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猝死前的6個身體信號,你注意到了嗎?知道這些能救命!

猝死前的6個身體信號,你注意到了嗎?知道這些能救命!

不時會聽到新聞報道,最近某某 IT 公司、金融公司、某某醫院,又有人倒在工作的崗位上,猝死了。這些精英們,年齡一般集中在 30-50 歲,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過重的工作任務或過大的心理壓力。

過勞死似乎和加班有著密切的聯繫,真的是這樣嗎?

1

猝死是因為加班多/睡得晚嗎?

中山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排名前五的猝死死亡原因,分別是心血管系統疾病、創傷、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交通事故。其實,急性心肌梗死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

簡單說來,容易發生過度勞累的人群就是「過勞死」的危險人群:

1、有事業心的人,特別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

2、有遺傳早亡血統又自以為身體健康的人;

3、超時間工作者;

4、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者;

5、長時間睡眠不足者;

6、自我期望高,並且容易緊張者;

7、幾乎沒有休閑活動與嗜好的人;

8、從事 IT 工作的人等等。

確實,長期的通宵熬夜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焦慮等疾病的發病幾率。這些健康問題最終都會增加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2

猝死前,會有預兆嗎?

猝死這種「瞬間的死亡」,是沒有非常明確的預警信號的,但是會有一些信號,我們不能忽視,當你的身體給你發出一些健康信號,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具體來說,當出現以下情況的時候,需要立刻就醫:

徵兆1:胸痛

疼痛反應是猝死的發病徵兆中,最易被我們抓住和感知的信號。當感到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冠心病的典型表現是胸痛,一般發生在胸骨後方,出現這類情況時需多加註意。

徵兆2:憋氣、口唇發紫、血氧下降

當病情發作時,除了疼痛外,若還有憋氣、明顯的紫紺、口唇發紫、血氧下降等情況時,就要高度懷疑可能是肺栓塞。

徵兆3:重度的血壓升高

對於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徵兆是劇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時會伴有重度的血壓升高。

徵兆4:胸悶、憋氣劇烈,難以忍受

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胸悶、頭暈等癥狀,需警惕肺栓塞、心衰急性發作等。

徵兆5:失眠焦慮,極度疲憊

在沒有缺少睡眠、劇烈運動或生病的前提下,連續幾天、幾星期,甚至幾個月都出現無法緩解的疲勞感,且伴有失眠、焦慮、夜間驚醒等癥狀,就要考慮是否心臟出現問題。

徵兆6:暈厥、短暫的意識喪失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出現不明原因暈厥後應提高警惕,儘快查明原因,預防下一次暈厥甚至猝死的發生。

另外,如有興趣減退或喪失、性功能減退、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緊縮感等情況,也提示身體可能存在異常情況。

3

預防猝死,我們能做哪些?

1、定期體檢

有關資料表明,直接促成「過勞死」的 5 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

把這條信息反過來讀就是積極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可以減少「過勞死」。大家需要定期檢測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避免超重並戒煙。即使沒有上述情況,每個人也要重視健康體檢,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準確把握可以避免承擔超過身體承受能力的工作任務,對疾病的早期積極治療可以避免健康狀況惡化。

2、管好腰圍

腰圍越粗,確實對長壽越不利。內臟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幾率,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等等。按標準,當成年男性腰圍≥ 90cm,女性腰圍≥85cm,就算是肥胖了。怎麼管好腰圍?

3、積極運動

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勞逸結合,保持休息,也要經常運動,以增加體能儲存,每周散步 4~5 次,每次 30~45 分鐘,或一星期進行 3~4 次溫和的戶外活動,每次 30 分鐘,都是必要的。運動不僅可以緩解疲勞還可以強健體魄,可謂一舉兩得。

4、管好心情

當一個人感到煩惱、苦悶、焦慮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就會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時,整個新陳代謝就會改善,免疫力也會提高。同樣強度的工作,積極快樂的完成比消極不滿的勉強完成要輕鬆的多。學會享受工作本身的樂趣,神清氣爽的戰勝疲勞。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加。既然無法逃避,就積極的面對,科學過勞,遠離「過勞死」。

5、管好作息

睡眠節律的紊亂會讓人承擔非常巨大的壓力,疲勞更容易發生。即使需要上夜班,也盡量讓作息制度穩定,這樣有利於身體的適應。盡量每日三餐進食,且要強化三餐營養 ,優化飲食結構,避免高油高鹽飲食,也要避免暴飲暴食。

保證每天 8 小時睡眠,周末應進行一次「整休」,輕鬆、愉快地玩玩,為下一周緊張、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礎。

GIF

喜歡,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咸寧 的精彩文章:

TAG:健康咸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