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加拿大華裔病毒學家邱香果博士榮獲2018加拿大總督創新獎

加拿大華裔病毒學家邱香果博士榮獲2018加拿大總督創新獎

加拿大總督秘書辦公室14日公布2018年總督創新獎(GGIA)獲獎者名單。華裔科學家邱香果教授與其同事蓋瑞·庫賓格因發明埃博拉病毒治療藥物ZMapp名列其中。

邱香果及其同事使用違背普遍科學觀點的非正統尖端技術創建了ZMapp藥物,用以治療埃博拉病毒患者。ZMapp包含了一種單克隆抗體的混合療法,可像導彈一樣瞄準埃博拉病毒的外殼進行攻擊,阻止其複製。在2014年賴比瑞亞暴發埃博拉疫情期間,其首次人類臨床應用讓兩名醫療傳教士和25名當地首發病症居民全面康復。從那時起,ZMapp一直被用以研究單克隆抗體療法抗擊艾滋病、拉沙熱、馬爾堡病毒病和其他傳染病的療效。

圖為共享2017年度曼寧創新大獎的邱香國博士(右)及其合作夥伴蓋瑞·庫賓格博士(左)。

邱香果目前在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學實驗室主持特殊病原體項目的疫苗開發和抗病毒治療,其主要領域是免疫學, 研究重點是疫苗的開發,暴露後治療和出血熱病毒的快速診斷。因在抗擊埃博拉病毒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邱教授於2016年和2017年分別獲頒加拿大「非洲之友人道獎」和曼寧創新獎。

GGIA基於擇優選拔流程,每年確定不超過6位獲獎者,旨在表彰那些因其卓越及變革性創新對加拿大人生活質量產生積極影響的個人、團隊或組織。加拿大總督朱莉·帕耶特將於5月23日出席在渥太華舉辦的2018年GGIA頒獎典禮。

邱香果博士揭秘ZMapp研發過程

2014年8月29日,《自然》雜誌網站一篇《用ZMapp逆轉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埃博拉病毒病》的論文引起學界關注。該論文第一作者邱香果博士也開始走進公眾視野。據介紹,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始於2001年「911事件」後,因為擔心埃博拉病毒會被用於生物恐怖武器,所以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投入了一定的經費用於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治療等醫學研究。

其中,一種以VSV的病毒作為載體的DNA疫苗顯現了初步的效果。VSV病毒是一種對人無害,而又能在體內持續複製和存活的病毒。科研人員將VSV病毒表達外殼蛋白的基因片段替換成埃博拉病毒外殼蛋白的基因片段後,將該病毒轉染到小鼠、豚鼠和猴子體內,均產生了一定的保護效果,而且轉染方式並不局限於肌肉注射,口服、鼻腔噴霧都有效。但這種VSV載體的疫苗只能用於感染埃博拉病毒前的預防,感染埃博拉病毒後,哪怕只是30分鐘,疫苗就失去了作用。邱博士等人又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治療。

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用該病毒的中和抗體。歷史上,用恢復期病人的血清或體液中的抗體治療病毒感染,屢試不爽。名醫孫思邈就曾用取自天花口瘡中的膿液敷著在皮膚上來預防天花。非典的時候,也做過這種嘗試。治療用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就是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的獻血員提供的血漿或者是馬血清製備的。

對於埃博拉病毒,無論是恢復期病人的血清,還是免疫後的馬血清,似乎都沒有治療的作用。2007年,邱博士所在團隊的研究在製備出8種鼠的單克隆抗體後,陷入了停頓。一方面是因為投資方失去了資助的熱情,另一方面在等待專利的審批。直到2010年,科學家發現,精製純化後的埃博拉抗體確有治療的作用,投資方才又不遺餘力地資助起邱博士的單克隆抗體研究。

首先是分別測試這8種單克隆抗體的治療作用。邱博士用1000LD50來給小鼠染毒,這是肯定能殺死小鼠的劑量。染毒後24小時內注射單克隆抗體,小鼠都存活了下來。時間再長,48小時,7種抗體還有效;72小時,只有1種抗體有效。邱博士又開始嘗試用豚鼠,24小時,8種抗體都有效;48小時抗體的「能力」開始出現明顯分化,有的活了下來;再長,抗體的作用越來越弱。這樣的抗體肯定是不能用於治療的。

用一種抗體不行,用幾種抗體組合呢?邱博士選擇了3種作用最好的單克隆抗體組成的「雞尾酒」,又開始了研究。這一次,將染毒後的時間延長到了48小時,存活率達到了50%以上,似乎已是「雞尾酒」抗體的極限。而埃博拉病毒在人體的潛伏期是3-21天,這意味著「雞尾酒」抗體至少要能在染毒72小時之後還能發揮作用才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邱博士想到了另外公司的產品——一種能產生人干擾素的病毒作為「雞尾酒」抗體的佐劑。干擾素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是機體殺死病毒的「萬金油」。不出意料,添加佐劑的「雞尾酒」抗體果然為染毒72小時的恆河猴產生了100%的治療作用。文章發表在2013年10月的《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邱博士不無遺憾的說,本來這篇文章想發表在影響力更高的雜誌,但在同行評議時,一位同行專家指出對照數太少而被拒稿。此時,西非埃博拉疫情還沒有發生。

不到一年後,埃博拉病毒造成了兩千多人感染,一千多人喪生,分別超過了1976年發現埃博拉病毒到2011年感染和死亡人數的總和。邱博士的同事也有三人受命赴西非給予技術援助。臨行時,為防止萬一,同事帶上了一劑「雞尾酒」抗體。正是這一劑葯,救了美國醫生33歲的布蘭特利一命。

研究繼續進行。邱博士所在的加拿大公共衛生署與美國部隊醫學研究所合作,共享了各自研製的單克隆抗體,通過試驗、選擇了最優的抗體組合「ZMapp」。在《Nature》雜誌網站刊載的文章即染毒後3、4、5天的恆河猴用ZMapp治療試驗。

邱博士說,兩國合作的ZMapp試驗結果遠超出了她的50%治癒率的預期。她還介紹了試驗中的一個小插曲:按加拿大動物保護的規定,在試驗過程中也要給受試動物健康狀況評分,當動物健康狀況低於一定程度時就要及時處死動物,減少動物受苦。在染毒後第4天時,有兩隻猴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癥狀開始加重。而按計劃,這組的6隻猴要在第5天才能接受首次ZMapp注射。第5天,動物管理員又對這組的猴做了一次健康狀況評分,仍未達到處死標準,於是給予了ZMapp注射。很快,埃博拉病毒感染癥狀消退了。試驗最終獲得了100%治癒率。

最後,邱博士還介紹了ZMapp的人源化改造進展。她說,加拿大研製的單克隆抗體人源化改造已經完成,並交由生物公司開始進行批量生產。美國的單克隆抗體人源化改造還在進行中,一旦完成改造和批量生產,就可以開展進一步的效能試驗。

儘管到臨床的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邱博士表示對單克隆抗體治癒埃博拉病毒感染「很有信心」,因為動物試驗中的小插曲已經顯現了ZMapp抗體強大的逆轉病程的作用。

本期編輯:Ton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病毒學界 的精彩文章: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揭示表觀調控蛋白MLL5參與抗RNA病毒免疫反應功能
衛生行業標準 基孔肯亞熱診斷標準首次發布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