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何謂日常起居宜忌?

何謂日常起居宜忌?

起居宜忌,是指在日常生活及起居等方面的宜和忌。宜者,是對身體有幫助、有益的方面;忌者,不利於身體健康的諸多方面,需要注意和禁忌。

關於日常起居宜忌,《抱朴子養生論》中說:無久(指長時間)坐、無久行、無久視、無久聽。認為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久視傷肝,久聽傷腎。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因為不飢強食則脾傷,不渴強飲則胃脹。

身體要經常運動、鍛煉;吃東西一次不宜太多,以減輕腸胃負擔。勞勿過極,少勿至飢。

冬天一定要吃早餐,夏天晚上睡覺前不可飽食。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在日出後。心內澄(指心靜)則真神守其位,氣內定則邪物(指病症)去其身。行欺詐則神悲(指心虛、害怕),行爭競(指爭名奪利、勾心鬥角)則神沮。欺侮於人減富貴,殺害於物必傷年(指減壽)。

要常以寬泰自居,恬淡自守,如此則身形安泰,災害不幹。並說:「養生之理,盡以此矣。

身體要經常運動、鍛煉。(資料圖)

日常起居養生,涉及到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能勤行此道,則健康有望,長壽可冀。《太上保真養生論》說:才不至(指才疏學淺)而極思者,則志傷;力不勝(指力量不夠)而極舉者,則形傷;

謀不至(謀略不足)而極圖者,則智傷;勢不加(指形勢不利)而極奮者(指勉強努力),則氣傷;積憂不已(指憂慮過度)魂神衰,積惡不已(指心裡怨恨多,亦指乾的壞事)魄神散。

同時指出:喜怒過多神不歸室,愛憎無定神不守形。汲汲所欲(指慾望)神則煩,切切所思神則散。久言久笑神氣傷,久坐久立筋骨損;寢寐失時(指睡眠沒有規律)肝膽傷,跳走暴喘胃腑傷,喧呼詬怒膽氣傷。

所以養生之要,唾不及遠,行不及驟(走路不可過急,指太快)。耳不久聽,目不久視,坐不至疲,卧不及倦。先寒而後衣(感覺涼了再添加衣服),先熱而後解(身上熱了再減少衣服)。

不欲極飢而便食,食誡過飽(不要等餓極了再吃飯,吃也不能過飽)。不欲極渴而便飲,飲誡過多。

耳不久聽,目不久視,坐不至疲,卧不及倦。(資料圖)

食若過飽則症塊成(指腸胃等病),飲酒過多則損肝傷腎。不要過於安逸,也不能過度勞累。醉中不欲奔車(指醉酒不能駕車奔走),飽時不欲走馬(泛指吃飽後不能顛簸急行)。不能多食生冷食物,不可多吃厚脂美味。

不欲飲酒當風(喝酒後不能當風而卧,易中風邪),不欲沐發後露腦(洗頭後須吹乾,方能上床入睡,否則易患頭風等症)。冬天不宜太暖,夏天不宜太涼。冬極溫則春有狂疫生,夏極涼則秋有瘧疾發。

健康之理、養生之道,貴在堅持,要將生活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聯繫起來,形成規律、養成習慣。不要過度消耗精氣神,把握尺度。過勞易傷臟腑,過逸會導致氣機不暢。

古人主張勞逸「中和」,有常有節,才是健康長壽的秘訣和保障。

(編輯:景卿)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心奸不奸自己知,信過自己算修行
所謂「飛升」,到底要飛到何處?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