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王朝》中此人忠君愛國,可百姓卻評價他所到之處萬物滅絕

《康熙王朝》中此人忠君愛國,可百姓卻評價他所到之處萬物滅絕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雲南巡撫朱國治在三藩作亂時表現出了赤膽忠心、殺身成仁的大臣氣節,他的家人全部自盡後他獨自一人前往吳三桂的大營怒罵吳三桂,後來被殺祭旗,成為了三藩之亂中第一個死於刀下的封疆大吏。

《康熙王朝》中此人忠君愛國,可百姓卻評價他所到之處萬物滅絕

對於這樣一個有膽氣又有氣節的人歷史上應該會留下記錄,於是筆者經過查閱,發現確有朱國治其人,而且用「忠君」來形容他也不為過,只不過朱國治其人卻非電視劇中那般正面,他對皇帝可謂忠心耿耿,可是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十惡不赦之人。

朱國治,漢軍正黃旗人。順治四年(1647年)由貢生授固安知縣,後屢經提拔,官至大理寺卿。順治十七年,朱國治任江南巡撫。江南巡撫始設於順治元年,駐蘇州,轄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五府。因其省城在江寧,故江南巡撫又稱江寧巡撫。後來,江寧巡撫更名為江蘇巡撫。

《康熙王朝》中此人忠君愛國,可百姓卻評價他所到之處萬物滅絕

朱國治任江南巡撫不到兩年,就在江南製造了兩起大案,即「奏銷案」和「哭廟案」。這兩大案極力討好清廷,強征錢糧,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江南士子百姓對其深惡痛絕。

這兩起大案說來話長,非一言兩語所能說清,只能簡單的描述一下。「奏銷案」的根源是由於清初朝廷戰爭頻繁,國庫錢糧空虛,清廷下令在江南徵收錢糧,並以此作為官員升遷的標準。朱國治為了頭上的烏紗帽,在農作物大面積欠收和百姓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強行催逼錢糧,江南百姓憤怒地稱他為「朱白地」,凡是朱國治所到之地,萬物滅絕,只留下白茫茫大地一片。

「哭廟案」是「奏銷案」引申來的「副產品」,朱國治任下的吳縣知縣任維為催逼錢糧,無所不用其極,大施酷刑,將蘇州百姓逼上了絕路。更為可恨的是,任維還在官倉中扣下數千石擔糧米中飽私囊,然後通過米商以高價轉賣給百姓。當地士紳紛紛將任維告到巡撫衙門,可是朱國治對任維百般袒護,根本不予追究。

《康熙王朝》中此人忠君愛國,可百姓卻評價他所到之處萬物滅絕

順治十八年,順治的突然去世為蘇州百姓提供了一個契機。按例皇帝駕崩後,士紳和百姓要到當地的文廟設靈堂,供人祭悼。經過一番策劃,以55歲老秀才金聖嘆為首,在文廟進行哭祭並在世祖靈前指控任維的罪狀,此舉引起了蘇州百姓的共鳴,數千市民要求解除任維的職務並予以治罪。

朱國治對百姓的訴求不但不予理解,還動用兵丁驅趕並抓獲為首者18人,這18人最終都以「抗糧謀反」的罪名被判處斬刑。

順治十八年八月七日,「哭廟案」中的18名秀才被處斬於江寧三山街。行刑時,刑場四面由清兵包圍,朱國治親自監斬。親人們依依惜別,哀哭聲傳到數里之外,周圍的鄉親和路人無不為之動情,流下傷心的眼淚,大罵朱國治殘忍冷酷。

《康熙王朝》中此人忠君愛國,可百姓卻評價他所到之處萬物滅絕

然而,朱國治和任維最終也沒有落得好下場。次年,朱國治被罷職,新任江蘇巡撫韓世琦將任維之劣跡公之於眾,並依國法將其斬首於江寧三上街,這也為那死去的18名秀才報了一箭之仇。

康熙十年(1671年),朱國治補授雲南巡撫。康熙十二年,吳三桂發動叛亂,朱國治被俘他「罵賊不屈死」。據野史記載,朱國治任官期間,常剋扣軍餉,士兵們對他恨之入骨,朱國治被殺後,憤怒的士兵將他的屍體分而食之,屍骸幾無所存。

《康熙王朝》中此人忠君愛國,可百姓卻評價他所到之處萬物滅絕

對於清廷來說,朱國治算的上是「忠心耿耿,死而後已」。然而在朱國治主政江南期間,大興冤獄,給江南百姓帶來極大的傷害,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站在百姓的立場而言,朱國治卻是一個「大不義」之人。不過在《清史稿》中,朱國治被列入了「忠義列傳」,對他的一生給予了褒獎和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和珅女兒長得難看還瞎了一隻眼,可又想門當戶對,這下有人倒霉了
拍賣會上,買家紛紛舉牌,突然一人大喊:咱別爭了,讓給故宮吧!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