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日一器-五代 宣州窯白釉五齣花口盤一對》

《每日一器-五代 宣州窯白釉五齣花口盤一對》

《每日一器---五代 宣州窯白釉五齣花口盤一對》

五齣花口、淺腹、圈足,足部外撇呈八字形;施白釉,釉層細膩堅緻,足牆內無釉露胎,胎質潔白細膩。為五代宣州窯產品。

宣州窯現址所在地五代時隸屬南唐國。1996年4月,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涇縣晏公鎮境內的琴溪河上游山中發現一座古瓷窯,有大量的古瓷標本遺存,並發現帶有「大中祥符四年十月」字樣的燈座*1。之後的21世紀初,安徽考古所又多次對該窯址進行考察並進行科學發掘,發現了帶有「官」款的白釉細瓷,並因此而論證該窯應為五代南唐國貢瓷。對比民國黃矞所著《瓷史》中之五代條:「宣州瓷器為南唐所燒造,以為供奉之物者,南唐後主尤好珍玩。」,如此結論應屬恰當。

現代人所稱官窯瓷器,其出現應是一個漸進的演變,經歷了民間貢瓷*2官命民燒*3京師自置窯燒制*4御窯場這麼一個發展過程。最早的民間貢瓷見於唐,是各地地方官將當地所產最好的產品供奉給皇帝,見諸於史料之中的就包括越窯、景德鎮窯,而皇帝是否接納,或接納之後是使用還是棄置不用則為未可知。宋代宮廷使用瓷器,在接納各地貢瓷之餘還挑選合其理念愛好的產地定製,如耀州窯、汝窯。再後來定製也不能滿足要求,則「自置窯燒制」,包括北宋官窯、南宋官窯;元代宮廷不用瓷器,因此也無官窯的概念,而入明以後朝廷就直接控制景德鎮御窯場來燒造專用之官窯器了。

五代 南海官窯青釉印「官」字款碗

五代宣州窯應屬於民間貢瓷/官定民燒這個性質,相同性質的還有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官窯鎮文頭嶺發現的五代南漢國青瓷窯。

參考圖三:五代 宣州窯白釉五葵口碟

*1、張勇、李廣寧《宣州窯白瓷的發現與探索》,《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四輯,紫禁城出版社 1997年

*2、《新唐書.地理志》:「江南道,越州土貢瓷器。」

*3、南宋葉寘《垣齋筆衡》:「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

*4、南宋葉寘《垣齋筆衡》:「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中興渡江……置窯於修內司,造青瓷,名內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歸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尋寶地圖之十七 風花雪月的故事——大理尋寶地圖》
《每日一器-晉 越窯青釉點彩盤口唾壺》

TAG:與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