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播報:腸道微生物會影響腦部疾病?瑞典科研界與愛思唯爾談崩

播報:腸道微生物會影響腦部疾病?瑞典科研界與愛思唯爾談崩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撰文 | 黃華、馮水寒、李研

責編 | 惠家明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No.1與Elsevier談崩,瑞典學者將無法訪問1900種期刊

近日,瑞典科研界終結了與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的合約,大部分科研人員在6月30日以後將無權訪問愛思唯爾旗下的1900餘種期刊,其中包括了《細胞》、《柳葉刀》等頂級雜誌。2017年瑞典科研人員為發表論文向愛思唯爾支付了超過130萬歐元,為了能訪問相關論文資源則又花了1200萬歐元,而愛思唯爾的年利潤率早已高達37%。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瑞典致力於與愛思唯爾協商,以求一個合理的價格。然而,雙方最終未能達成協議。據了解,此前法國和德國也有部分大學因為出版商要價過高,而結束了與斯普林格(Springer)和愛思唯爾的合約。

文章鏈接:https://www.snip.today/post/sweden-ends-contract-with-science-publisher-elsevier-moving-for-open-access-for-scientific-articles/

圖片來源:https://boingboing.net/2016/05/18/elsevier-buys-ssrn.html

No.2 新型數字水印不再破壞文檔觀感

圖片或文檔中的水印對保護知識產權非常重要,但卻給閱讀帶來了視覺干擾。為此,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一項名為 FontCode 的新方法,可將數字水印信息隱秘地嵌入到文本中,且同時不會破壞文檔觀感。FontCode 方法首先將需隱藏的信息轉換一串數字,並按照特定規律分配給文本中的字元。被分配到數字後,字元的排版格式將根據數字指令進行細微的調整,如改變筆畫的寬度或形狀、調整字元間的距離。對人類而言,這些微小的變動是肉眼無法察覺的,但可以被軟體識別出來,哪怕文件被轉換了格式或者被列印出來。研究人員指出,FontCode 可以作為更可靠的數字水印,或者作為隱形的 QR 碼以保護文檔,在未來有極大的應用價值。

文章與圖片鏈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5/180510150231.htm

No.3 發光「電子皮膚」偵測面部表

隨著人機交互與情感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 人臉表情識別成為研究熱點。然而,人類許多過於微小的面部表情卻極難察覺。近日,中科院化學所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通過光信號偵測面部表情的薄膜材料,對識別細微表情非常適用。這種薄膜材料應用了「力致發光」(Mechanoluminescence)的材料,並將其以無機納米顆粒的形式,分散沉積在柔軟的聚合物基底上。「力致發光」材料在受到摩擦或振動等外力作用時,會以光的形式對外發出能量。而因為薄膜材料對壓力極其敏感,所以在緊貼皮膚時,人臉一旦有任何細微表情都會讓材料產生髮光信號。相比於通過捕捉五官移動進行表情識別的傳統方法,這種獨特的發光「電子皮膚」對於快速準確監測人的心理反應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與圖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ma.201800291

No.4 腸道微生物竟會影響腦部疾病?

本周Nature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腸道與大腦之間的隱蔽聯繫,發現腸道微生物可以影響神經疾病的病情進展。人們早已知道,小膠質細胞負責清理中樞神經系統,但是它們分泌的神經毒性化合物也會誤傷正常腦部細胞,誘發許多神經系統炎症,包括多發性硬化症。布萊根婦女醫院(BWH)的研究人員則報告稱,腸道微生物在分解膳食色氨酸時產生的副產品,可以影響小膠質細胞,並阻止大腦炎症病情惡化。小鼠模型和人類多發性硬化腦樣本證明,微生物分解色氨酸後產生的化合物可以穿過血腦屏障,干預小膠質細胞活動,激活限制神經變性的抗炎通路。論文認為,該研究將有助於多發性硬化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

文章鏈接及圖片來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119-x

No.5 觀賞植物體內發現新種類抗生素

每年,全球感染致死的人數占死亡總人數的1/8。而隨著微生物耐藥性的提高,人類現有抗生素的效用卻在不斷降低。醫學界預計,未來30年因感染導致的死亡人數將飆升,而發展新的抗生素療法已是迫在眉睫。好消息是,本周四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來自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的博士團隊在觀賞植物花煙草(Nicotiana alata)中發現了一種名為NaD1的植物多肽,其具有非常出色的抗感染特性。該研究小組利用澳大利亞同步加速器觀察到:這種植物肽會靶向性破壞微生物,比如可以穿透白色念珠菌細胞外層,將它們撕開並使其爆炸死亡。研究者稱,這一令人興奮的發現可以用來開發新型的抗菌療法,對付耐多葯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也可以幫助應對寨卡病毒,登革熱和乙型腦炎等病毒。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4434-y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Nicotiana_alata.jpg

製版編輯:黃玉瑩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青春期究竟有多長?核聚變能源或15年內到來 | 播報
睡眠壓力與睡眠之謎 | 國際睡眠日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