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宋八大家的標準是什麼?

唐宋八大家的標準是什麼?

唐宋八大家,是對唐代和宋代的八位傑出文學家的一個統稱。

而「入選」的名單,是由明代人提出。因此,完全可以不用考慮「時人奉承」的因素。

名單如下:

其中,蘇洵、蘇軾、蘇轍,一家一父二子都榮登榜上,因此也被歷代人們津津樂道。

對於「唐宋八大家」,有一個十分重要但又常被人們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入選的標準是什麼?

是唐詩?還是宋詞?

都不是。是散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散文」和現代的「散文」不是一個概念。當時的「散文」,是區別於韻文和駢文之外的、不用押韻、不用對仗的「零散之文」,簡稱「散文」。

簡而言之,便是:除了詩歌以外的,都屬於「散文」。

所以,蘇軾為他弟弟寫的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並不能彰顯蘇軾散文上的卓越成就。因為,那是詞。

所以,這個意義上的「散文」則包含很廣的範圍,比如,公文

其中,蘇洵則以擅長政論而著稱。成語「養尊處優」,便出自蘇洵寫給韓樞密的公文書信。

原文是:

天子者,養尊而處優,樹恩而收名。

再比如,書信

代表作便是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

當時,王安石為大宋王朝主持變法,同事司馬光便指出王安石的五點問題:第一,奪權;第二,生事;第三,爭利;第四,不聽人勸;第五,引發抱怨。

於是,王安石便寫了這篇《答司馬諫議書》,作為回信:

第一,朝廷頒布詔令後,我依然交給有關部門去執行,因此,沒有奪權;第二,變法迫在眉睫,興利除弊,因此,不是生事;第三,為國家理財,因此,不是爭利;第四,拒絕不正確的言論,因此,不是不聽人勸;第五,改革需要勇氣,無法討好大眾,因此,引發抱怨也是正常的。

當然,雙方的觀點以及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一直備受爭議。

但這封短小精悍的書信,語言之簡潔、條理之清晰,已然超越變法之歷史意義和評價,轉而成為一篇漂亮的典範散文。

此外,還包括,遊記議論文寓言等。

遊記中,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為典範。

《小石潭記》中,柳宗元描寫清澈的潭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只能看到潭中的小魚以及小魚投射在潭底石頭上的影子,而這水清澈得彷彿小魚漂浮在空中,無所依託。

原文是: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而《醉翁亭記》,其中的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便已然是家喻戶曉。

最後,寓言的大家則非柳宗元莫屬。

著名的成語故事「黔驢技窮」,就是出自他的筆下。

此外,在他的寓言中,還描寫了一種叫蝜蝂(讀如復板)的蟲子,最後,「蝜蝂」便成為人性中的一個標籤,代表著:貪婪。

諷刺著那些「官場之人」:

他們一有機會就撈錢,甚至不知疲憊地撈錢,以致於都不知道那些錢已經成為了負擔,而且還繼續撈錢;等到有一天他們被調查、被罷免,才吃到了苦頭;但是,他們卻依然不識趣,等到再次又有機會撈錢的時候,就變得更加喪心病狂,至死方休。

(註:柳宗元之相關寓言,詳見第20171030期《黔驢、獵人和蝜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 的精彩文章:

到底是帶刀還是帶劍?

TAG:每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