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涼這麼多的民族,究竟是怎麼做到這麼多年的團結的

平涼這麼多的民族,究竟是怎麼做到這麼多年的團結的

千百年來,平涼的人們依賴大自然的賜予而生存、繁衍、發展。在這裡有不同民族三十幾個,他們在這裡一起生活,繼承,發展。

回族

平涼古為戎狄所居,從有史可證的周人早期開發算起,數千年血與火澆鑄成現在這種民族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起初,周部族曾一度 「奔戎狄之間」,從渭河平原遷入隴東高原。後來,周文王滅掉芮、密、阮、共等小國,為周王室效力的嬴姓部族至周武王之七代孫孝王時仍為 「附庸」地位。

周、商矛盾中,嬴姓站在商王朝一邊,後轉為擁戴周室,借周治戎。秦勢力擴大後, 「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後「伐取義渠二十五城」,再後逐滅六國。秦朝號稱尚武,卻也無法阻止強大的匈奴,只有築長城進行隔絕。

蒙古族

兩漢時平涼以北、以西仍為匈奴所據,漢一直企圖以武力制服,戰爭連綿不斷。魏晉南北朝時,漢與鮮卑、匈奴、氐、羌、羯等少數民族雜處,相互影響,平涼首次出現了民族大融合。

晉王朝歧視少數民族,激起民族再度衝突,把已內居的少數民族遷到邊疆,公元296年,匈奴族聯合馬蘭羌、盧水胡攻殺北地太守,氐、羌等族紛紛響應,擁氐人齊萬年為皇帝,圍攻涇陽。

此後有李特領導的羌、氐、漢等族參加的流民大起義,漢、匈奴、氐、羌、鮮卑等民族間進行了殘酷的戰爭。

隋代,民族血緣的滲透、對立和撞擊形成了相互認識、理解與溝通,經濟往來代替了刀光劍影的民族仇殺,駝鈴代替了鋒鏑。

唐代,涇、渭一帶時受突厥、吐蕃侵擾,歷史記載了公元787年的 「平涼會盟」。

宋代民族矛盾表現為漢與夏、金的對立。蒙元時期,我們看到的是回民遷入與當地各族的逐漸融合。

明代茶馬互市,加深了各民族間的交往和了解,發展了民族團結。清代西北回漢引起摩擦爭鬥,但平涼的回漢之間卻能很快消除前嫌,達到精誠團結。在幾次仇殺中,回漢互保互助,見義勇為,創造了不少佳話。

民國以來,平涼主要以漢、回民族為主。有位旅居新加坡的華僑林鵬俠曾在平涼住宿一夜,看到平涼民族間的親和,特別盛讚平涼回民 「頗知禮節,且富於公德心」。

平涼人

新中國成立後,各民族生死與共,彼此潛移默化,相互吸納,已成為一個很融洽的整體。

回顧歷史,無論是改朝換代,抑或是民族糾葛,或和平,或戰亂,平涼的民族間和睦相處是大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究竟什麼原因,竟然讓她失去了一個女人的魅力!
他從出生就被關進了監獄,可最後卻復興了漢朝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