降。9時之前是回收從中途島返航的飛機,9時10分回收戰鬥機,9時32分戰鬥機升空,9時51分回收戰鬥機,10時06分戰鬥機升空,10時10分回收戰鬥機。以上數據並非美國人提供,而來源於1944年在塞班島發現的《南雲報告》,其時南雲中將已自殺身亡。


二、時間也根本來不及。如果淵田所言屬實,10時25分日軍攻擊機已經在甲板上完成定位。就是說從10時10分到10時25分的短短15分鐘里,日軍就將所有攻擊機在甲板上完成定位並開始暖機,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一等飛曹田中克視、大原廣司和岩間品次都直接否認了淵田的說法,認為「赤城」號絕對不可能在戰鬥機降落15分鐘內完成上述工作,這一過程至少需要45分鐘,甚至更多,即使他們的效率遠比美國的同行更高。事實上當時攻擊機的起飛準備可能尚未開始。其它三艘航母的情況大抵如此。當時日軍航母甲板上可能有飛機,但只能是戰鬥機。「加賀」和「蒼龍」號的零戰在10時升空,「飛龍」號是10時13分,最後的「赤城」號是10時25分。


三、參與攻擊的美軍飛行員證詞。貝斯特上尉在戰鬥報告提出,在攻擊「赤城」號時,飛行甲板的尾部只有六、七架戰鬥機,佔據了大部分飛行跑道,其中有一架在他俯衝時起飛。萊斯利少校在6月7日提供的報告中也寫到,他根本沒有在「蒼龍」號的甲板上看到任何飛機。保羅·霍姆伯格少尉說,他看到有零式戰鬥機在起飛,但甲板上肯定沒有攻擊機。

四、來自現場日軍飛行員的證言。「加賀」號日軍飛行員森永隆義記錄到,當遭受攻擊時,航母甲板上只有2到3架戰鬥機,處於船尾的甲板上。負責攻艦的魚雷機飛行員此時尚在待機室里。當時第一航空艦隊第二航空參謀、源田的助手吉岡忠一海軍少佐在回答戰後委員會提問時乾脆說,「所謂的命運五分鐘純粹是胡扯」。


五、日本官方《戰史叢書》里明確寫道,敵機攻擊時所有航母甲板上除了幾架戰鬥機之外沒有其它飛機,所有攻擊機此時尚在機庫里。


六、從飛行員傷亡數字上的旁證。中途島海戰日軍陣亡飛行員110人——其中「赤城」7人、「加賀」21人、「蒼龍」10人、「飛龍」72人。這其中有74人死於攻擊或護衛航母的空戰,其餘36人死於航母上的事故。加上11名水上飛機機組成員,日軍在中途島海戰總計損失海軍航空兵121人。可以看出,之所以「飛龍」號的飛行員死亡人數佔了總數的65%強,是由於他們在空襲中途島的戰鬥中損失最大,且作為「命運七分鐘」的倖存航母在4日下午對美軍發起了殊死反擊。如果像淵田所言,當時「赤城」號的甲板上排滿了準備起飛的攻擊機,飛行員肯定不會呆在其它地方,傷亡不大側面證實了他們當時肯定不在座艙里。一旦那樣,遭遇連環爆炸時那些飛行員是很難逃生的。


七、對後來事實的推理。如果正如淵田所言攻擊機全在甲板上,那麼倖存的「飛龍」號應立即起飛攻擊機發起反擊,事實上山口的瀕死反擊是在其餘三艘航母中彈30分鐘後。就是說連「飛龍」號也絕對不是只需5分鐘就能起飛攻擊隊隊的。


因此淵田敘述的所謂「命運五分鐘」並不存在。即使有也應該是老酒的「命運七分鐘」。雖然僅是兩分鐘之差,但其內在含義截然不同。淵田的意思是「再有五分鐘日軍就會反敗為勝」,老酒說的是美軍「只用了七分鐘就鎖定了中途島海戰的勝利」,一舉扭轉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不利戰局。

可以肯定,關於「命運五分鐘」的虛假描述,《中途島海戰——改變帝國命運的戰役》一書另一位作者奧宮正武少佐是沒有責任的,他當時正隨第二機動部隊在阿留申方向作戰,有不在犯罪現場的鐵證。即使是這樣一本欺世盜名之作,1951年在日本出版時(當時美國剛剛結束對日本的佔領),還請了已晉陞海軍大將的近藤信竹作序。發行後觀者如潮,一時東京紙貴。在書中淵田對自己的戰友們指指點點,卻把自己塑造成對當時戰鬥情況抱有清醒認識的無辜者,拒絕對戰役的失敗承擔任何責任。日本雖已戰敗,但通過展示日軍的某些精彩瞬間可以讓失落的民眾找到些許民族自豪感,這也正是淵田書籍大受歡迎、謊言未被揭穿的原因之一。草鹿在差不多時間出版了《第一航空艦隊》一書,並未揭穿淵田的謊言,而是處處隱瞞他們的錯誤和不稱職,和淵田一唱一和,達到了互相保護的目的。


更加可笑的是,淵田的書1955年被譯成英文在美國發行,為其英文版作序的同樣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中途島海戰為美軍立下不朽功勛的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當時),這不啻為一個絕妙的諷刺。


順便說句題外話。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海軍航空兵精英損失殆盡」的說法似乎也不太妥當。與中途島陣亡121人相比,日軍在隨後的東索羅門群島海戰、聖克魯斯海戰中分別損失飛行員110、145人,後者甚至超過了中途島海戰的損失。鑒於這兩次海戰均從屬於更加血腥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因此我們似乎應該這樣說:「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之後,日本海軍航空兵戰前儲備的精英人才損失殆盡。」


(淵田的欺世盜名之作《中途島海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1970 的精彩文章: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四十六)
太平洋戰爭第五部之中途島海戰(六十六)

TAG:青梅煮酒1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