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失的尿蛋白

消失的尿蛋白

張阿芫、楊瑞鈞、林曦陽

天津太山腫瘤醫院檢驗學部

天津市腫瘤醫院空港醫院檢驗學部

前言

尿蛋白乾化學檢測常用試帶法,它採用的是PH指示劑蛋白質誤差原理。在PH3.2的條件下,酸鹼指示劑(溴酚藍)產生的陰離子與帶陽離子的蛋白質結合生成複合物,引起指示劑進一步電離,當超越緩衝範圍時,指示劑發生顏色改變。顏色深淺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1]。

此方法快速、簡便、易於標準化,適用於健康普查或臨床篩檢。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易受藥物、外源性物質或人為因素等方面的干擾,從而造成檢測結果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

在審核尿常規檢查結果時發現一受檢者結果異常,所以對此案例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研究。

案例經過

某腎病綜合征住院患者,於2018年2月至3月在本院檢測尿常規,干化學結果如下:

三次檢測的尿微量白蛋白結果如下: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受檢者於3月20日檢測尿常規時,尿蛋白乾化學結果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結果明顯不符。該患者的當日肝腎功能結果如下:

綜合以上看出,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一直增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脂升高。符合腎病綜合征體征。該病最明顯的病理指征為: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

血漿白蛋白低於30g/l;

水腫;

血脂升高。

與3月20日尿蛋白乾化學檢測結果不符。

綜合以上檢測結果分析得出,懷疑尿蛋白乾化學檢測結果為假陰性,並採用加熱乙酸定性實驗驗證,由於加熱乙酸法是通過加熱使蛋白質變性,加熱乙酸使尿液PH接近蛋白質等電點(PH4.7),並使變性凝固的蛋白質進一步沉澱,不易受其它因素的影響。經檢測,尿蛋白為陽性,從而驗證此次尿蛋白乾化學檢測結果為假陰性。

案例分析

造成尿蛋白乾化學假陰性、假陽性的常見因素:

經分析,該樣本PH值為6.5,排除PH對結果的影響。檢測是按照儀器SOP正常操作,當日儀器狀態良好,質控結果在控,無異常報警提示,並於接收後30分鐘內完成檢測,排除操作問題而引起的假陰性,從而懷疑藥物影響造成的假陰性結果。經過與臨床溝通後得知,該患者由於病毒性感冒合併感染引發肺炎,臨床使用青黴素抗感染治療,劑量為480萬U/次,每日兩次。尿液樣本為患者給葯後兩小時內留取送檢。

青黴素對尿干化學蛋白質檢測的干擾與用藥濃度及用藥時間相關,叢玉隆等[2]對大劑量青黴素靜脈注射患者用藥前後進行了尿蛋白檢測,結果表明:

靜脈滴注青黴素240萬U組2小時內;320萬U組3小時內;480萬U組5小時內,尿中青黴素濃度可以到達影響尿蛋白測定水平,干化學產生假陰性。

本案例中青黴素治療劑量和給葯時間對於尿蛋白乾化學檢測的影響與文獻驗證結果一致。

總結

1.當發現一項報告結果異常時,要結合其它報告同時分析並逐一排查原因。

2.尿微量白蛋白常用散射比濁法,可溶性抗原與特異性抗體形成不溶性複合物,光線通過反應懸液時發生散射並由特定蛋白分析儀檢測到。不易受其它因素影響,幫助診斷早期腎損害,所以在檢測尿常規的同時增加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彌補尿蛋白乾化學方法的不足。

3.青黴素是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目前多趨向於大劑量突擊使用。青黴素注射後約76%於6小時內原形經腎排出,主要經腎小管分泌,且注射前幾小時內血中濃度越高,青黴素排泄量越大,對實驗干擾越明顯[3]。所以要告知臨床當大劑量使用青黴素後,注意留尿時間。

4.尿液干化學檢測其它項目也會受到一些干擾因素的影響。見下表:

參考文獻

[1]劉成玉,羅春麗.臨床檢驗基礎[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叢玉隆.現代尿液分析技術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3]叢玉隆,楊建良.大劑量青黴素對尿蛋白定性結果的討論[J].中華醫學檢驗雜誌,1994,17(3):167-168.

說明:本文為中華檢驗醫學網、檢驗醫學微信公眾平台全網首發,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張啟貴 審校:陳雪禮

往期原創回顧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檢驗醫學 的精彩文章:

檢驗君,你未必知道的檢驗冷貨
膽紅素為何居高不下?

TAG:檢驗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