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師應不應該有底線?教育應不應該有底線?

老師應不應該有底線?教育應不應該有底線?

本來打算公眾號的第四篇文章想暫時改變一下風格,說一些輕鬆的事情。畢竟,每次寫完一些很嚴肅的話題都會有一種抽絲剝繭的感覺,真的很累心。但今天早上看了一篇文章,又結合到自己最近半年經歷的事情還是很有感觸,於是跟好朋友討論了半天,他告訴我:「感覺你的下一篇公眾號素材來了。」我覺得他是在鼓勵我,一瞬間,我跳到了電腦前開始碼字。

這又是一個問題式的標題,我的答案又是一個「Yes」。這次不僅是一個「Yes」,而且我的態度還很堅決,老師必須要守住自己的底線,這樣才能給學生傳遞一個信號:你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絕對不會退讓。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學生何為「規則」,「規則」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我現在和以前教的學生裡面可能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在有些事情上面很較真,其實較真源自於我想盡量對每個學生公平的理念。我最開始當大學老師的時候,我上課一般不點名。之前我看過《圍城》這本書無數遍,主人公方鴻漸在三閭大學上課的時候就不點名,因為他認為只要老師上課精彩,學生對上課一定趨之若鶩;老師上課淡而無味,縱使點名也無濟於事。我很是贊同錢鍾書先生的觀點,於是很瀟洒地對學生說,我從不點名。堅持了幾學期以後,我發現一個更大的問題出現了,由於我們期末考試會給學生複習範圍,那麼一學期都不來上課的學生有可能稍微背一下就會考試及格,甚至會比天天上課的學生分數都高。如果不給學生複習範圍的話,尤其是很多基礎比較薄弱但是又很認真的學生考試無法過關。所以,進也難,退也難。等課堂管理經驗慢慢積累後發現,將平時成績量化以及把考勤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才能做到相對公平。

但是,課堂管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而且我發現,每當我制定一條課堂規則的時候,學生總是能夠找到鑽空子的機會,於是乎,課堂管理的條文越寫越厚,對學生的管理一屆比一屆嚴格。我甚至跟16級的學生開過這樣的玩笑:「這些厚厚的條文都是從跟你們的師兄姐們鬥爭中得出的實踐經驗,因為他們總是能夠找到漏洞,所以我們之間就看是道高一丈,還是魔高一丈」。這句話說完,經常都是全班哄堂大笑。理論和實踐的匹配過程中正如前面講到的會出現摩擦,尤其是當個別學生違規的時候。當學生的本能就是向老師求情,希望能夠少扣一點平時成績的分數,一般這種時候,可能在他們的眼中,我是一個無情又冷血的老師(當然,這個論斷是我自己猜想的,其實我也不知道學生當時真正的想法),特別是這種時候,能不能硬下心腸就是我這篇文章提到的話題:「老師應不應該有底線?教育應不應該有底線?」我特別想借著這篇文章告訴我教過的和正在教的學生我真正的想法。

有一句話,我們聽過無數次:「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當成為一名教育者的時候,我反覆地琢磨過這句話,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到底能不能自我糾正一些不好的習慣和不良的行為。是不是不管和不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就真正能夠變好?

我認為教育是一個度的問題。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多家長認為「黃金藤條下出好人」,於是我們是在「放養」和吃「筍子炒肉」兩種模式交替進行下成長;而現在的家長們秉持「讓孩子快樂地成長」、「不要過分壓抑孩子的天性」等觀念,對孩子呵護備至。我覺得兩代人的教育模式都有可取之處,其關鍵點是一個度的把握。我們現在的一些教育觀點,諸如「發揮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自然的空氣中成長」是來自於西方教育的某些觀點,所以,我曾經一度以為西方的教育也許更勝一籌,所以在留學期間,我一直很認真地觀察西方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我覺得西方教育中比較好的地方是,他們會從小教授一些比較實用的生活技能。有一次我在德國的法蘭克福遊覽,途經一個市場看到一個小學組織學生在那裡模擬練習擠牛奶。英國的一些小學也會經常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之類的。在我爸媽眼裡覺得,英國的小學生太好玩了,經常去博物館玩。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英國的小學是怎樣在教學,在倫敦,一次參觀National Gallery的時候我大概觀摩了一下他們的博物館課程。我記得那天他們的主題是學習著名畫家梵高的生平和他作品的特點。正好National Gallery裡面就有梵高的向日葵。課堂開始時,先是美術館的工作人員給孩子們講解梵高的生平,孩子們圍城一圈在很認真地聆聽。講解完畢後,我看見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手裡都發了一張紙,我迅速地從我旁邊的孩子手裡看了一遍,紙上面寫得全部是一些跟梵高有關的,需要孩子們聽了介紹後回答以及需要在自由活動時尋找的問題。這時,我腦海里立刻反應出,這個就是我們教學法裡面講的task-based的教學方式。我的直覺告訴我,孩子們在美術館就是上課,不是玩。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是我覺得西方教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尤其是像我們這種語言的教學完全可以參照這樣的模式,有時候我真的想帶學生到機場去上一節英語課,從生活中學習英語也許就沒有那麼枯燥了。在愛丁堡大學也有這樣類似的教學改革活動周。每學年的第二學期有一個innovative week。在這周,老師們停止課堂上的lecture,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報名參加看電影后討論、跟著在讀博士學習如果搜集數據甚至是參加一個educational trip。我記得當時參加的第一個課堂活動就是跟繫上在讀的博士學習如果搜集科研所需要的數據。通過課堂的討論我進一步學會了很多搜集數據的方法,我覺得這個對我所學的research method課程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另外,我還參加了一個educational trip。我們當時去的地方是愛丁堡和格拉斯哥之間的一個叫New Lanark的地方,這是當時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實踐空想社會主義的地方。在那裡,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和夜校,也創辦了一種新型的社區模式。在這次educational trip中我開始了解歐文的教學觀念,對我自己的教學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啟發。

西方教育中的自由討論性、實踐性、靈活性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但是,這並不表示西方的教育就是完全鼓勵孩子隨性發展,不加以約束。西方教育不等於「不管制」和「沒規矩」。在學校里,只要是學校定下的規矩就必須執行。比如,如果發現抄襲就會開除,哪怕是只有一次,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學科論文;只要有兩門以上學分為20分的學科低於50分就不能進入到論文階段,不能夠順利地拿到degree。如果沒有達到規矩的要求那就是沒有達到,沒有所謂的靈活性,就算是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也是要在聖安德魯斯大學好好學習才能拿學位。這個就是我講的老師的底線和教育的堅持。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前不久,在成都發生的「嚴夫人」事件為什麼會造成網路輿情和引起眾怒?不正是「嚴夫人」的言論中有以權壓人和學校內定的內容嗎?

同樣,我所看到的英國的家庭教育也是要堅持底線的。有一次我在購物的時候看到一個嬰兒,可能只有幾個月大吧,坐在嬰兒車裡一直大哭,哭得簡直可以說是傷心欲絕,連我都想去哄她了。當我正在找這個孩子的家長在什麼地方的時候,我突然看到孩子的媽媽就站在正對嬰兒車背後的不遠處看著孩子,家長的位置是嬰兒絕對看不到的地方。我很好奇為什麼家長要這樣,於是我決定留在旁邊觀察。小孩一邊哭一邊在四處尋找父母,看了一圈後沒有找到,哭得更大聲了,這位媽媽還是很冷靜地站在嬰兒車後面,小孩又張望了一圈,結果突然不哭了。等了一會兒,小孩的媽媽就推嬰兒車走了,小孩再也沒有哭過。還有一次在街上,一家四口,大概是小兒子有什麼事情跟父母談不攏,小兒子撒潑(英國小孩也撒潑,全世界都一樣),就躺在地上打滾(幸好愛丁堡還是一個比較乾淨的城市)。這時小孩的父母並沒有妥協,反而跟小孩說:「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們就走了!」小孩聽完後更潑了,於是父母帶著大兒子頭也不回就走了。在我看來,真的是走得很決絕啊!難道他們就不怕有拐帶小孩的?父母大概走了3、4百米後,小兒子可能感覺到父母回頭無望,大叫了一聲:「Mummy!」立刻停止哭鬧,向父母方向跑去,由於奔跑的速度太快,中途重重跌倒,連我都看不下去了,心想:「小孩一定大哭,父母肯定來哄。」結果,父母依然頭也不回地帶著哥哥往前走,小孩迅速爬起來,一滴眼淚都沒有掉,繼續追趕遠去的父母和哥哥。後來,我和爸媽在英國不同的城市旅遊的時候也遇到過好幾次類似的情況,英國父母的處理方式也讓我父母有了一些啟發。可能有些朋友看到這裡的時候覺得為什麼英國的父母那麼狠心?在我看來,這個不是父母狠心。我現在真的可以理解這兩個例子中,當父母和孩子在拉鋸的時候內心是經歷著怎樣的煎熬和崩潰。連我一個外人都看不下去的時候,父母看著自己的孩子嚎啕大哭和跌倒時怎能不心痛?但是一個人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父母也不可能保護自己一輩子,人生最重要的時刻不是登上巔峰的時候,而是重重跌倒後,能不能夠自信地站起來繼續往前走。對西方教育的理解不要片面地放大某一個方面,這樣會很容易丟失掉我們傳統文化中最有養分的內容。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歷來是講一個「禮」字。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認為這個順序一定不能有錯。教書先育人。孔子之所以偉大,不是他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而是他是一個教育家,留下了很多傳世的教育方式。縱然一個老師的角色沒有父母那麼重要,但是身為一個師者,一定要保持一種純真的教育理念,教育才能傳承下去,否則,這個不叫「教育」而叫「培訓知識」。當然,在堅持底線的時候也會受到一些阻滯。有一次我在上校外培訓課程的時候,VIP的對象年齡不大,剛開始上課的時候還不錯,後來,我發現小孩並不想來上課,可能只是聽從家長的安排,於是我試著想讓小孩對課堂感興趣,這樣小孩還可以學習一些知識,至少不會浪費昂貴的學費。小孩一直在課堂上東拉西扯,甚至有一次說,等他繼承家產的時候,他就把這個機構買下來,讓我們所有人都給他打工。我當時回了他一句:「可以,你還可以把公交車買下來讓它專門載著你跑公交道。」我當時的回答只是對這個有錢小孩的狂妄的本能反應。後來等我冷靜下來後,我覺得一個教育者不能夠這麼說,小孩年紀小,不一定是非觀很強,什麼話都有可能說出來。但是作為一個老師,雖然只是兼職的培訓,也要有教育的使命感。後來的幾次課我都希望和這個孩子好好溝通,能夠做一些我該做的事情,當這期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小孩一直在課堂上搗亂,剛剛講的內容一問三不知,你講這裡,他扯那裡,最後這個課沒法上下去了,我當場就請負責小孩的教輔來處理這個事情。在我說明了情況後,教輔的一番話讓我記憶深刻,她對小孩說:「你不要生氣嘛!你對我們做得不好的地方,你提出來嘛,我們盡量改嘛!」當時,我完全懵了,Excuse me!我是不是出現幻聽了,我現在才明白原來是我做錯了,我的確沒有照顧好我的「客戶」的情緒。

的確,從商業的模式來講,那位教輔沒有任何錯誤,她盡職地做到了最大程度地維護「客戶」的利益,一切跟客戶作對,跟錢作對的老師都不是商業教育模式下的好老師。但是,教育不是商品,學習者不是客戶,老師不是銷售人員。就算是銷售人員,也應該有自己的底線吧!老師和學生之間會經常有一些衝突,如果問題在我,我願意誠心誠意地道歉,但是如果事關品德和學習規矩的問題,那就是老師和教育要堅持的底線,不能讓學習者和教育者的角色錯亂:如果毫無原則、毫無底線地去討好學習者,這樣的教育不搞也罷;如果堅持教育的底線是要以失去飯碗為代價的話,那就丟掉飯碗好了!

我越來越喜歡大學的講台,因為它讓我前所未有地貼近教育,它給我提供把教育理念傳承下去的時間和空間。我更希望我現在教的和已經教過的學生能夠理解,我的那些「無情」是真正地想堅持我的底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商標之旅
三色吉祥富貴和田玉擺件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