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皮特養,防疫新觀念

毛皮特養,防疫新觀念

目前,毛皮特養疾病疫病控制的方法正在成熟,正向著通過健康監測來提高獸群健康水平和生產能力的方向發展,但與以往相比,這一方法更加複雜化,必須建立新的觀點,才能相適應。

1.保健意識要強,預防為主。

借鑒中醫「治未病」的理論,防重於治即確立種群保健,特別是懷孕、哺乳和分窩期的保健預防,而不是病後治療的觀點。為了維護群體健康,必須對其健康情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狐貉也可能未表明明顯的癥狀,但通過檢查可能發現諸如血蟲、滴蟲等的問題,除了調整日糧環境及管理方法外,還可適當進行藥物預防,達到減少患病的危險,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的目的。規模養殖場可與疫苗廠家合作,在疫苗接種後可進行滴度檢查,評估疫苗接種效果。應根據本場實際制訂種群健康標準及經濟效益指標,掌握狐貉狀態,經常巡視體狀、毛色、糞便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根據本場的設備和條件,開展免疫監測、消毒藥劑的選擇及消毒效果監測、疫病凈化水平監測等工作。

2群防群治很重要

即確立對狐貉群體防疫、診斷、治療,而不是個體防治的觀點。傳統的獸醫注重個體的預防和治療,規模化養殖場就重視群體的預防和治療。現階段某些疾病越來越表現不典型,且容易混合感染。那麼零星的個別狐貉表現出來的癥狀可能反應不出來疾病特徵,這時候就需要綜合考慮全場情況,所採取的措施要從群體出發,要有益於群體。當然也要對個體的情況予以重視,因為龐大的狐貉群中,個體雖然價值較低,但通過個體檢查可從中獲得較大啟示。因此應根據本場實際,制訂免疫計劃,切記分窩時老小同時免疫,不可漏免、少免。對一些主要細菌性疫病,應在疫病發生之前給藥物預防,而不是發病一頭治療一頭。

3.疾病原來越複雜,多病因考慮為佳。

改變單純病原學而建立多種病因論的觀點。疫病的發生往往涉及多種因素,如同一養殖場的貉子不同產仔日期,不同飼餵方式,不同的籠舍位置,發病表現就可能不一樣,這與飼養管理、環境衛生等因素有關。因此,診治疫病,不僅應查明致病的原發性及續發性病原,還應考慮外界環境、管理條件、應激因素、營養水平、免疫狀態等與疫病發生有關聯的各種因素,用環境、生態及流行病學的觀點分析研究,從設施、制度、管理等方面,採取綜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4.樹立長遠規劃的觀點。

規模化養殖場獸防疫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投資,必須有一個長遠的計劃,有計劃地分期完成各項防疫措施,使獸醫防疫體系不斷完善。養殖場的場長、主管獸醫及技術骨幹應相對穩定,以保證獸醫防疫工作的連續性。

5.樹立多學科共同協作的觀點。

獸醫、畜牧、生態、機械設備等學科應密切配合,從場址選擇、籠舍安排、種獸引進、種源凈化等方法,均應考慮獸醫防疫問題。另一方面,作為獸醫工作者,不僅要掌握有關獸醫專業知識,而且要學習飼養學、營養學、生態學、遺傳學、環境衛生學、經營管理學等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理論聯繫實際,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獸醫防疫體系,以保證養毛皮特養生產的健康發展。

唐山市場:

秦皇島市場

開發部經理:

冀西晉豫市場:

東北市場:

山東市場:

技術宣傳部:

特種事業部總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