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時間,為啥是12進位?

時間,為啥是12進位?

在很多領域中,我們都習慣了用十進位,也就是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以此類推……全世界都這麼用,但是奇怪的是時間則不同,用的是12進位。這是為什麼呢?

(太陽升起)

現在,東西方的時間都是12進位,把一年分為12個月,一天分為24小時或者12個時辰,然後每小時再分為60分鐘,每分鐘分為60秒。

那麼,為什麼是12進位呢?其實和古代人們的生活有關。那時,計時並沒有這麼准,是以天作為最小的計時單位。日出日落這種無限循環的自然現象最適合人類用來記錄時間了,29.53天的月相和365.2422天的回歸年都太長了,而一天恰好是人類一個活動周期,因此成為了時間的基準單位。於是往上遞加,人們發現一個朔望周期大約是30天,因此30天就成了1月。一個回歸年大概是12個朔望周期,因此12月就成了1年。

天很難記准,不過一年12個月,在人們的心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圈)

接下來,人們還想記錄一天的某一個時刻。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只能依靠太陽的影子,名詞叫做日晷。每日漢字查了下日晷的解釋,日晷就是指太陽的影子,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簡單點說,一個圓盤中間插根棍子,根據日影指向記錄時間。人類對時間的劃分,最早是在圓周上進行的。如果按照計數習慣,那應該十等分這個圓周才對。然而大家發現,十等分一個圓周操作難度太大了——不信你自己試一試。那就得換種分法了。將一個圓周幾等分最容易?2等分。其次呢?4等分。如果再劃分,12最容易。所以,古老的人們將圓盤分成最容易做到的12等份。所以,時間就成了12進位。

(計時)

為了表達時間更精確,逐漸出現了分針和秒針。當然,根據人們的慣例,也是採用了12進位。60秒為一分鐘,60分鐘為一小時,一天為24小時。中國古代人們,也採用時辰計時的方法,把一天分成了12個時辰。

所以,時間進位中多為12的倍數的原因是除了自然現象周期的巧合外,還是出於等分圓周的便捷性考慮。這些因素的出現,時間就是12進位。【參考資料:《談談十二進位 》、《日晷的製作》】(作者:每日漢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漢字 的精彩文章:

廣西的簡稱為啥是「桂」?
希特勒為啥是「高速公路」之父!

TAG:每日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