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菩提老祖很忌諱孫悟空在人前賣弄,這背後另有深意

菩提老祖很忌諱孫悟空在人前賣弄,這背後另有深意

文/有毛僧

須菩提祖師第一次見孫悟空在人前賣弄,立即表現得很生氣,將孫悟空趕走,並威脅他,從此以後,永遠不要提自己的名字。孫悟空因為沒有報恩而極為沮喪,老祖告訴他,沒有什麼恩義,以後犯錯誤,不把師父賣了就算不錯了。

很多人沒有理解菩提老祖的意思,認為老祖這個人心胸有點狹窄了。其實,這是誤解須菩提祖師了。《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是一位複合的人物,有如來佛大弟子須菩提的影子,同時也有呂洞賓、王陽明等大哲的影子。

須菩提祖師與孫悟空的故事,受到了禪宗經典的影響。其中,《金剛經》《壇經》對這段故事影響最深。其實,一部《金剛經》基本上能把須菩提祖師的一片苦心全部解說清楚。真正理解了祖師的意思,才能知道他的良苦用心。

第一、一切有為法皆為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是《金剛經》中的一句話,本意是告訴大家,法是無為的,當你意識到有法的時候,那就是非法了。須菩提告訴孫悟空,當他真正超越三界的時候,師父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恩義、情誼都是不存在的,都應當捨棄。

第二、一切聖賢以無為而有差別。須菩提讓孫悟空捨棄師父,而不是執著於師父。師父就是有為法,是協助孫悟空得度的,一旦得度,是要捨棄的。一旦不舍就有執著,一旦執著就生妄念和分別,這樣依然是不究竟的,沒有修成的。

第三、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七十二變是虛幻的,要看破七十二變,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事情的真相是空的,是虛無的。孫悟空賣弄七十二變,說明他心裡有七十二變,有七十二種相,這是不究竟的,是沒有修成的。

從技術上講,孫悟空已經修為很很高了,但是從境界上,他還差了那麼一點點。孫悟空所處的位置依然在欲界,連色界都沒有進入。對法術的沾沾自喜,對師父的恩義不忘,對塵世的懷念,對個人能力的顯擺等,都說明他尚處在很低的境界中。

須菩提祖師清楚,孫悟空的機緣到了,但是他並沒有開悟。老祖教授孫悟空的這些東西,在他開悟前,會成為重大的禍害。老祖意識到了這點,所以教訓了孫悟空,讓他不要說出自己的師父,不要隨便惹禍。

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孫悟空從欲界進入了色界,到了靈山後,又從色界進入了無色界。等他成佛後,超越了三界,這個時候,菩提老祖存在與否已經不重要了。他已經參透了老祖有還是無了,有就是無,無有是有。一切都是空的,無需執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僧奇譚 的精彩文章:

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是從佛祖割肉飼鷹來的嗎?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天蓬元帥的八萬水軍為何不動手?

TAG:老僧奇譚 |